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专家建议稿书籍推荐

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专家建议稿

ISBN:978-7-5130-5897-1

原著编者:刘春田

图书定价:68

上架建议:法律法规

内容简介: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颁布后,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先后邀集了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法学、民法学学者,开始研究《民法典》如何安排知识产权制度问题,着手设计“知识产权编”。10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研讨会,深入研究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以及“知识产权编”的设计和与《民法典》的协调、统一问题。多位知识产权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反复推敲,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拿出一个七章九十六条的建议稿。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为正在制定中的民法典献上“知识产权编”的完整专家建议稿;

多位知识产权界的顶级专家学者倾力巨献

前言:

出版说明

2018年8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诸多委员建议《民法典》分则在现有设计基础上,增设“知识产权编”。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立法机构的工作者在财产观念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提升。

《民法典》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和总章程,也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具有崇高的地位。当前,我国《民法典》编纂已进入关键时期,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分则(征求意见稿)》将物权、合同、侵权责任、人格权、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六编单独成编。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与物权、债权一样,同样是基本的、重要的民事财产权利。在现有基础上,有必要把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属性、独有的排他、独占特征,基本原则和统一适用的规则提炼出来,形成知识产权法的一般规则,或称“知识产权法通则”,在《民法总则》之下,作为对知识产权诸单行法的纲领、统帅、规制和纽带,单独组成知识产权编,与上述六编一并列入《民法典》。

一、必要性

(一)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我国已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当前科技创新依然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短板。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科技创造、运用、转化和保护至关重要。把知识产权基本制度单独汇成一编纳入《民法分则》,是新时代立法实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可以通过提升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层级来增强知识产权法律的权威性,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可有效地提升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总体状况难以令人满意,与我们没有用基本法的方式明确、系统地规定知识产权的性质、权利行使、交易规则、保护方式、侵权责任有很大关系。1986年《民法通则》、2017年《民法总则》虽然将知识产权纳入民法体系,但囿于立法体例所限,未对上述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导致权利性质和权利边界不清,现实中侵权现象较为普遍,也给司法实践造成困难。知识产权单独成编纳入《民法分则》,可凸显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有利于激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法律,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三)可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设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制。30多年的实践证明,虽然《民法通则》对知识产权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是因其过于概括、单薄,欠缺知识产权制度的“四梁八柱”,很难起到对诸知识产权单行法律的统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实践中,欠缺统一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标准,导致单行法律各自为政、矛盾频出。人民法院只好无休止地用“司法解释”弥补“立法”的缺失,出现了法律适用的规范层级不一和碎片化的乱象。2017年《民法总则》仅第123条一个知识产权条文,无法衔接、协调《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法律,日后实践,久而久之,还会有脱节、走形之虞。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单独成编纳入《民法分则》,有助于把《民法总则》与知识产权各单行法律有效衔接起来,构成“总则—分则—单行法”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有助于把《民法总则》的精神、原则和基本制度,系统地贯彻到知识产权诸单行法律的立法与实践中。这样,既能保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基本稳定,又能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可以促进我国现代法律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饱受诟病,我们以政策宣示、领导人讲话的方式加以回应,效果并不理想。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单独成编纳入《民法分则》,既可以对外宣示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建设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的恒心,争取国际法律和道义话语权,又能实现对传统《民法典》的历史超越。当前,《民法分则(征求意见稿)》中的六编体例,是延续100多年前工业经济时代《德国民法典》的“老五编”(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体例,容易被视为西方旧《民法典》的翻版。今天世界已是知识经济时代,时代背景与《德国民法典》截然不同,经济动力和财产结构已发生根本的变革。技术成为财富生产和国际竞争的关键,知识产权成为现代财产制度的核心。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单独成编纳入《民法分则》,加上此前已列入其中的人格权编,经整合后,作为当今世界一个超大型经济体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民法典》将成为共和国法律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不朽杰作,成为新时代向世界提供法治建设可圈可点的中国经验,成为继《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之后,人类法律文明史上又一座丰碑。

二、可行性

(一)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为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学术界历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形成了大量的有关传统民法与知识产权关系的研究成果。在司法实践中,海量的案件在知识产权单行法没有明确规定时,法官引用《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立法处理纠纷。学术与实践传统已经使知识产权编纳入《民法分则》在观念上顺理成章,并且为《民法总则》与知识产权编的具体衔接方式积累了丰富的智识经验。

