“法律英语”=基本英语水平+普通法概念+法律实践术语与技能+欧美文化下的职场礼仪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法律英语学习方法,快来学习学习吧!
法律英语学习方法一
一、我反对为英语而英语的"纯英语"主义。
国内关于英语的学习资料,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所谓"应试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斯等,这些东西,都是敲门砖,不是真知识。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如出国或参加考试),不可以此学英语。另一类,可以称为"文化英语",诸如名人演说、世界名著、英文电影、歌曲等,用来做个辅助和消遣可以,万万不能因此荒废专业;还有,就是"教科书英语",从入门到精通、英语背诵文选、高级英文等等不一而足,同学们应该将之视为基本教材,学一套足以。一本一本地看下去,便是浪费时日了。凡此种.种,都是"为英语而英语"的纯英语读物。
"纯英语"主义,说到底,是一种应试教育与出版社商业利益联姻的产物。学校、考试机构和出版商利用大众希望学好英语的心态,一方轻佻地许诺"精通"、"高级""无敌""高效(三十天就能流利对话)",另一方不断推出各类考试,颁发各种证书,证明考生的英语水平。不断地有四级、六级、托福满分的神话传出,鼓动学子浮躁的心。
我在大学就过了六级,但初次与老外谈判,却如聋如哑,如白痴一般。来澳洲后,曾经在中餐馆打工,认识一些厨师、老板,完全不懂英文,或者只能说几句蹩脚的唐人街英文,生活也没有什么不方便,收入也比多数澳洲本地人要高得多。澳洲法学院的一个小师弟,12岁随父母移民来澳洲,英文几乎成为母语,中文只听说,不能读写,他很羡慕我的双语优势,我说:"但是你的英文很好啊!"他回答:"英文好有什么用,谁都会讲英语!"。我的英文不是很好,进饭馆不会点菜、别人将笑话听不大懂,看电视、听广播,最多懂80%,但有几次作业(这里称"assignment")在全班80几个学生中,却得了最高分。
我的意思是:(1)英语水平的高低,不能通过考试来评价(试问:通过专业八级的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美国街头辍学少年相比,孰高孰低);(2)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是绝对的,做外贸的当然要学英语,可是,如果北京的哥不会说"hello",难道老外就不来看奥运了吗(3)学英语没有专业定向,实用价值不大。有些人甚至建议,一字一句的听写VOA。即使VOA100%听懂,也就是美国的中小学生的听力水平。对于一个中国人,花上千个小时,100%听懂VOA或能流利背诵林肯讲演,又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纯英语主义,是一层窗户纸,大家谁都不想捅破!政府为了与世界接轨,需要英语人才,可对人才的评定,也只能通过考试;学校有教学计划,招生名额,考试通过率的要求,自然强调考试的重要;出版商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当然喜欢出版大众读物(专业英语书籍有几个人买);海归派回国后,为了混饭吃或者炫耀,时不时蹦哒出几个单词,有意无意之间,也跟强调大众英语的重要性。谁都不捅破的结果,就是误人子弟,象困在地牢里的令狐冲,炼吸星大法,结果炼倒了。
二、我反对好高骛远的"名著主义"
学习法律英文,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学起。基础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有两特点:(1)介绍基本的专业词汇、逻辑分类和推理过程;(2)使读者对一门学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名著和经典往往是对以往学问的总结、批判,进而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因此,这些书不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教材来阅读。因为,没有这些基础知识、背景资料作为铺垫,费了半天劲,也是一头雾水。
比如,中国法律界一时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探讨颇多,基本问题:"是先把蛋糕做大(efficiency)还是先把蛋糕分均(equity)"。围绕着这一问题,各种法学和经济学的经典、名著满天飞。如果要研究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首先读一本法理学教科书,了解"公平"的定义;再读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了解"效率"是什么。然后在看看这一争论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这一理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然后才能真正明白"whataretheytalkingabout"。这样,你会发现,其关键问题,在于"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理论的提出。然后,我们反问:中国法律的交易成本有多高,是否高到影响效率了
