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做题(题目版)1、甲持刀砍杀乙,乙反击,夺过刀砍甲,甲感觉无刀会吃亏,逃跑,叫人,逃跑中摔倒,乙用刀砍倒地的甲。
甲死亡。
查明只有一刀致命,无法查明这一刀是乙对攻时砍的,还是甲摔倒时乙砍的。
如何处理?2、甲盗窃到乙的手机,利用技术手段解锁,并冒用乙的信息资料,在手机上开通了蚂蚁借呗,然后借款3万元。
对甲如何处理?3、共犯中“中途退出”,这个点比较重要。
怎么退出,才能成立中止?回顾一下,举例说明。
4、务必注意实行过限。
比如,甲乙共同盗窃,甲望风,乙实行。
乙又转化成抢劫,后为了灭口,又放火。
对甲乙如何处理?5、注意错误汇款问题(刑法攻略精讲卷上有)。
甲本想给乙汇款,因为错误,打到了丙的账户。
丙知道是甲错误汇款,拿着卡到ATM机取出还款项。
对丙如何处理?6、甲乙在出租车上商量抢劫,司机以为要抢劫他,便将钱包丢给甲,甲先是一楞,后便拿走。
从民法上(物权行为无因性或有因性)该如何分析?从刑法上该如何分析?【狗蛋案例3】高某没有销售香烟的资质,销售假的“中华”香烟,被市场监督局检查发现,销售金额达到20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高某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B.高某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既遂。
C.高某构成非法经营罪D.高某构成ABC三罪,属于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狗蛋案例6】高甲、高乙乘坐公交车,高甲发现手机被盗,此时同车的张某下车,高甲遂怀疑是张某盗窃其手机。
后被高甲、高乙跟随张某下车,要求张某归还手机,张某一再声称自己没偷手机。
高甲高乙不信,在马路上殴打张某,击打头部,张某被打过程中,挣脱二人后逃跑,向西横穿京周公路,高甲、高乙二人在后紧追。
在追赶过程中,张某、高甲二人被正常行驶的901路公交车撞倒在地。
后张某因此次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而死亡。
后查明张某没有盗窃手机。
刑法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人人平等原则D.预防犯罪原则答案:D2.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故意杀人B.盗窃他人财物C.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误伤他人答案:D3.以下哪种情况下,行为人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A.醉酒后犯罪B.患有精神疾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C.被胁迫犯罪D.犯罪后自首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主刑B.附加刑C.罚金D.没收财产答案:A、B、C、D2.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D.为了保护个人名誉,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答案:A、B、C三、判断题1.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对/错)答案:对2.犯罪预备行为,即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要求犯罪和刑罚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得事后立法,也不得类推适用。
2.什么是“犯罪中止”?答: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对于中止犯罪的行为人,依法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持刀将李某砍伤,造成李某轻伤。
张某在实施伤害行为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将李某送往医院,并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造成他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2.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盗窃罪?A.未经持有人同意拿走他人手机B.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并拿走贵重物品C.肆意破坏他人财产D.误拿他人物品后立即归还答案:D3.在中国刑法中,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从轻处罚?A.主动投案自首B.犯罪时未满18周岁C.同案犯有重大立功表现D.犯罪后拒不认罪悔改答案:A4.下列哪一个情况构成过失杀人罪?A.酒后驾车导致他人死亡B.驾车时玩手机导致事故死亡C.对他人实施殴打致其死亡D.在工作中疏忽导致他人丧生答案:B5.以下哪一种情况构成故意伤害罪?A.无意中碰伤他人B.因纠纷殴打他人致其受伤C.行驶车辆时不慎撞伤行人D.未经他人同意进行手术导致其伤残答案:B6.在刑法中,如何界定幼年犯罪?幼年犯罪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人在刑事法律上所犯的罪行。
8.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故意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明知该行为违法但仍然坚决实施的行为。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刑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罪责并重原则答案:D2.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犯罪?A.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因紧急避险而损害他人财物D.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自首B.犯罪后逃逸C.犯罪后拒不认罪D.犯罪后毁灭证据答案:A二、判断题1.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正确2.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3.正当防卫过当,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不同,故意犯罪是明知故犯,过失犯罪则是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的。
2.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立即上前制止,并在争执中不慎将李某推倒,导致李某头部撞击地面受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如下:首先,李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次,张某上前制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再次,张某在制止过程中不慎将李某推倒,虽然造成了李某受伤,但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刑法小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
A.故意B.过失C.故意或过失D.无罪过答案:C2.根据刑法的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故意杀人B.盗窃财物C.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非法持有毒品答案:C3.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
A.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B.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犯罪行为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答案:C4.下列行为中,哪一项属于犯罪未遂?()A.计划盗窃但未实施B.盗窃过程中被抓获C.盗窃成功后逃离现场D.盗窃未成功但未被抓获答案:D5.根据刑法,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自首B.犯罪后逃逸C.犯罪后拒不认罪D.犯罪后毁灭证据答案:A6.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是指()。
