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egalScience

内容提要:西方社会法学认为司法乃至所有的法律活动,其目的都在于解决社会纠纷,协调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并不是事先由某些人制定的,而是在解决社会纠纷中被发现的事物的“理”,所以不是先有立法,后有司法,恰恰相反,立法机关制法或国家制定法,是在归纳和总结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只不过是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司法经验并使之系统化而已。因此,司法的地位不是依附性和次要的,它肩负着解决纠纷和发现法律的双重任务。显然,这一司法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实行司法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法学/司法观/法律观/司法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界围绕着司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改革,每一届司法机关的新任领导都会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和改革措施。但如果对这些论述和改革措施加以审视,则可以发现其似乎还停留在西方传统的司法观念上。而我们知道,这一观念自20世纪以来,已经受到西方社会法学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对西方社会法学的司法观的评析或许不是无意义的。

一、社会法学视角中的司法

西方社会法学家中对司法问题的论述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司法活动是认识和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

(二)“司法”起源于史前社会的纠纷解决

(三)司法机构与国家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社会法学的创始人埃利希认为,法院与国家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在国家产生之先和国家之外,存在着许多非国家的“法院”。他说:“法院并不是作为国家的机构而产生,而是作为社会的机构而产生。法院的最初功能不过是依据彼此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氏族或者家族授予的权威来裁决这样的问题:不同联合体之成员间的争端是否可以通过支付赔偿金的方式来调解,或是犯罪人必须通过流血的方式来赎罪,并最终决定赔偿金的幅度。直到后来很晚的时期,国家才设立法院,以便处理直接涉及国家的事务,例如对国王生活的攻击、通敌、军事命令的违反等。稍后,国家也获得对前种类型法院的控制权;尽管刑事法院广泛入侵了曾经是纯粹的社会事务的范围,但是国家的司法与社会的司法的区分一直延续到今天,它体现在刑事诉讼管辖权和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区分上。但是,法院从没有彻底转变为国家的机构。社会始终拥有——并且直到今天仍然保有——自己的独立于国家的法院”,⑤例如“荣誉法院、纪律法院、仲裁法庭,社团法院,调解法庭”等。⑥

(四)司法之“法”来自社会

(五)真正的“司法”承担着“发现”和创造法的任务

(六)司法解释实为解释性立法

(七)司法的关键在于经验

我们知道,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创始人霍姆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实际上这句话所指的正是司法,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并作出裁决。因为他认为,正确裁决的得出虽然离不开逻辑思维,但它决不是仅仅通过三段论推理就能完成的,而是必须由有丰富社会经验者来进行的一项工作,并且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所参考的标准渗透着丰富的历史经验。他说:“证明体系的逻辑一致性要求某些特定的结论是一回事,但这并不是全部。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一个时代为人们所感受到的需求、主流道德和政治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觉——无论是公开宣布的还是下意识的,甚至是法官和他的同胞所共有的偏见,在决定赖以治理人们的规则方面的作用都比三段论推理大得多。法律蕴涵着一个国家数个世纪的发展的故事,我们不能像对待仅仅包含着定理和推论的教科书一样对待它。”(18)

(八)国家制定法只是司法的一种权威性参考

由于社会法学家认为真正的法来自社会,因而普遍轻视国家制定法,否认它们对司法审判的作用,或者否认它们是司法的唯一准则和主要的准则,如埃利希说,法院裁判所依据的不仅仅是国家制定法,而是包括许多的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他说:“在原始发展阶段,法律与道德、宗教、伦理习俗、礼仪规范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司法机构不加区分地适用它们。罗马的法学家和德国的法官就会毫不犹豫地诉诸道德、伦理习俗和礼仪。……罗马人的裁判官、法兰克和日耳曼王国的国王,英格兰的御前大臣依据公平或者道德作出裁判,即他们依据非法律规范作出裁判,而且有些时候这些裁判甚至违反了已制定的法律。的确,法律命题随即从这些裁决中产生出来。”(23)或者甚至认为它们只是以往审判经验的概括和结晶,即公理化、系统化了的法律知识(霍姆斯),(24)因而对审判并不起决定作用,而只是影响审判结果的一种客观因素(弗兰克),(25)或权威性参考资料(庞德)等。(26)

