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精选9篇)

中新网郑州2002年9月2日消息:17岁的女中学生纯嫣(化名)永远地凋零了,9月1日,麻醉、绑架、杀害纯嫣的犯罪嫌疑人雷某等4人被批准逮捕时,纯嫣精神恍惚的父母早已眼泪哭干。

据大河报报道,以雷某为首的4人犯罪团伙都是未成年人。8月19日,雷某在临颍县城某网吧一番甜言蜜语后,很快顺利地将网友纯嫣约出。吃午饭时,纯嫣在喝罢雷某掺有迷幻药物的饮料后,很快便睡着了。

8月19日晚10时许,临颍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根据有关线索,派人赶赴漯河、许昌等地开展侦查工作。8月26日下午,公安人员在漯河市某技工学校擒获雷某,8月27日凌晨,另3名犯罪嫌疑人被一网打尽。

提问:这个案例带给你什么样的思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青少年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为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内因条件),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板书)

(一)提高警惕(板书)

前面提到的例子说明,面对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甚至有生命危险。

学生表演:自己设定情景,表现坏人各种各样的骗术,提醒学生遇到此种情况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板书)

学生讨论:遇到拦截敲诈怎么办?遇到抢夺怎么办?女生遇到人身侵害怎么办?

演示视频:《拦截敲诈》、《抢夺》、《人身侵害》,教给学生一些好的方法。

小组活动:设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可能遇到的侵害,设计巧妙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视频:《被扣的自行车》

学生思考:他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你的身边有过类似的事例吗?

总结出:青少年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小结。

运用真实的案例或模拟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氛围中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案点评:

【课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材分析】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中的第二框题。在第一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侵害,并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本框题从三个层面为中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提供了指导:一要有警惕性;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三是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学生分析】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十三四岁的青少年,由于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习得,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思路】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电影中活生生的剧情,架设生活和教材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接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助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并且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最后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掌握辨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身边存在着许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2、使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7亿未成年人,94.1%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10%的儿童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80%侵害儿童的案件中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而引发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会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

二、提高警惕

1、关于身份证的探讨活动。(课本p.93)

问题1、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问题2、李明不假思索将身份证接给别人,说明他什么问题?

身份证是我国公民代表其合法身份的唯一证件,李明不加思索、毫无戒备的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别人说明:他的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网络友情调查问题《小燕网上聊天的事件》。(课本p.94)

问题一、小燕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

总结:除了以上情况外,其实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女生自护反思活动。(课本p.94)

课本94页故事续接:小佟第一次出门去姥姥家过暑假,闸门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一辆风驰电亲的摩托车停在她身边,车上的男青年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说着拿起小佟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摩托车载着小佟驶向远方……根据你合理的想象和猜想,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当然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但万一不小心遇到的是坏人,就可能出现大家所遇到的不好的结局,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尤其是女生。

总结:对于女学生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识字我保护的防护衣。

三、用智慧保护自己

1、阅读课本(p.95)校务和小任怎样对待不法侵害?

(1)小吴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使自己和同学免受不健康读物的侵害?

(2)同龄人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拨打“120”——生命转折线。

(3)小任与歹徒搏斗的行为说明他:。

(4)对于这样的结果,你的思考和建议是:。

总结: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2、读图与辨析活动。

(1)画中的同学遇到那些险情?你为他们脱离危险想到了那些好的办法?

(2)在我们的周围还可能有那些险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例如被人勒索被人跟踪、火灾逃生演练。

(3)那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用智慧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侵害的关键。

总结:生活中我们受到的不法侵害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课本p.96中图1图2),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二是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课本p.96中图3图4),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四、用法律保护自己

导语:尽管我们有未雨绸缪的警惕防范和机智灵活的智慧应急,但不法侵害有时候还是没商量地发生了。当不法侵害发生在我们身上后,我们该寻找怎样的保护神呢?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

1、未成年人著作权案:(课本:p.97)

(1)小峰靠什么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案例中的小峰就是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在你的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吗?

