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本级投入民族宗教专项资金2.1858亿元,实施了1043个项目。其中,“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及民族经济跨越发展工程255个,民生保障全覆盖工程360个,民族文化教育振兴工程280个,少数民族人才引领工程60个,民族团结保障示范工程88个。昆明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后,希望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正从“创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转变。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城市民族工作新的时代特征,立足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化互嵌,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形成“昆明经验”,作出“昆明示范”。
一、抓实思想教育,筑牢政治基础
二、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
三、加强文化建设,共筑精神家园
四、搭建智慧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五、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行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党建+”模式,将社区民族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区“三有一化”党建责任网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城市社区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加快组织领导好、民族关系好、贯彻政策好、宣传教育好、为民服务好、社容社貌好“六好”社区建设。在云南省率先启动“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区开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提供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全程代办等服务,有效解决各族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将“菜单式”精细化服务送到各族居民“家门口”。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推行社区“楼栋长”和“十户长”,所有社区100%建立协商议事委员会,形成城乡居民和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城市民族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良好局面,探索建立起“党建引领、联动发展、协同治理”的城市民族工作基层治理新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优化,营造出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刘笑)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