二、社会法学法律观有机构成中的司法观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法律观就有与之相适的司法观。显然,社会法学的司法观也是受其法律观制约的。关于社会法学的法律观笔者曾有所探析,现再作一概括,其主要的观点就是:(1)法律扎根于社会,产生于社会纠纷之中;(2)真正的法或“活的法”是社会生活的内部秩序,它是社会自发生成的,非精英人物所创造;(3)法律与国家没有必然关系,也不是来自国家的立法权,立法而成的法规或法典,实即公理化、系统化了法律知识,它不是法律的主要渊源和主要部分,甚至不是真正有效的法律,而只是纸上的法律;(4)司法或权威性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对法律的发现和创造有着巨大的作用,法律,特别是裁判规范正是这一活动的结果;(5)法有着多元和复杂的结构,有社会自生的社会法,有由法学家创造的法学家法,其构成要素有规则,也有原则,有形式的方面,也有价值的因素,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规则的体系;(6)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27)可以看出,西方社会法学的司法观正是其法律观的有机构成部分。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社会法学的司法观虽然有缺陷和不足,但它比传统的司法观视野更广阔,因而其观点会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确,如果不从社会纠纷的角度解释司法,是很难解释清它的任务和历史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司法观来理解司法,即割断司法与社会的关系,把司法只是理解为国家权力中孤立存在的通过处理案件落实制定法的权力,就必然模糊了司法的解决社会纠纷的功能,也必然模糊了其真正的价值目标——正义;而且,也无法回答法律规则归根结底从何而来的问题,除非唯心主义地把它们解释为少数精英人物的天赋智慧。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把司法活动神圣化,实际上是把它神秘化、非社会化,司法可能由此被扭曲和异化。

三、社会法学司法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社会法学的司法观的启迪意义是很明显的。首先,它使我们从国家主义的司法观先解放出来,把司法放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来思考,因而不再把司法只是看成国家权力的一部分的运作过程,而且是附属于和服务于另一种国家权力——立法权——的部分。它使我们对司法的性质和任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懂得了司法是与社会纠纷这一恒久的社会现象相伴随的社会解决纠纷的一种机制,它承担着解决纠纷和发现“法律”的双重任务。前者是为了当下矛盾的解决,后者是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和知识。这两项任务是同时进行的,具有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功能。因而那种把司法只是看成“适用法律”的观点是片面的。在司法中不是先有法律,后有判决,因为解决纠纷的法就在事中,而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纠纷都是特殊的,所以不可能事先就有一个解决的方案,只有我们在充分研究其事实的基础上,才可能参照以往的经验,对其性质作出判断,并寻找到解决纠纷的办法。既然如此,司法工作首要的,也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就是查清案件事实,事实查清楚了,解决这一案件的“法律”也就找到了。

注释:

①[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25页。

②[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8、9页。

③[美]卢埃林:《棘丛》,美国欧欣阿纳出版公司1960年版,第12页。转引自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4页。

④[美]弗兰克:《法律与现代精神》,纽约出版社1930年版,第46页。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页。

⑤[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

⑥[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⑦[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前言。

⑧[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81-383页。

⑨[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375页。

⑩[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75、76页。

(11)[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461页。

(12)[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05页。

(13)[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70页。

(14)[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6页。

(15)[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5页。

(16)[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6页。

(17)[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1页。

(18)[美]霍姆斯:《普通法》,冉吴、姚中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19)[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0页。

(20)[美]杰罗姆·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赵承寿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1)[美]杰罗姆·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赵承寿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22)[美]斯蒂文·J·伯顿主编:《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张芝梅、陈绪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页。

(23)[奥]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叶名怡、袁震译,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页。

(24)参见[美]斯蒂文·J·伯顿主编:《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张芝梅、陈绪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417页。

