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刑法总则案例教程(一)

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民币,王某欲取300元。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没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王某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3000元。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案发后,王某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那么,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的犯罪呢?

(二)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具体地说,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刑法的特征

刑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具有以下特征:

(1)公法的特征

法律有公法与私法之分,公法是涉及公共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的法律;私法是涉及私人利益的法律。在公法关系中,国家和个人处于法律上的从属地位,而在私法关系中,公民之间或者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处于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刑法作为一种公法,个人处于受国家权力支配的地位,只要主体的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就应当受到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

(2)刑事法的特征

刑事法是与民事法、行政法相对应的概念,凡与犯罪有关的一切法律,均可称为刑事法。因此,刑事法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

(3)强行法的特征

强行法是与任意法相对应的概念,任意法具有意思自治的性质,法律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己确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而强行法则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法律。在刑法中,某一行为一旦构成犯罪,除少数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以外,一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私了,因而具有强行法的特征。

(三)刑法的分类

刑法可以分为:

1.刑法典

2.单行刑法

3.附属刑法

(四)我国刑法的制定过程

我国1949年至1979年30年间没有刑法,只是在建国初期有三个单行刑法:《惩治*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和《惩治妨害国家货币条例》。

1979年7月1日颁布第一部刑法,1980年1月1日开始实施。1980年至1997年,先后颁布了24个单行刑法,对刑法进行修改补充。

1997年3月14日对刑法进行修订,颁布了1997年刑法,也就是现行刑法。现行刑法共计452条,规定了314个罪名。

1998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1个单行刑法和5个刑法修正案,此外还颁布了8个立法解释。

(五)案例的分析意见

王某第一次获得3000元人民币,是操作失误所致,具有不当得利性质,但后来他明知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还多次取款,这是利用自动取款机的故障进行盗窃的行为,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讲罪刑法定原则

问题: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1979年刑法规定了类推制度,到1997年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这是我国刑法进步的表现。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1.法定化

2.明确化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

1.正确理解法律的明文规定,法律规定可以分为显形规定与隐形规定。

2.正确地解释法律规定,根据可能文义解释法律。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解释有一定限度。李宁案实际上就是一个法律解释问题,到底如何理解卖*,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应当根据客观情势变化对法律进行解释。

3.正确处理法律漏洞。在法律规定有漏洞的情况,其不利后果不应由被告人承担,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弥补法律漏洞。

第三讲刑法的适用范围

1991年和1996年,被告人张子强等人将在内地非法购买的一批枪支弹药偷运到香港。1997年9月,被告人张子强等人经密谋并由张子强出资,在广东省汕尾市非法买卖大量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偷运香港。此外,被告人张子强一伙在广州等地经多次密谋策划后,分别于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在香港绑架了李某、林某和郭某,勒索巨额赎金。在本案中,就走私枪支、弹药罪而言,从内地走私到香港,属于跨境犯罪。就绑架罪而言,预备行为发生在内地、实行行为发生在香港。那么,内地的司法机关对张子强案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呢?

(二)刑法适用范围的概念及其原则

1.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1)属地原则

(2)属人原则

(3)保护原则

(4)普遍管辖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

(三)案例分析

张子强案虽有一部分犯罪行为发生在香港,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行为发生在内地,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均有管辖权。由于张子强在内地被捕获,因而内地司法机关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是正确的。

第四讲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被告人王某,男,45岁,工人。被告人蒲某,男,41岁,某医院主治医师。

被告人王某的母亲刘某在1984年检查身体时被发现患有癌症,便入院治疗。经过近两年治疗,花费了巨额医疗费,病情也未见好转。该医院主治医师蒲某告知王某,其母亲的病情已无法控制,无救治可能,生命只可能维持半年左右。刘某因癌症的折磨,曾多次要求其子王某终止治疗或让医生注射能立即致其死亡的药物。王某经过反复考虑,便找到主治医师蒲某,请求其为母亲注射能立即致其死亡的药物,使母亲能摆脱癌症的折磨。1986年4月5日,蒲某按照王某的要求,为刘某注射了一支药物,致其死亡。

本案是一起安乐死杀人案,这种为免除被害人的痛苦而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是否构成杀人罪?

(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刑事违法性

2.法益侵害性

3.应受惩罚性

(三)刑法的但书规定

我国刑法第13条有一个但书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数量因素。

(四)犯罪分类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分类

(五)案例分析

王某与蒲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THE END
1.罪刑法定原则经典案例分析罪刑法定典型案例切实保护了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将的指示和《产权意见》关于“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发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的要求落到实处。本典型案例对于指导法院在司法审判中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不规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https://www.fljg.com/baike/571094.html
2.刑事案件案例范文因此, 我国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不仅存在理论研究的空间, 更有现实司法的需要。我国建立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应该体现司法者的解释、具有有限的法律续造功能, 我们要保证这种解释与功能遵循、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而不僭越侵害罪刑法定原则。 一方面, 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案例指导制度。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要求刑法规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apl1v0q.html
3.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历年试题解析:刑事法(一)16.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http://www.yuloo.com/news/116014.html
4.量刑理论量刑法学网罪刑法定原则的创始人刑法学鼻祖冯·费尔巴哈在其《现行刑法原则及基本概念省察》中提到:“刑罚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为了给予已经实施犯罪的人以惩戒,其处罚的对象仅限于已经实施犯罪的人,任何人不得因其未来的行为而被施以刑罚。当人们决定将要实施某种行为时,应当事先给予其法律依据,作为对实施该行为后将要承担何https://liangxing.swupl.edu.cn/lxqy/lxll/283599.htm
5.以案明纪释法收钱没办成事的行为如何认定———要闻——中央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张认定受贿的,认为上述行为本质仍是权钱交易,不纳入刑法不利于打击腐败犯罪;主张非罪化的观点则认为,刑法规定受贿罪以谋利作为构成要件,并已经做了扩张性解释,如果再将无具体谋利事项的“感情投资”认定为受贿,将会使受贿罪谋利要件名存实亡,不仅造成受贿认定扩大化的问题,还会违背罪刑法定原则https://www.ccdi.gov.cn/yaowen/202109/t20210908_249699_m.html
6.2024年罪刑法定如何防止法官过度自由裁决?图片新闻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司法权力,防止法官过度自由裁决,确保公正审判和公民权利的保障。这一原则要求只有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才能被定罪和处罚,且处罚必须依法进行。https://www.maxlaw.cn/n/20240403/11038023139087.shtml
7.[渝粤教育]武汉理工大学刑法参考资料本文深入解析了刑法中的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主观罪过与犯罪结果等核心概念,探讨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果关系在犯罪中的作用,以及刑事责任的认定与量刑。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犯罪类型的法律责任,如故意杀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界限,以及罪数认定、财产刑的适用等问题。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588387
8.我国古代刑法"比附类推"制度的发展与"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最终我国古代刑法“比附类推”制度的发展与“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最终确立 王浩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北京 100026) 摘要:我国比附类推制度可追溯于周代,随后各朝代均推行运用,但不同程度作了限制。新中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也规定了类推制度,但1997年刑法修订时废除了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虽然比附类推制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264623&libid=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