A.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B.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C.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两人以上共同策划并实施犯罪答案:C7.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自首?()A.犯罪后主动投案B.被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犯罪后逃跑D.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答案:C8.根据刑法,以下哪种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为保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防卫B.为保护个人财产而进行的防卫C.为保护他人人身安全而进行的防卫D.以上所有情形答案:D9.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
1.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正确答案:D单选题2.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
甲心想,乙一直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
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
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
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
甲、乙的行为A属共同犯罪B属共同过失犯罪C各自构成故意犯罪D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正确答案:D单选题3.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
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正确答案:A单选题4.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
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正确答案:B单选题5.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刑法100道测试题试题及答案100道题100分您的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关于刑罚执行的情形,正确的是()。
[单选题]*A.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应由监狱执行B.乙因盗窃罪被判处管制六个月,应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正确答案)C.丙因叛逃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应由人民检察院执行D.丁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应由看守所执行答案解析:A选项死刑应为法院执行;C选项应由监狱和公安机关,而不是检察院,D选项应将看守所改为监狱。
故选B2.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
某日,两歹徒为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
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单选题]*A.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B.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C.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正确答案)3.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单选题]*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3年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正确答案)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4.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
[单选题]*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正确答案)B.属于意外事件C.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答案解析:B选项意外事件是“不应预见或者不能预见”与题干不符合;C选项疏忽: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行为D.犯罪结果答案:D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答案:B3.下列哪项不是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罚款答案:D4.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犯罪行为不适用死刑?A.故意杀人B.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答案:C5.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A.是B.否C.视情况而定D.部分构成犯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A.盗窃B.诈骗C.故意伤害D.非法拘禁答案:ABCD7.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哪些?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答案:ABCD8.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自首B.立功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答案:ABCD9.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哪些?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答案:ABCD10.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些情形不构成犯罪?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答案:ABD三、判断题1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错)答案:对12.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对/错)答案:对13.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错)答案:对1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错误2.在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意味着刑法不允许溯及既往。
答案:错误3.根据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一般不予刑事追究。
答案:错误4.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通缉犯在上网威胁他人,构成敲诈勒索罪。
答案:正确5.刑法中的阻却能力特殊性原则适用于紧急避险行为。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请简要解释。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刑罚的确定应当以法律为依据,法律应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对应的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刑事司法实践。
2.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犯罪结果,却有目的地进行,这种行为是有预谋和意图的;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大意或者未按法定标准尽到注意义务而造成犯罪结果,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但没有经过犯罪预谋和故意。
