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1992年回北大法学院执教至今。先后发表论文、书评100余篇,出版过个人专著、文集和译著20余部,包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2)《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
发表于2024-12-08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2024pdfepubmobi电子书
①通过例子让大家了解中国目前适用法律的现状[大量由外引进的法律由于在中国缺少社会基础,导致了大量的类似秋菊的案子频发。]②说清楚秋菊的困惑[另一个书中的例子《被告山杠爷》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爷爷问村中唯一学习法律的孙子,法律是为谁定...
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方案”的反思:“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主张运用国家强制力尽快建立一个现代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法学家的责任:沟通国家法与民间法。理论学术是对现实的解说。弘扬传统并非是使其符合外国某种理论或者是实践。中国当代的法学...
<<南方周末>>,本期,苏亦工<<雅量与法治>>有个小小的问题作者文末讲到,我们很多学者在提倡”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时候,为什么忽视了”雅量”这样的本土资源没有利用呢作者应该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理解的,雅量这个概念应该上升到一种不单单是道德而是法律的层面,去约束确保领导们...
这本书曾经给我的法学思考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我对于“本土资源”的论点开始有所怀疑。这个怀疑依然是建立在“本土资源”的思路之上的。我想关键的问题依然是,你怎么看待法律的问题。从这本书以及作者其他的著作的观点来看,法律是一种社会已有规范的发现物。也就是...
图书标签:法学苏力法律法理学法社会学本土资源社会学法律移植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前几篇感觉还不错,但越到后面就觉得越啰嗦
有启发性
16年上半年参加扶贫工作时读。高级五毛。
苏力挺有追求的或者说用个用滥的词情怀但是言语间总是拘谨讲话挺保险的让人觉得读起来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