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统的初中政治学习大多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八年级的政治课本最好就是学会整理和总结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政治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隐私受保护

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个人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3.隐私权的含义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5.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6.侵犯隐私权的后果

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7.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隐私权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

8.隐私权受侵犯时的做法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9.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0.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1)宽容的含义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人人都会犯错误,需要宽容对待

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宽容的重要性:

⑴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⑵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的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⑶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4.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P106

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在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谅解。

(2)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3)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生而平等

(1)平等的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⑵不平等的表现:以财压人,以才压人,以权压人,以力压人

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怎样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P110

2.尊重从我做起

(1)尊重他人:原因,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他人)

(2)尊重社会:原因,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社会)

(3)尊重自然:原因,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自然)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合作

1.竞争的两面性:

⑴竞争的积极作用P90第一段

⑵竞争的消极作用P90第二段

2.忌妒心理的危害P91

3.竞争的规则是公平

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的重要性: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2)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二、合作!竞争!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3.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4.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⑴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⑵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

⑶在合作中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面对竞争的成功,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

5.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在竞争中合作的意义P98第一段

怎样“在竞争中合作”

⑴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⑵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对于竞争或者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误会,不能心存怨恨。

⑶“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

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页)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页第一段)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⑥社会经济权利;

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6、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答: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答: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我们应尽的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答: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P16页第1段)

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

3、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

法定义务: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P14页)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P17页第一段)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4、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5、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6、什么是违法行为(P21页第一段)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7、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什么是人格权(25页)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25页)

人格权包括:

(1)物质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

(2)精神性人格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25页第2段)在公民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24、25页)

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如果不享有人格权,人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现代社会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页)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26页第2段)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答:《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28页)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④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不得轻生或自残等。

10、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为荣。”

结合身边生活实际,从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一些事例来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在含义。

(3)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注意不要观看含有暴力的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书报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1、隐私的含义P46。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P46页)

2.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

(1).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2).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

(3).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3.隐私权的含义P48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隐私权的内容:

(1)私人生活安宁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

(2)个人信息保密权

(3)私人通信保密权

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保密受法律保护。

5、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权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2)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侵害隐私权表现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6、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终身收益的权利

一、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的含义:P58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②P60对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教育权的含义:P60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含义:P61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P61

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二、珍惜学习机会

1、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可采用诉讼和非诉讼方式以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P63

(1).受教育机会对自己和国家民族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64页。共有主要有三项:

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不得中途辍学;

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P65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财产属于谁

1、财产归属的种类:p68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2、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p69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3、公民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4、公民的财产所有权:p70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

利,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p72p73

(1)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2)、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最为严厉、最有力、最有效的法律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

6、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怎样做:p74

①所有人无法行使所有权,请求确认所有权;

②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请求赔偿损失;

③所有人的财产被毁坏或灭失,请求恢复原状;

④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发生争议,请求排除妨害;

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对财产采取查封等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二、财产留给谁

1、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2、p76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3、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扶养关系确立的,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4、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继承顺序继承。P77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5、继承权实现的方式:p78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法定继承: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有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达到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6、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p79属于遗嘱继承,是遗赠。

7、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p80

(1)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2)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无形的财产

1、智力成果的含义: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也就是智力成果权。

3、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4、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5、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①鼓励未成年人发扬创新精神,善于发明创造

②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③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消费者的权益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购买商品或者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2、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因而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

3、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87因为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4、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p89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

5、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有哪些p90p91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安全权);对消费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

1、就一双“慧眼”:

①掌握消费知识、法律知识

②学会理性消费,做聪明的消费者。

2、消费者应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消费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

②我们自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3、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效途径:

①消费者协会是消费争议的调解机构。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通过消费者协会去依法解决消费争议;

②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消费争议。

我们崇尚公平

一、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对公平的理解: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就是不公平。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1)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A就会产生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自己),B这种心理和个人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继续,(他人)C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社会的长久治安(社会)

(2)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我们才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自己);

2、有了公平,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融洽关系,继而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他人);

3、有了公平,从才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

二、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①应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③要敢干破坏不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①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是人类的良知的“声音”

(1)对正义的理解

(2)正义的行为:

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政党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②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3)正义制度的作用

正义制度的正义性,在于他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制度是对公平对待的保证。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自觉维护正义

1、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①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②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做有正义感的人

①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吧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②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感的人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政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③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的品德

政治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正直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的正气。

④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第一: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第二:如果看到非争议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即时对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第三: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主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三、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1)我国有关制度体现正义

有了正义与正义制度,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机遇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3)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整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②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持,那么社会必然土崩瓦解

1、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只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和承担义务的人。

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通信自由权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荣誉、依法纳税和服兵役等。

3、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4、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6、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该怎么做?

10、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1、什么是违法行为?

12、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特别是节日)表现出来。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3.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唱响和谐的文化乐章)

⑴语言有差异,不分优劣;文化有差异,各有千秋。尊重各种文化发展的权利。

⑵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⑶面对文化差异,我们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面对不同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1)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要保护其他民族的文化。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2.怎样搭起文化的桥梁

(1)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3)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4)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P63第二段)

⑴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

THE END
1.只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④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禁6.广西贺州市一名5岁女童遭歹徒非法拐骗拘禁和猥亵14天后,贺州警方成功将其解救。 2月9日,贺州公安局平桂分局警方证实,犯罪嫌疑人宋某因涉嫌非法拘禁、拐骗女童、猥 亵女童数罪被刑事拘留。宋某被刑事拘留表明 ( ) ①法律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 ②侵犯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2500550.html
2.未成年人保护法年龄一、未成年人保护法年龄是多少1、未成年的法律保护年龄为未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享有以下法律权利。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保护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9436340983452227.html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8篇(全文)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2.我国分别于1991年9月4日,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两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的单行法律。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㈣ 犯罪探究(资料展示模块)1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sv01p4h.html
4.未成年人保护要有法治思维"法律是道德标准的最低底线."在某些个人或群体道德缺失,社会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情形下,我们必须运用法治思维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1 SHENZHEN LAWYERS SHENZHEN LAWYERS 2013第4期 Contents NO.47 主办:深圳市律师协会 协办:法人杂志 粤内登字B11277号 本刊随《法人》杂志赠阅发行 编委会 主任 编委http://www.szlawyers.com/service/rest/tk.File/762ac8bf874244c6aac016bc62e48a12
5.宪法宣传周普法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YxODMwMQ==&mid=2651808465&idx=2&sn=4fc26f35b65dd88761d6c7e5030c9cd4&chksm=855af480d9334a09608252360554d6485cf7744db01d7e251e9b17f36a0b54d9082a9a7010f4&scene=27
6.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许永安:我国历次刑法修正案总述评③完善从宽处理的法律制度:对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老人一般不适用死刑;对未成年人增加了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 ④完善量刑制度:规范减轻处罚制度;落实坦白从宽政策;删去了《刑法》第68条第2款“对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主要解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特定情形下首犯处罚偏轻、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4-04/18/content_898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