总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课本p.97),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五、课堂总结,感悟升华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探讨留给我们印象最深或者说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老师想用一首打油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

1、作业本:(p.43-44)

七、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情境设计悬念,激发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掌握了一些防范侵害、自我保护的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较好地体现了材料的关联性和有趣性。该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详细介绍: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中新网郑州XX年9月2日消息:17岁的女中学生纯嫣(化名)永远地凋零了,9月1日,麻醉、绑架、l###j、杀害纯嫣的犯罪嫌疑人雷某等4人被批准逮捕时,纯嫣精神恍惚的父母早已眼泪哭干。

二、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案人教版思想品德五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部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着许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侵害应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义。

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法权益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和主动性。

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阅读《童区寄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小英雄区寄的形象,以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的重要性,并明确现代的“谋”还包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从虚拟的故事再回到身边的问题。通过“自救宝典”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吸取古人智慧,提高自己应对险情的能力。而案例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本身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间影片——《小鬼当家》片段

1.放松学生的心情,达到愉悦的目的

2.引人入胜,让学生从小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中去感悟如何保护自己的意识

(二)故事引人——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建议用白话文),说一说从小英雄区寄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三)模拟情境范例一——假如你是现代的“区寄”(可以以人生ab剧的形式参与)

话说有一位初中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胆大勇敢的好孩子。大家都叫他小区寄,其实,他的本名不叫区寄。那这一美誉因何而来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活动目的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对于女生来说,高度的自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最坚强的屏障。

活动建议

1.阅读分析教材中小佟的事例,以给故事续尾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我保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前提。

2.自我反思,讲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教材所提要求作对比,看看自己的自护意识如何,进一步明确保护自己的关键是高度的警惕性。

模拟情境范例三

“令狐冲学校”招生启事

为了给国家培养、发现武术苗子,使中华武术后继有人,并得以发扬光大,本校招收富有天资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若干名,聘请少林寺武术高僧领衔执教。

报名条件:年龄14岁以下,身体健康,发育健全。

为了潜心练武,防止世俗干扰,建议独自一人前来报名。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通知你的家长。

情境问题二:想象一下,接下去可能发生什么事?

情境问题三:此时的小区寄最忌的是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心理?怎样才能做到?(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故事续说三:聪明的小区寄知道,这时的反抗是以卵击石,弄不好生命也有危险。他很后悔,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他很害怕,他明白害怕已于事无补。他不断地命令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想:寻找机会出逃,机会总会有的。他发现自己的情绪逐趋平静。

他被塞进一辆车,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去。过了好久好久,天色已暗,汽车上了一条山间公路,旁边是茂密的森林,(这里以漫画形式表现情境)小区寄突然灵机一动……

情境问题四: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不早这样想?

故事续说四:人有三急,小区寄以此为借口,下了车,撒腿就跑,七拐八拐,他躲到了一棵树后,并顺手操起一块石头,以防万一。不久,强盗也追了过来,背正朝着小区寄……

情境问题五:怎么办?要不要用石头砸他?

故事续说五:小区寄操起石头,使尽全身力气,砸向强盗的后脑勺,强盗应声倒地。他马上用绳子把强盗捆了起来,并从强盗身上拿走了小刀和手机。猛地,他觉得脚趾头一疼,只听得树丛中一阵娑娑响声。他想:遭了,肯定是被蛇咬伤了……

情境问题六:这时他应该怎么做?

故事续说六:小区寄马上拿起小刀,从自己的衣服上割了,绑住了自己的脚趾头,并拨通了手机……

有一天,我碰到了小区寄,我问他,这次历险有什么感受?

问题:同学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说?

