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哪7篇?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为绝对权。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

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5、根据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

原权利为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救济权是由原权派生的,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而发生的权利,是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6、根据权利有无移转性,民事权利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专属权,是指无移转性,权利人一般不能转让,也不能依继承程序转移的权利。人身权就属于专属权。

非专属权,是指具有转移性,权利人可以转让,也可依继承程序移转的权利。财产权多为非专属权。

THE END
1.赣南表嫂来学法压岁钱也有它的“话语权”今年,我们继续推出“赣南表嫂来学法”普法视频,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压岁钱也有它的“话语权”》 已关注关注重播分享赞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视频详情 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c5ODU0NA==&mid=2247677864&idx=3&sn=3da4dadc5c6e1d761f240b174060d917&chksm=9a463ab94ca0850f5f7ab3d54eaf90ef35340ffffe3f2918ace79769b38c59c2a4f4246474ac&scene=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http://js.gzmtu.edu.cn/info/1042/1576.htm
3.《民法典》解读245:紧急征用的规定征收动产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二分编所有权,第四章一般规定,第二百四十五条:“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返还被征用人。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RI43IQ0553TANT.html
4.民法典新增条文第1003条身体权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院法官在整个人格权体系中,物质 性人格权处于优越地位,我国法律出于对人的生命、健康、身体等法益优先保护的考虑,对 健康权实行了系统周延的保护,一方面,《民法典》第1005条规定了法定的救助义务,就是 为了维护个人的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另一方面,人格权编第二章专门针对器官捐献作出 规定,禁止买卖人体细胞、人体组织、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0/8020020061004121.shtm
5.民法典与司法解释关联对照及重点条文解读书名:民法典与司法解释关联对照及重点条文解读 作者:谢勇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入库时间承运人救助义务? // 683 第823条? 旅客伤亡责任? // 683 第824条? 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第1005条? 法定救助义务? // 795 第1006条? 人体捐献? // 796 第1007条? 禁止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6392
6.民法典编纂的内在逻辑以及法际衔接从横向上看,《民法典》覆盖了民事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等;从纵向上看,《民法典》是每个人从摇篮到身故的法律,甚至是每个人从生前到故后的法律,这不仅体现在该法第16条关于“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的规定中,而且体现在第1006条关于“人体捐献”https://www.jianshu.com/p/99cb98f36d29
7.民法典的法定救助义务有什么规定,其他法定救助义务1.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 2.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条【法定救助义务】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 https://www.64365.com/zs/1754476.aspx
8.《民法典》与《基本医疗卫生与降促进法》中的公民降权目前为止,相关的司法解释还没有出台,对于健康权救助义务的主体尚无定论,但根据相关法理和之前有关健康权的侵权案例,对于《民法典》中的健康权,笔者暂做如上判断。 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对于健康权的规定与解读 同时,比《民法典》更早出台更早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下称“健促法”)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13745998&efid=G9eGGTALejnrZ8v7IDic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