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号]陈某平猥亵儿童案如何认定“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刑事参考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和说明问题,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第1555号]陈某平猥亵儿童案

——如何认定“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

二、主要问题

如何认定“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

三、裁判理由

(一)猥亵儿童罪基本犯的成立要件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猥亵儿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追究刑事责任,还是不论猥亵儿童行为轻重与否,只要实施,就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刑法没有明确。司法实践中,尽管刑法对猥亵儿童罪的构罪标准没有规定情节,但刑法分则各罪名的具体适用,要以刑法总则为统领。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的行为。对于猥亵儿童罪基本犯的成立要件,一般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判断。

2.猥亵儿童行为既可以成立行政违法,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对于情节严重的,应当以猥亵儿童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关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的理解

猥亵儿童犯罪一般发生在隐秘空间。但实践中,个别行为人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实施猥亵儿童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包括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侵害。为了加大对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3年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3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施行后被废止),以及“两高”发布的一些指导性案例,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公共场所当众”的认定困境和统一裁判标准提供了依据。

1.关于“公共场所”的认定

一般认为,公共场所是指对公众开放,供不特定多数人随时出入、停留、使用的场所。根据场所的开放性程度,公共场所可以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放性公共场所,一般包括车站、商场、公园等。这些场所人来人往,人员流动性非常强,是典型的公共场所,司法认定不存在争议。第二类是半开放性公共场所,一般包括学校、游泳馆等,进入这些场所的人员数量比较有限。《意见》第23条将“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

这类半开放性的场所明确认定为公共场所。第三类是私密性公共场所,一般包括集体宿舍、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等。这类场所因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与前述两类公共场所有所区别。2018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42号指导性案例中,将“教室、集体宿舍”等私密性场所也认定为公共场所。上述实践做法,反映了对猥亵儿童犯罪“零容忍”的刑事政策导向。

2.关于“当众”的理解

关于“当众”的文义解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众”就是当着众人的面,要求以在场人员实际看到作为判断标准;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众”只要有多人在场且可能看到、听到即可,至于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听到,不影响“当众”的认定。对此,《意见》第23条明确规定,在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场,不论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均可以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犯罪。上述第42号指导性案例中亦明确指出:“行为人在教室、集体宿舍等场所实施猥亵行为,只要当时有多人在场,即使在场人员未实际看到,也应当认定犯罪行为是在‘公共场所当众’实施。”案例还指出,学校中的教室、集体宿舍、公共厕所、集体洗澡间等,是不特定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只要场所具有相对公开性,且有其他多人在场,有被他人感知可能的,在这些场所实施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犯罪的,就可以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

本案中,案发现场位于羽毛球场附近,案发时灯火通明、有人来往,符合“公共场所”系不特定多数人所停留的场所的含义。案发时,现场附近有人来往,猥亵行为有被他人看到、听到的可能,亦符合“当众”的认定条件,故本案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的情形。

(三)关于“情节恶劣”的把握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猥亵儿童构成猥亵儿童罪基本犯,同时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还需要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法定刑才能升格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情节恶劣”是限制性条件而非提示性规定

对“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中“情节恶劣”的理解,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从严惩治性侵害儿童犯罪的刑事政策,将“情节恶劣”规定于“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之后,仅起提示作用,不应将其视为限制性条件;

第二种观点认为,“情节恶劣”应视为限制性规定,“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只有达到情节恶劣程度,才能升格法定刑。

2.入罪情节不应作为加重处罚考虑因素进行重复评价

(撰稿: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刘艾涛审编: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姚龙兵)

THE END
1.刑法中“法化”行为定性的问题与克服——基于对司法实践经验的肯定笔者认为,刑法中行为定性的“法化”,是指根据刑事司法解释对行为性质设置的“参数”,精准地对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进行刑法评价。这种行为定性主要表现为刑事司法解释对刑法文本中描述行为性质的“评价性”“模糊性”语词的“量化”,其目的是防止“评价性”“模糊性”刑事立法语词在适用过程中产生损害法治一般性观念现象。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8529.html
2.微视频《第x条》发布40条朋友圈侮辱诋毁同事法院:侵犯名誉权对同事不满在朋友圈“发牢骚”可能侵犯名誉权!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名誉权纠纷案。小芳因对同事小丽不满,连续一个多月在其朋友圈发布了共计40条侮辱、诋毁小丽的内容。小丽认为,小芳的行为已经导致其名誉权受到严重侵害,因此将小芳告上了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小芳的行为导致小丽的名誉权严重受损,判小芳http://comment.hebnews.cn/2024-12/06/content_9273308.htm
3.死刑执行现场直播,伦理正义与公众监督的博弈光学元件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也至关重要,公众应了解司法体系的工作原理和目的,理解执行死刑的必要性,公众还应学会理性看待媒体报道,避免被情绪化的内容所影响。 犯人执行死刑现场直播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涉及伦理、正义和公众监督等多个方面,面对这一复杂现象,我们应寻求各方面的平衡,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与规定、加强媒体http://m.lkcolorsorter.com/post/9572.html
4.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中“情节恶劣”的理解与认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对性侵未成年犯罪中“公共场所”的开放性、“当众”感知可能性进行了扩大化解释,导致某些司法机关认为只要符合“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的形式要件即可升格法定刑,使得部分猥亵儿童案件中出现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难以分清、基本犯与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635-1023690242.nh.html
5.新公司法解读(全文)(三)对“当众”的理解 在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场,不论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均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猥亵儿童。 https://www.99xueshu.com/w/sdcu3bsre1p2.html
6.“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的解释逻辑与未来适用上述对于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第一种解释其实是用对“众”的解释,替代对“公共”场所的解释:能为3个以上的不特定的人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场所及其设施。“三人为众”,多数人也指三人以上,因此,这个理解也就是将“公共场所”理解为能为多数且不特定的人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场所及其设施,应当说,对于性犯罪中“当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704.html
7.刑法中的造谣诽谤罪:了解其构成要件与处罚法律知识造谣诽谤罪,作为一种侵犯他人声誉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造谣诽谤行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深入理解造谣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与处罚,从而为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有力依据。 https://www.jzcmfw.com/laws/10986318.html
8.七年级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的试题自尊并不是求你胜人一筹,自尊只是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认为可能达到的更好,自尊是一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以自尊获得他人自尊,是魅力;以自尊他人获得他人尊重,是理解。学会尊重别人,需要理解和宽容。所以说:人淡如清自高洁。人必先自爱而后爱人,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https://www.unjs.com/shiti/zhengzhi/20181103123843_1747923.html
9.无讼阅读刑法死刑适用标准的理解与适用随着刑法修正案(九)颁布,我国死刑罪名又减少了9个,截至目前,我国死刑罪名已减至46个,扣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等不常见罪名,司法实践中常规死刑罪名占总死刑罪名数量不足三分之一,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案件以故意杀人罪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占大多数。 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552ab42c-8c58-4a7e-b95c-dfff1c581281
10.读书:法治的细节关于死亡,法律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刑法理论中采取了医学上关于死亡的标准,也就是综合判定说,具体的解释是:以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瞳孔反射消失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判断人是否死亡。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讲这三种死亡都是不可能逆转的,而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希望将脑死亡确定为死亡的标准,也就是当生物体的脑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11.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攻略评分重点:评分标准中以题意、内容、语言和文体为重点。我们主张在这四项中,以内容和语言为重点。除了审题,文体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里的文体,不是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而是指更广泛的文体概念。 抄袭等情况的处理: 抄袭,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 分以下给http://www.dongyongedu.cn/n161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