他说:“唉……哈哈哈……还好,还好,赚了5000元!”(以漫画形式来表现)

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

教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启示我们:当我们面对险情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希望同学们今后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而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自救宝典”——小组合作完成(课后延伸)

用语言、漫画或小品等形式反映我们周围可能遇到的险情(可以是教师提供的险情,学生自己认识到的问题,也可以对拒绝诱惑方面事情)

主题探究活动:《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的制定(一课时)

根据“自救宝典”的要求,每个小组进行自我防护意识反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并对自己组的自我保护认识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语句概括,交给班长或课代表处,整理出班级自我防护手册。做好后人手一份。

课后活动:

“警惕大讨论”

讨论一:网络友情的调查活动

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介绍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互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设计“网上交友状况”的调查,要突出网上聊天时如何保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

2.提供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网络犯罪的事例,给学生以警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它只是用数字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保守自己的真实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面。

3.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集思广益制定一份“网上交友规则”等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讨论二:与同学外出旅游

通过学生对“与同学外出旅游”活动设计,促使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群体的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树立一种群体意识,找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

活动建议:

1.自由选择小组成员,确定外出活动的地方,分别选择一些山、水、大城市等地方。(注意男女同学的合作,可以联系到女生的自我保护中)

2.集思广益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遭到的伤害,写出自我保护的一些具体措施。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怎样提高?——我们如何去判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对学生发展的针对性、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适应性?

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要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还有待于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把课内的思想真正转化为课外的行动。

2.如何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一旦重视,那么他的可信度也会相应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增强。例如对于《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的制定,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但学生的重视会使这一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桂林市宝贤中学全建珍

教学内容分析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中的第二框题。本框题从三个层面为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供了指导: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三是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对象分析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十三四岁的青少年,由于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2、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地方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篇

播放歌曲,奥运会笑脸,班级运动会图片

设问:欣赏完了这些图片,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老师:每一张笑脸就是一个天使,每个天使维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侵害而离开我们。

素材: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数据

设问: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会带给我们未成年人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播放歌曲,奥运会笑脸,班级运动会图片,让学生感觉到生命的美好,对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警惕篇

小品表演:两个好朋友相约去逛街,在他们一起乘车的时候,因为小刚同学缺乏警惕,钱包被偷了。

设问:小刚钱包被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追问:他缺乏警惕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哪里?

追问:从小刚身上应该得到什么启示?

归纳: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多媒体展示:提高警惕——前提

提问:除了乘公共汽车,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加强防范?

小结: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景,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了课堂主人,他们在体验、交流、讨论中感受到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智慧篇

过渡:虽然我们未雨绸缪,做好了充分的防范,但是社会是复杂的,有时候是防不胜防,你看倒霉的事情就让我们学校的两位同学遇到了!

录像:本校学生被抢劫的采访资料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局?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多媒体展示:用智慧保护自己。

追问:面对歹徒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学生讨论

设问:大家所想的办法和策略都不错,但不管那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的,上面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有效?

多媒体展示:青少年实行有效保护应注意的几点:

归纳:总之,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采取最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护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法律篇

情景:

幸运的是,一个晨练的老人及时拨打了110,几个歹徒已经被抓获。此时x同学正在为躺在医院里不能动弹而伤心,他的家长也在为医疗费用而发愁。

设问:这时他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多媒体展示用: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吗?

小结: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通过对几个同学的不同处理方法讨论,让学生掌握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实践篇

材料:周末了,几个同学一起去爬山,不小心掉到了一个3米多深的山洞里。

设问:

设问:爬山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用什么办法营救小明?

如果事情发生在景区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活动:系救命绳索!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体验中感受自救和救人的快乐。

总结篇

设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对于你们来说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拥有一颗警惕的心,一个智慧的头脑,让侵害远离自己,过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

归纳、总结对本课进行升华。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我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生活中出现过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本人执教完这一课时,有如下感触:

1、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把奥运会的笑脸引入课堂,让学生感觉到生命的美好,对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必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所以我设置了一个学生上学路上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乘公共汽车”,并编成小品,引导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景,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了课堂主人,他们在体验、交流、讨论中感受到提高警惕的必要性。

3、充分利用和挖掘身边资源

走近学生,走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学生情感,是这堂课教学的一个核心。我利用我校两个学生10月31日在上学路上遭遇抢劫这个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遇到抢劫却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采取最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护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仿真模拟,实践中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我通过创设小明掉到山洞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如何营救小明,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系一条救命绳索把小明拉上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体验中感受自救和救人的快乐。