(二)在立法技术上没有障碍

(1)知识产权法与民法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识产权属于基本财产权,知识产权法是基础性的民事财产权利法,不属于民事特别法。

(2)技术作为生产力,与经济关系、法律关系不是同一逻辑层面的事物。技术的活跃性,不影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民法典体系的稳定性。这一认识已为我国知识产权诸单行法律的长期实践所证实。

(3)知识产权单行法律中的行政、刑事规范以及确权程序等非民事规范,不影响知识产权法作为纯粹民事财产权利法律的性质。

(4)提炼知识产权法的一般规则不存在技术困难。我国知识产权法学对知识产权基本范畴有长期研究,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具备较好的立法基础

早在1986年我国《民法通则》就将知识产权与物权、债权并列规定为基本财产权,具有先行与示范效应。经过《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30多年的知识产权法的丰富实践,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体系。2017年《民法总则》第123条又将知识产权列为民事财产权,明确了知识产权在我国财产制度体系中的基本财产权地位,这些都为知识产权单独成编列入《民法分则》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立法基础。

另外,继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之后,知识产权编入民法典成为立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民法典大多设立了知识产权编,如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以及越南、蒙古等国的民法典。这些晚近的民法典既提供了参考样本,也昭示着这一立法模式已渐成民法典的新趋势。

总之,现代国家,没有知识产权编的《民法典》的残缺不全是致命的硬伤。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单独成编纳入《民法典》,将是我国《民法典》健全、完善和先进的重要标志。总的看,纳入比不纳入好,早纳入比晚纳入好。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此问题加强研究,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解决好立法技术问题,设计好框架、结构与条文,为完善《民法典》做好基础工作。

为此,在中国法学会的支持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组织专家对设立知识产权编的可行性做了深入研究,并与民法学界合作,历时近一年,五易其稿,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专家建议稿》。万事开头难。我们交付出版,是希望开一个端绪,作为基础,以便广开思路,集国人之智,设计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民法典》“知识产权编”方案。

THE END
1.课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观念,与即将建立的法律制度必然同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法律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发展和变革揭示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通过阐释中国社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de9906eace048de594
2.理论研究郁琳李忠鲜:我国提升营商环境的破产法应对中国应用这一部分继承并延续了DB项目“管理债务人资产”和“债权人参与”指标,在DB评分体系中,我国在“管理债务人资产指数”获得满分,虽然当时在“债权人参与”指标中失分较多,不过多个失分项(如单个债权人知情权、破产启动后融资债权的顺位规则等)的相关法律规则已经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http://www.hfsaba.com/html/show-509.html
3.中国居民赴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税收指南经济状况及企业所得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双方有关部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政府间合作文件。 1.4 投资政策 1.4.1 投资门槛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7897311.html
4.润欣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发行对象 然人、法人等投资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发 行人必须遵守的其他监管要求所禁止购买者除外) 承销方式: 余额包销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 【】万元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 【】万元 1-1-43 承销、保荐费 2,290 万元 审计、验资费 464 万元 律师费 315 万元 用于本次发行的信息披露费 252 万元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5062500000083
5.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背景与制度详解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有效弥补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法律体系的重大缺失,与此前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585364/article/details/125056946
6.学术前沿民国时期在中央南京国民政府设内政部,下设警政司,作为全国警察行政管理的最高机构,其职责范围和组织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扩充,进一步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警察体系。在地方,分别设立省级民政厅及警务处,以及省、市、县也均设警察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砸烂旧法统,清理旧法人员,我国沿袭革命根据地公安机关的管理http://www.zgfzxxh.com/xsqy/201901/t20190118_2470958.shtml
7.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3.随着中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启动,国际法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88、189条首次规定了对国际条约的适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2条增加了对国际惯例的适用规定。此种条款规定成为其它若干法律法规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时援引的标准模式。198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1.html
8.付子堂朱林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构成(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法治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法治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变法图强的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也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因而实际上肩负着文明复兴的重担,而中国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305
9.中国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因此1994年5月11日八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揭开了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化进程。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连续出台,外贸法律体系逐渐完备,逐步向世贸法律体系规范内容方向靠拢。http://www.sass.cn/109001/627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