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途径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浅谈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途径当“无为”的黄老思想不能满足中央集权,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应时改造儒家理论,并建议朝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道路正式开始。经董仲舒等儒家学者改造的儒家法律指导思想大概如下:(1)法自君出、王者法天的神权思想,即“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利用神权使皇帝的权威合法化。(2)德主刑辅、先教后刑的教化思想,主张以教化为主要手段,以法律制裁为辅助手段来维护伦理道德,实现统治。(3)确定礼律融合、三纲五常的尊卑思想。自此三纲五常成为了社会道德准则,也是社会立法的根本标准。通过儒家化的法律,除了在理论上的表现外,在司法实践中也有所

2、体现。从汉武帝时起,著名的儒家学者公孙弘、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决狱,把儒家思想引入司法实践。“春秋决狱”的具体含义是在判案时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经义或一些京警句言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罪行及适用法律的更具,其主要目的是以等级统治的忠孝伦理纲常作为立法和用法的指导原则。“春秋决狱”成为风气之后,儒家扩大范围,根据其他的儒家经典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儒家用一些著作对法律进行解释,当法律解释著作得到皇帝的批准,法律也就儒家化了。从“春秋决狱”到后来的春秋决事比,再有“死罪秋冬行刑”、“大赦惯例”等都体现了一套以儒家“礼教”为核心,吸收了众多思想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大

3、分裂又大融合的动荡时期,法律儒家化却并没有停滞而是继续发展深化。儒家思想继续向法律全面渗透,开辟了儒法结合的新途径。首先,封建五刑制度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它的特色是以劳役刑和身体刑为主。在封建等级特权方面,出现了“八议”之法和“官当”制度。其中,“八议”之法使封建贵族的司法特权得以公开化;使得部分官僚取得了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的封建等级特权。而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品的爵位抵挡徒流罪则使法律对封建等级特权的维护更加严密。在罪刑确立标准方面儒家化的进程也很迅速,比较著名的是出现了“准五服以治罪”和“重罪十条”。“准五服以治罪”是对于亲属间的互相犯罪,根据五种丧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来定罪量刑,它反映

4、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父权、夫权思想,强调了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封建等级秩序,实质上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而“重罪十条”涉及到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儒家伦理纲常的基本内容。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秩序。这一个大时期儒家思想法律化的特点主要在于以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继续深化。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律使中国法律儒家化在法典形式方面初步定型。它确定了封建法典体例、确立封建五刑、定型“十恶”、进一步扩大贵族官僚特权。但中国法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全形成则在唐朝。唐朝法律的最大特点在于“德主刑辅、礼法并用”而唐律更被称为“一准乎礼”。“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在唐代,统治者力图做到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即重视“德”的指导作用,又不放弃刑罚的使用。唐律十分重视以礼为立法依据。严格维护父权、夫权、族权。赋予尊长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力并进一步确立男尊女卑而且严格要求婚姻制度与儒家礼治的一致性。“更为重要的是唐律最终完善了封建伦常关系和嫡庶之别”。此外,唐律在以礼注

THE END
1.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法律儒家化是指自秦汉始,在中国法律演变的过程中,通过引礼入法,使儒家思想逐步渗透到法律各个领域,指导立法,解释法律,影响司法,最终实现礼法合一。张晋藩先生指出:“从西汉武帝时起,便信奉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由此而开始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从西汉到唐朝经过八百多年的时间终达到了定型。……两汉所开辟的引礼入法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2/08/id/887143.shtml
2.略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摘要】: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观得以形成 ,并全面贯注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领域。历史证明 ,儒家的“德治”思想是符合古代中国国情的。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对中国的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载App查看全文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XK200106017.htm
3.2023年初中中国古代史:法律儒家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史2023年初中中国古代史: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⑴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强调德治。 ⑵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http://www.zhongkao.com/e/20230325/641e74c7dc390.shtml
4.2024年第一期事实上,即便在今日,瞿同祖的主张仍有较强的合理性,在被适当地调整和补充之后仍可谓传统中国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关键词 法律儒家化 律 礼 经学 法律儒学化:关于反思之反思.pdf 统一进程中秦新地的法律治理研究 李婧嵘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法学https://xuebao.ecupl.edu.cn/2024ndyq/list.htm
5.瞿同祖“中国法律之儒家化”梳读“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原载《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院第四种,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又载《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附录,中华书局,1981年),是瞿同祖先生早年的一篇论文。 论文的引论部分,首先澄清了儒法两家之争具体而言是在于差别性行为规范和同一性行为规范之争。至于德治、人治和刑治之争则是次要https://www.douban.com/note/202477644/
6.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基于政治学角度分析/刘江汉而本文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分析之所以是基于政治学角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属于政治学范畴。重要原因则是我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政治学剖析,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起到历史性借鉴作用。 关键词:法律、儒家化、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6334
7.“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以儒释法,将儒家伦理赋予法律含义,将身份人伦注入法律实践,做到“情理法”兼而顾之。以《春秋》作为审理案件的理论依据,以儒家的价值观重塑法律精神,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先秦时期儒法二学说对立的僵持局面,同时也开创了法律儒家化的先河。 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始于西汉,遂于唐代,以《唐律疏议》的颁行作为标志,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90902155132_37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