然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需要改正的地方:

2、素材的使用缺乏整体感觉。本节课我利用了三个素材,一是小品《乘公共汽车》,二是本校学生遭遇抢劫的实例,三是一个学生掉到山洞里案例,素材缺乏整体感觉。虽然用了警惕篇、智慧篇、法律篇、实践篇来加强这种整体联系,但是显然做得还不够。应该挖掘本校学生遭遇抢劫实例,用一条线索贯穿全课,加强整节课的整体性。

总之,一节好课,真的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争取更大的进步。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漫画、案例资料、录音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播放歌曲《祝你平安》。

板书: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答:祝你平安)对,就叫“祝你平安”,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平平安安,不受伤害,尤其是做父母的,格外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安全。但“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食物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由此可见,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二)讲授新课

看漫画《骑摩托车的人》,让学生对违规骑车人的结果用一个故事讲述出来,并让学生讲述看了这个故事后得到的启示,由此得出结论一: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板书:一、提高警惕--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

“交流探究”--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1、上网聊天、网上交友。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2、女生的自我保护。出门在外结伴行,穿衣打扮要得体;生人搭讪不理睬,防范意识心头记。

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防范侵害呢?

案例分析:“XX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刚烈的19岁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而亡。”

请同学思考回答:惨剧能避免吗?假如你是任凯,你会怎么办?

师:本案中的任凯面对歹徒的突然袭击,能够勇敢地进行搏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除了勇敢之外,还需要智慧,讲究策略。就以对付抢劫犯罪来说,面对劫匪的突然出现,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实施正当防卫。如果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脱身。常见的有:“呼救脱身法”、“周旋脱身法”、“恐吓脱身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法”等等。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在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相比的情况下,人身权利自然大于财产权利,自然应舍弃财产以保全自身。本案中任凯如果选择放弃手机也许是更为理智的做法。青少年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犯罪分子时,也不必“大义凛然”“勇于搏斗”,去作无谓的牺牲。

板书: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途径

讨论:面对拦截敲诈该怎么办?

师:大家的观点实际上都有一定道理,我们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处理方法是随机应变,机智勇敢,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处理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当然,同学们身边的不法侵害远不止一项拦截敲诈,还有许多。下面,我就选择三个情境,请大家讨论,看看谁是“自救智多星”:

1、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一个成年人在你后面跟着你,怎么办?

2、当你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3、当你路过网吧,网吧老板拉你进去打游戏,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森林火警--95119。(分小组竞赛)

师: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面临的侵害除了那些不法侵害,还有一些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请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哪些意外险情与伤害?如果遇到了,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学生回答)

师总结提出:大家说的都挺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学生小峰在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是怎么做的?

案例:1994年春,13岁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参加复评工作的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峰于1996年初把一纸诉状交到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000元赔偿。这是国内首例未成年人著作权案。

问:1、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2、在你的身边有过类似的事例吗?

老师总结,小峰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板书:三、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特地颁布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师: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邪恶得到惩处,使正义得到伸张!

(三)课堂感悟,点拨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教师小结: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所以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大家在活动中已经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高招,今后也请同学们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最后,祝同学们天天愉快,岁岁平安,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一路顺风!(播放《一路顺风》歌曲。)

(四)课后拓展练习

课后查找有关资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中小学生自我保护绝招”。最后,全班汇总编出《自我防护手册》。

