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消费导刊杂志官网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

0引言

中小企业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中小企业发展良好关系到我国就业市场的稳定,以及财政税收收入的保障。而融资是关系到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甚至是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获得率为32.55%,融资成本与大企业相比为2.3:1,这意味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获得率仅为三成,融资成本也高于大企业。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融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详细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的金融体制,中小企业在融资时不具有大企业般的天然优势,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多次制定下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各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响应,但扶持政策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对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帮助成效甚微。疫情以来融资形势更为严峻,截至2021年一季度,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下降至62.3%,同时缺乏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标准,由于目前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审核标准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使用金融市场更多的方式进行融资,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显示,截至2021年8月,新三板发行金额同比上年下降33.05%。

1.2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不健全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情况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小企业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中小企业帮助较大的金融机构占比少。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中小企业选择其他融资方式比例高达41.5%,其中,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大。中小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优势,但贷款金额有限;互联网金融平台占我国金融总量的比重低,据2019年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仅为248家,无法满足4000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第二,银行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完善信贷政策。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数据显示,小型企业银行利息成本高出大型企业2.31%、担保费用是大型企业的8倍,贷款综合成本高出大型企业3.04%,中小企业自身条件无法满足银行信贷要求,融资时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1]。

1.3缺乏完善的企业建设

2互联网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原因

2.1影响

互联网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包含两个层面,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以下进行详细论述:

2.1.1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市场不健全导致对中小企业具有持续支持力度的中小银行等占比低,中小企业能够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少,随着数字经济的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通过优化融资组合、聚集闲散资金,充分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催生出一系列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目前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众筹模式、小额信用贷款等,新时期下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明显增加。截至目前,我国贷款规模高达百亿的网贷公司有近500家,同比增长389.4%,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迅速发展让中小企业融资选择有更多可能。

2.1.2避免融资担保不足问题

2.1.3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2.1.4金融融资风险大

2.2原因

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2.2.1风险防范能力薄弱

2.2.2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2.2.3企业信用水平不高

对大型企业而言,由于良好的信用记录,更容易获得贷款,但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观念薄弱,没有按时还款的习惯,信用水平始终不高,更有甚者存在骗取贷款的行为,无法还贷、申请破产、重新注册,一系列操作为中小企业虚构事实从而骗取银行贷款。存在骗贷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骗贷存在主观恶意性。其二,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审查较为随意。融资平台在审核中走形式,即使信用低的企业也能得到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骗贷行为的发生。诚信行为缺失的企业,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信贷市场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4]。

3互联网金融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3.1加强国家支持力度

3.2强化金融市场建设

第一,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占比低,可通过数字化转型以质取胜,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金融机构首先可以制定符合自身实况的数字化经营体系,同时引用市场最新技术或研发机构自身核心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然后借助科技产品更新金融产品,促进网络与金融、业务与数据深度结合,紧跟市场变化。第二,完善银行信贷业务。国家明确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银行更需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采用财务评分和非财务因素评分结合来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减少信息不对称,以综合信用为基础提高评价真实性,以此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避免主观判断导致错失潜在长期客户;其次,银行应对当前信贷业务进行创新,比如借助大数据平台自动生成客户贷款条目,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银行还可借鉴互联网金融平台优势,及时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3提升中小企业实力

3.4完善互联网金融司法监督

3.5增加互联网金融科技投入

4结论

参考文献:

[1]张益伟.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21.

[2]费玄淑.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J].普洱学院学报,2021,37(02):16-18.

[3]张华.新冠疫情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21(01):62-63.

[4]张婷.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5]郑佳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河北企业,2020(05):115-116.

[6]高颖.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7]王晓峰.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J].首席财务官,2020(12):156-157.

主管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国内刊号:CN11-5052/Z国际刊号:ISSN1672-5719

THE END
1.新时代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2相关法律制度法制体系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无法可依的局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基本形成。但是一些法律的质量尚差强人意。一方面,由于违背立法规律或欠缺立法技术,致使制定出来的法律不能实行或难以实行。例如,有些法律规定太过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公民在遵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719/5330779.shtml
2.违法建筑处置法律问题研究桂晓宽王才亮在其《违法建筑处理实务》一书中,具体写了违法建筑处置的一般规定和程序,并对一些案例加以分析,对违法建筑的处置提供了理论指导。 国内一些硕博士论文也对违法建筑做了深入的研究,如张开泽在《违法建筑的法律界定》中指出,由于我国对于违法建筑的法律界定不够完善,导致各地执法标准不统一,对于违法建筑的治理就不https://lawyers.66law.cn/s2e22638774951_i1350826.aspx
3.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不过,这一修正草案是否能够在法律中实现还需假以时日,同时,目前的问题在于还没用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法律不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没用得到法律的细化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实行社区矫正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立法的滞后也导致监管的缺失,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强制措施的保障。 http://sxhyf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3/11/id/4427455.shtml
4.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缺乏相应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支持及相应的法律支持 我国农业保险本身发展就很滞后,再加上再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赔付条件下,一场大的天灾,将使得农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保险公司面对的将是大量赔款后的亏损,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亏损较大,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也没有制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_293_201010/22yi238307790.shtml
5.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篇(全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2篇 1.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队伍人员流失是民营医院所面对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 若此问题未得到控制将严重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护理工作者感觉地位低下, 工作无保障, 无归宿感, 对未来感到担忧;二是工作压力大, 待遇低, 生活缺乏保障;三是“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严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ml6puvj.html
6.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和对策(二)针对法律方面不足的对策分析 1.针对环境立法不够配套、完善,使环境行政执法难以准确到位的对策 立法机构应该对现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完善立法体系,使环境执法有法可依。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要加快环境执法由政策性管理过程过渡到法律性管理过程的进度,环保法律法规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和WTO 规则的要求,属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420/20/5010165_111112791.shtml
7.我国法院适用CISG的问题成因及改进在实践中,CISG的适用方式存在路径混乱、法院对CISG的适用解释不统一、法院在援引CISG的形式上有待改进的原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CISG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由此引发法律适用规则的混乱,加之关于CISG的适用缺乏统一的解释机制、司法者对CISG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等,应通过明确CISG的优先适用路径、完善对CISG的统一解释、提高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7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