因此,建议同学,在读所谓经典、权威、名著之前,安静下来,读几本教科书,把基本理论、概念搞清楚。在这点上,用中文学法律和用英文学,没有任何区别。
三、我反对不求甚解的"范本主义"
借助英汉词典翻译法律文书,通过"外贸书信选"或"涉外合同范本"学习法律英语,可以"速成",不能通达。另外,"范本"并不规范,错译、曲解、牵强附会的地方很多。
我在国内做律师的时候,见到过很多"翻译公司"翻译的合同文本,其错讹之多,令人惊讶。原因很简单,字词只有在特定语境中,才有意义。法律英语学习者遇到的尴尬局面是,多数中英文的法律词汇,都不能准确互译。比如我在论坛中曾经解释过的"法人"一词,不能译为"legalperson",因为"legalperson"在普通法中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法律后果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所以,法人应该译为"bodycorporate"。
所以,范本用以用来应急或者做个参考,但不能作为学习资料使用。最好的教材还是教科书(Textbook)。
四、我反对"多多益善"主义
英语国家的法律,都继承英国普通法传统,既包括成文法(statute)也包括判例法(caselaw)。如新西兰这样的小国的"法律",印出来,也比四库全书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不要说美国、加拿大、澳洲还有联邦立法和州立法之分!
因此,即使是澳洲最高院大法官,也不敢说他精通"法律"(除非喝多了)。我们这些中国学习者,更不能奢望太多。所以,即使是法律书籍,也要有选择,不能看得太杂。如果对合同法感兴趣,建议先攻合同法总论。通了之后,再读合同法分论(如货物购销合同、技术转让许可合同等等)
总结:
(1)学习法律英语,是用英文学习法律,不是通过阅读法律资料学习英文。所以,要用法律的方法学习;不能用语言的方法学习。因此,我反对"纯英文"主义;
(2)法律的方法,就是从基础学起,找到法律发展的逻辑起点,了解名词术语的特定含义,把握法律单元的整体构架。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教科书。因此,我反对"名著"主义。
(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记问之学",古人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因为背来背去,都是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心得,不是真实的学问。学习法律英语也是一样。因此,我反对"范本"主义。
简而言之,怎么学中国法律,就怎么学法律英语,就是宏观学习法的大总持法门。
法律英语学习方法二
对是基础,好是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看涉外律所的低年级律师用到法律英语的场景:
a.翻译;
b.英文邮件/法律文书;
在这三类工作中,对都是基础,而bc两类则应该在对的基础上去追求好。
2培养法律英语语感
有人学英语是认认真真学语法的,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其实大部分非英语专业而英语好的人都没认真学过语法,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这种表述是对的/好的的时候,他们八成会挠挠后脑勺,尴尬一笑:“语感吧,这样读起来比较顺。”同样,法律英语的语感也是需要培养的。如果你看不出什么样的法律英语表述不对或者不好,那就很难自我提升和进步。
当然,很多律所能接触到的英文法律文书水平不高,而且用英语的频率也不是特别高,所以需要下班后的自己主动学习作为补充。Legalin有一句特别长的missionstatement:
“帮助中国的法律人用最好的法律英语解决中国的法律问题”。
3低年级律师不要急
作为在行的特约行家,我在在行最冷门的一个话题是有关法律人创业的,一个月前有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律师来找我,说是想做一个瑕疵房产买卖的法律服务平台。我和他聊了不到五分钟我就发现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创业,市场、竞争对手、准入门槛这些基础的因素一概没有考虑,沉默了一会儿,他总算说出了真实想法:“这个法律服务平台要是搭不起来,还有其他捷径可走么”当时我就不太高兴,但还是压抑住了,因为这种心态很多低年级律师都有,甚至我当年也是这样的,扎扎实实地提升专业水平太慢了,总想着用奇淫巧技抄个近道,这位想做法律服务平台的律师是这样,本篇篇头所说的那位想学法律英语的律师其实也是如此。我非常诚恳地劝各位低年级律师,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