THE END
1.音乐节唱的歌需要买版权吗免费法律咨询如果音乐节组织者或演唱者未获得合法的授权,擅自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歌曲进行表演,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如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576491.aspx
2.谁能推荐几首关于法律的歌曲?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使命,复兴的民族给予我力量 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1kno3Z3FRKsY.html
3.国家版权局关于民歌版权买卖给文国家版权局法律法规一、民歌的创作、改编和记录不仅涉及几种法律关系,还涉及道德问题。我们仅就现行著作权法律范围内的问题提出意见。 二、民歌的创作、改编和记录引起的著作权归属大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音乐家自己创作或者在原民歌基础上改编的歌曲,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第12条的规定,这类歌曲的著作权属于创作或改编民歌的音乐家。另https://code.fabao365.com/law_257180.html
4.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公开征求《安康市紫阳民歌保护与传承(二)紫阳民歌创作歌曲及收集、整理的紫阳民歌资料; (三)紫阳民歌特有的演唱方式、表演艺术形式、使用技艺、传习方式; (四)与紫阳民歌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资料、器具实物、演唱场所、建筑设施; (五)与紫阳民歌相关的其他需要保护传承的对象。 前款规定的保护传承对象,属于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https://rd.ankang.gov.cn/Content-2658591.html
5.周杰伦歌曲中的法律点,你能听出几个?南方plus周杰伦每次“营业”都会引发全民狂欢。 有人说, 一年又一年, 百听不厌还是周杰伦。 但你知道, 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中, 也可能涉及法律知识吗? 《最伟大的作品》 世代的狂 音乐的王 我想我不需要画框 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 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 这首新歌的MV融合了绘画、文学、音乐、影像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7/11/c6675803.html
6.来自民间的议案:用法律保护我们最神圣的歌曲来自民间的议案:用法律保护我们最神圣的歌曲 今年人代会河北省代表团的一号议案十分引人注目——“关于进行《国歌法》立法的议案”。但是议案的领衔人、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佟淑芸代表却否认这是她自己的创意,她说这是河北团动身来京前,当地一名群众请代表们“捎来”的意见。https://www.cas.cn/zt/jzt/djzt/lhzt/msmy/200303/t20030313_2669255.shtml
7.中国文艺网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历经十载的《著作权法》修订终成正果。修改后的新《著作权法》强化了对著作权的保护,着力解决权利人维权难题,为维护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的著作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著作权法》审议通过一周年之际,本期“维权行动http://www.cflac.org.cn/xw/bwyc/202112/t20211208_574867.html
8.音乐发展范文12篇(全文)通过情境, 情趣, 情感的教育和培养, 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 技巧, 合唱几首歌曲, 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 表现和创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 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 表现美,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uranlgf.html
9.AI创作歌曲的版权归属与个人权益:谁拥有创作成果的法律解析一、创作歌曲版权算是本人的吗? (选择优化后的创作歌曲版权归属:是个人成果还是技术产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作歌曲的现象日益增多,但关于其版权归属的疑问却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创作的歌曲应该视为个人成果,因为它们是依照使用者输入的指令、数据和算法创作出来的。从法律角度来看,创作歌曲的版权归属并非如此https://www.yanggu.tv/webgov/aitong/162713.html
10.的版权大战:五度交锋,新版权法下终夺《我的楼兰》歌曲在繁华的娱乐圈背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版权争夺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段关于云朵、她的丈夫张军——上海灿星影视文化董事长,以及著名歌手刀郎之间,因歌曲版权而引发的激烈交锋。这场长达数年的法律战,不仅牵动了三位主角的命运,也见证了我国版权法制的进步与变革。 http://healthnews.sohu.com/a/820623838_122048452
11.余凌云: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歌此歌颁布之后,东北、华北各级学校列为必唱歌曲,但不受欢迎。该歌还在教育部审议时,时任教育总长汤化龙就曾逐字逐句批驳,指为不通。[21] 1916年袁世凯复辟,为登基典礼,将上述国歌歌词稍事修改,将原来的“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用作国歌。勋华是指务舜,务帝名放勋,舜帝名重华,借务舜揖让,http://iolaw.cssn.cn/fxyjdt/201510/t20151028_4636036.shtml
12.羊城晚报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艺戈,通讯员孙小玲、叶柏言报道:日常生活中,到KTV“K歌”是大家放松身心的一种常见娱乐方式。但部分KTV为了招揽顾客,擅自放映未经授权的歌曲,侵犯了视听作品权利人的法定专有权利,需要根据情况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近日,盐田区人民法院发布一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 https://ep.ycwb.com/epaper/ywdf/h5/html5/2024-05/23/content_688_647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