(25)参见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七节。

(26)参见严存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六节。

(27)参见严存生:《西方社会法学法律观探析》,载《学术研究》2010年第1期。

作者: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Sponsors:InstituteofLawand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ddress:15ShatanBeijie,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720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求出台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我该知道的那些简单法律事儿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法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每一步的选择和行动。然而,有的人可能会问: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这不仅是对法律的一种好奇,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法律。简单来说,法律就是规则,是国家为了维护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稳定而制定的规定。这就意味着,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2369.html
3.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简介一、法则之源:法律基本知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体,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基本知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了解法律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明之根:宪法与基本人权 宪法是国家最高の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https://www.8rxpphi2.cn/sheng-zhu-yang-zhi-ji-shu/457368.html
4.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教育与实践融合 理论与实践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情感联系,而这也是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技能时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新鲜出炉的人工智能伦理方面,或是在研究如何处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时,都不乏这种情境发生。因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能让学生从第一天开始就认识到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1049.html
5.法制观念还是法治观念的区别?法制观念更多地关注于法律制度本身,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以及人们对其的遵守情况。法治观念:则更加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的理念,它是对整个法律体系的信仰和遵循。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它强调的是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145161093306397&wfr=spider&for=pc
6.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有多少?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你对法律有什么看法? 一部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人人尊法守法,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就是以国家名义告诉你什么事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 你主张的权力也不能随心所欲。 你不遵守那就逼着你遵守,这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不信你就试试。 国家会告诉你什么叫规矩。 什么叫尺寸https://m.edu.iask.sina.com.cn/jy/1XQgrjfOIP.html
7.夜半钟声(145)——对法和法律的一点认识法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价值剔除以后只剩下僵硬的评述。还好我在大二以后开始接触了一些浪漫派的东西,喜欢上了诗学和艺术,虽然毫无建树,但确实能够让自己免于在实证法学中沉沦下去。思前想后,倒是觉得可以就自己对法的一些印象和浅薄的认识写一些文字,说一些想法。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总结,并用这个总结当做https://zhuanlan.zhihu.com/p/504501449
8.从法律角度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请批评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能够弥补吗?我们可以不懂法律,但请不要头脑发热被有心之士带动,以为自己是个正义的热心网友。 被无端网络暴力的人太惨了,你可以设想在现实生活中被一个人无端诋毁都会难过的要死吧?那漫天的恶意叫正常人如何去承受?有实锤吗?有证据吗?是jc吗?你认识他们吗?所以,真的,追星前,请当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4483090/
9.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举措5篇三、法治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 在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人们都要遵纪守法,正因为法律的存在才能 够让社会保持安宁的状态,所谓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的基本原 那么,也是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那么。因此,作为思想道德教学老师, 应该注重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 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例如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16/09/79930059_1128885328.shtml
10.事案评论量刑法学网进而,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到,“既然刑事立法本身就是模糊的,且这种模糊性只有借助法官的解释才能确定;普通公民的不知法就可能与个人的努力是否足够无关。相应地,对法律的认识错误也就不一定应受谴责。因为完全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行为人已经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但仍然不知法或者对法做不同于法官解释的错误理解。”[5]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sapl/241615.htm
11.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经济决定法律的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最扎实的基础。但是法律作为一个社会结构的复杂现象,在理解经济对法律的根本决定作用之外,还必须了解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对法律的认识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之上。 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12.关于法律的认识论文12篇(全文)关于法律的认识论文 第3篇 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现行法律在物质条件、社会秩序结构、法律文化本位、法的人性基础以及对法本身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在刑罚的罪刑法定、对权力的限制以及人权保障等方面又有相契合之处。如何更好地规避其劣势,吸收其优势,最妥善地途径便是应当在现代法治理念指引下,积极探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en64a62.html
13.法律认识错误问法百科法律认识错误,也称违法性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受怎样的处罚,有不正确的理解。 一、法律认识错误的内容 (一)法律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实质 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何种处罚的错误认识。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5807
14.关于法律的论文(精选5篇)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法律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律的论文 篇1 【摘要】 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校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法治化对http://mip.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lv/66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