3.简述刑法中的累犯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厚大司考徐州分校刑法内部练习100题1.第244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2款规定:“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新疆某大学的校园里长久流传着这么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女学生在校园教学楼后的小树林里,因久候男友不至,为情所困,投缳自尽。
此后就有谣传:说有人经常看见一白衣飘逸的长发女子在小树林里游荡,逢人便焦急地问:“几点了?”在一个迷人的夜晚,一对恋爱男女躲在教学楼后的小树林里,坐在石椅上亲热,突然,在他们身后出现一白色的身影,二人一回头,发现一白衣服长发女子,只见她轻启朱唇,娇滴滴的问:“几点了?”吓得恋爱男女大叫有鬼,抱头逃窜!白衣女子从容地拾起恋爱男女留在长椅上的背包,随后离开。
请问:“女鬼”构成何罪()A.抢夺罪B.抢劫罪C.盗窃罪D.诈骗罪答案:B考察知识点:抢劫罪解析:对于B项,装鬼取财,是属于抢劫罪定义里的“除暴力胁迫外的其他方法”,很简单2.某医院护士甲,没有医生执业资格,但答应同事乙的要求,商定以1500元钱为其儿子丙戒除毒瘾。
甲在没有对丙进行必要体格检查和并不了解其毒瘾程度的情况下,,便照搬其利用工作之便抄来的一张戒毒处方为丙戒毒。
在对丙使用大剂量药品时,丙出现不良反应,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护士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护士甲构成医疗事故罪C.护士甲构成非法行医罪D.对护士甲应择一重罪处罚罪答案:A考察知识点:非法行医罪解析:行医是以实施医疗行为作为职业的活动。
非法行医罪属于职业犯。
甲虽然没有医生执业资格,但她没有反复、继续、私自为他人戒毒治疗的意思,客观上也没有反复实施这种行为,故不能认定甲在从事非法医疗业务,因而不构成非法行医罪。
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所以只有A正确。
3.甲某以谈恋爱为名,将同村女青年乙某引诱至村外的高梁地里,强奸了乙某,乙某第二天向司法机关告发了甲某,甲某被抓获。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侵害者本人C.防卫行为必须超过必要限度D.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答案:C4.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不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D.以上都是答案:D5.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考验期限为:A.1年以下B.2年以下C.3年以下D.5年以下答案:B6.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是指在前一次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多久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A.3年B.5年C.7年D.10年答案:B7.我国刑法规定的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何时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A.被追诉前B.被追诉后C.被判决前D.被执行前答案:A8.我国刑法规定的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立功可以: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免除处罚C.从重处罚D.以上都不是答案:A9.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是:A.限制加重原则B.吸收原则C.并科原则D.折中原则答案:A10.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但尚未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免除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试题刑法试题:测试大家的法律知识水平的法律知识在生活和职场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刑法试题,帮助大家检验自己的刑法知识水平。
1、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行为?A.甲盗窃他人财物B.乙殴打他人并造成轻伤C.丙持有毒品D.丁侵入他人住宅正确答案是:A.甲盗窃他人财物。
盗窃属于侵犯财产罪,是一种犯罪行为。
B项的故意伤害罪和C项的非法持有毒品罪都属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D项的侵入他人住宅虽然违法,但并非刑法所调整的对象。
2、下列哪个罪名不属于经济犯罪?A.走私罪B.贪污罪C.受贿罪D.绑架罪正确答案是:D.绑架罪。
走私罪、贪污罪和受贿罪都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而绑架罪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犯罪,不属于经济犯罪。
3、某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擅自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该官员的行为涉嫌何种罪名?A.受贿罪B.滥用职权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公款罪正确答案是:A.受贿罪。
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嫌受贿罪。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行为。
4、下列哪个刑罚属于主刑?A.拘役B.罚金C.没收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是:A.拘役。
主刑是指由人民法院依法独立适用,或者由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予以适用的刑种。
拘役是主刑的一种,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
B项罚金属于附加刑,C项没收财产和D项剥夺政治权利也属于附加刑。
5、下列哪个阶段适用于缓刑?A.有期徒刑以上刑罚B.有期徒刑以下刑罚C.管制和拘役D.无期徒刑和死刑正确答案是:C.管制和拘役。
这属于扩大解释H将洗钱罪上游犯罪中的“贪污贿赂犯罪”解释为刑法分则第八章的“贪污贿赂罪”,属于当然解释I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证据”解释为包括证据资料,而不限于狭义的、已经查证属实的、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属于扩大解释7.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M国人金某乘坐M国民航飞机前往S国。
在飞经中国领空时,金某在机上抢劫了一个S国人的财物。
我国对此案没有刑事管辖权BW国人甲开枪杀害邻国人乙,子弹穿越中国领土打死了乙。
我国对此案适用属地原则管辖CA国人甲在A国绑架杀人,次年甲加入我国国籍。
即使甲犯罪时不是我国公民,我国对此案也要适用属人原则管辖DX国人甲与在日本旅游的中国人乙(女,13周岁)自愿发生性关系,即使日本法律不认为甲的行为成立犯罪,我国对此案也要适用保护原则管辖E美国某跨国集团公司派驻中国区总裁约翰非法获取我国国家秘密,并提供给M国情报部门。
对于此案,我国只能适用外交途径解决F中国公民李某在国外旅游期间贩卖毒品,由于贩卖毒品属于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的国际犯罪,所以我国刑法适用普遍原则管辖8.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国公民汤姆从乙国贩卖妇女到丙国后来到中国。
对于汤姆的犯罪行为,由于并非在中国发生,汤姆并非中国人,被害人也并非中国人,故不能按照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甲国公民约翰在中国留学期间,暑期外出旅游,途中因与同学丁某(中国人)发生口角,将其打死。
对约翰的行为应依据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C甲国公民皮特乘坐中国民航飞机时,盗窃丙国公民的财物,应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对皮特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赵某(预备役人员)新婚不久,赴甲国学习,在甲国与乙国公民艾利斯邂逅。
赵某谎称自己未婚,后两人结婚。
虽然重婚罪的刑罚是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由于赵某是军人,故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9.甲、乙二人共同受雇于丙意图杀死张某。
某日,甲、乙二人埋伏在公路两侧,同时向路过的张某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张某死亡,但查不清楚该发子弹是谁射出的。
事后发现,死者并非张某,而是李某。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甲、乙、丙三人对李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共犯,对张某成立未遂B甲、乙二人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甲、乙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D本案存在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但不影响故意犯罪的认定10.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刑法》第241条第2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中的“性关系”应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属于缩小解释B《刑法》第315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的“罪犯”可以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属于扩大解释C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如为组织卖淫的人充当打手)认定为“其他”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属于当然解释D将“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适用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属于允许的类推解释E尽管刑法将伪造货币与变造货币规定为不同的犯罪,但将走私假币罪中的“假币”解释为包含“变造的货币”,属于扩大解释F犯洗钱罪,需要“没收”实施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其中的“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属于扩大解释G自然人实施盗窃行为的,成立盗窃罪。
由于单位实施盗窃行为也可以评价为自然人实施盗窃行为,因而应当按照自然人实施盗窃罪定罪处罚,属于扩大解释11.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虽然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并且等同于法律,但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都不能超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进行解释B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C尽管刑法修正案与立法解释都是立法机关制定的,但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的渊源,立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渊源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条文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12.关于刑法上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误以为是国家机关公文而毁灭,事后发现属于伪造的国家机关公文的,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属于危害行为B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属于预备行为;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编造”行为属于实行行为C为避免他人被意外掉落的砖头砸中头部,将他人推倒而摔成重伤。
推倒行为属于危害行为,与重伤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希望他人被领带勒死而赠送他人领带,即使他人系领带时果真将自己勒死的,也不属于杀人行为13.关于不作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作为行为对危害结果没有原因力,故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B甲将婴儿弃于家中饿死,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乙将婴儿弃于人来人往的路边,婴儿被骑自行车人撞死,可认定为遗弃罪,二者的实质差别是作为义务程度C不作为是指没有实施有义务实施的行为,而并不等于没有任何举动D认定不作为行为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该不作为应当与作为行为具有等价性14.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副食商店的店主甲目睹了乙醉酒后打伤人的行为,在乙气势汹汹来买酒,并声称“要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时,仍然应乙的要求将高度白酒卖给了乙。
乙喝下了买的白酒,在副食商店门口残忍地将一行人杀死。
副食店店主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犯罪人甲盗掘古墓葬时,将他人的农舍挖垮,并将房主埋在瓦砾中,在主人呼救而盗墓者救助又比较容易时,甲为逃避追究而逃离现场,致使房主死亡。
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和盗掘古墓葬罪,数罪并罚C行为人甲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树木倒下时砸着乙头部,甲明知不立即救助乙就会导致死亡的后果,但未予救助独自离去,乙被砸死。
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和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数罪并罚D行为人甲交通肇事后,因担心受到法律处罚直接逃走,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甲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15.甲驾车不慎将一老人撞倒,然后开车送老人就医。
去医院途中,甲将老人移至一偏僻的地方。
为防止老人报警或其他人查出其身份,甲将老人的手机拿走。
路人发现该老人并将其送医后,由于联系不上老人的家属而无法签字同意进行手术,老人最终死亡。
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16.关于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的情形,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以暴力方法劫持汽车并致人死亡的,成立劫持汽车罪的结果加重犯B猥亵儿童,致使儿童重伤的,成立猥亵儿童罪一罪,应当从重处罚C强奸过程中将阻止者打成重伤的,成立强奸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数罪并罚D抢夺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成立抢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想象竞合犯1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造成丙死亡,但丙只有一处致命伤,查不清楚由谁造成。
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B甲持伪造的信用卡到商场刷卡消费,收银员乙识破真相,但未吭声,甲获得价值2万元的商品。
甲、乙的行为与商场的损失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C甲为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行为,发现乙身无分文,遂迫使乙下午交付财物,乙下午如期交付了3000元。
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D甲持上膛的手枪意图杀死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