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文化的起源

????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也有其产生、发展直到最后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法律在起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尽管在现象上纷繁复杂,但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循。??一般认为,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从夏代的开创者“启”开始,中国便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

关键词:??古代的社会??古代的思想??法家思想与秦代的??汉代的道儒法三家??东汉至清的发展

????1、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这出大戏,粗略地说可以分为五场。

1.1古代的社会

第一场的时代:对于这些问题,当时的权威者曾经提出了若干。西周后期统治者逐渐“失德”,民间又产生了许多怨。

1.2古代的思想

第二场是重头戏,有许多重要的角。政法理论所探究的主要题目是社会规范和权威的。

1.2.1儒家的思想

各家对于中国法文化的发展多少,依照儒家的理想,制订规范之。在道德与法律之间还有许多,依据以上的陈述.,儒家这套规范体系的目的是什么?《礼记》。今人常说社会规范应该追寻的是公平正直,所以儒家不以简单的“正直”作为他们的规范体。这种想法也出现在孔孟的言,孟子也说人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从待人要讲究“分”。总之,儒家的规范理论也讲究“公平正义”,儒家的这一套规范体系应该怎么施行?我们都在高阶规范施行之后,法的功能应该已经实行。儒家承认国家必须有政治权威,所以权威者应有怎样的目的和作为?孔子说权威者为政之。权威者如何施行法令?儒家既认为,荀子对于法之施行还有几点具体的想法。

1.2.2墨子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这个缺点可能是引发墨家,墨子又说因为天下太大,天子一。先秦诸子大多都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墨子的理论对于中国法文化有什么影响?

??1.2.3法家的思想

现在来看法家。他们特别重视规范、权威和人际关系。法为什么特别有用呢?依照商君的说。法家除了指出法有强制力,还强调要重用这种力量,所以法家除了强调重刑,还高唱“一刑”。所以法家并不真正追求我们所了解的。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很明显。

????1.2.4道家的思想

最后来看道家,他们与儒、除了器具之外,老庄更强调要把人为的标。

因为社会规范是社会权威制定的。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已经绝圣弃智的。在那中途和终极的两个境界里,人际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这有可能吗?“绝圣弃智”是绝难。所以老子的理论里有许多矛盾之处。庄子的理论比较圆通。道家对中国法文化有什么影响?这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以上简单地介绍了春秋战国之时,儒、墨、法、道四家所。在这一场戏里,一大群知识分子熙熙惶惶、喧喧嚷嚷。

??1.3法家思想与秦代的

第三场戏很短,起自战国中期到。这段戏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它记录了法家的一。商鞅不仅说服了孝公,他所立之。为什么商君能有这样的成绩?据刘向。但是荀子在称赞秦国法家治效之后,不仅荀子对法家之治不满,《史记》这些称赞和批评之词精确地指出了法家的优点和缺点。法家的缺点虽经许多人指出,秦国君臣沉。

1.4汉代的道儒法三家

张汤、杜周二人玩弄法律,屈从皇权,为后世司法立下了。除了君主个人因素之外,时代,“阳儒阴法”的成果。第一层是双方对于新经济政,在野的贤良文学深知民间疾苦。第二层是双方的看法背后所涉的,其次在经济措施上,文学贤。再次关于法律的功能和施行方法,文在此辩论中双方都曾引用《诗经》、《书经》、先秦。为什么这场戏如此落幕?因为自宣帝之后,。

1.5东汉至清的发展

1.5.1政治权威的集中

先来看政治权威的集中。在中国上古,人们自然地由。封建制度里各阶层的主子(国君)。各国的“有司”之上还有一个辅弼国君的“相,至于地方政府,自汉代起郡守、县令大致已由中央。在控制官吏之后,中央政府还组织。以上所说的是统治者如何逐步掌握了对政府各阶层。在知识分子中法家早为统。此外,历代统治者还有一套笼络儒士的招式——“。因为笼络和羁靡的成本很高,镇压亦然,而且。知识分子之外,传播宗教。统治者对宗教也加以扭曲。道佛二教原皆。权力集中的效果普及于社会各方面,而在法制的运作。除了自行立法,君主还干预司法。但是许多皇帝都不耐亲审之烦,而—下令司法官。孝明帝虽然干预司法,但是。聪明一些的司法者为了避免揣摩上意不。君主另外还有几个控制司法的办法。至于重大事件,特别是死罪案件须。皇权对司法的另一种干预是对已经司法程序判定有。透过对于行政、立法、司法的干预,皇帝已将政府的一切。

??1.5.2知识分子对政治权威的抗拒

虽然由于政治权力逐步集中而扩张,使得一般臣民竦惧。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汉初因久战之后民生凋敝,道家就诉请统治者清静无为。自董氏之后,知识分子没有。当然知识分子节气之衰败并。宋代之后,知识分子的境遇更是可。清代以异族君临中国,猜忌汉人,中央一切官司皆。在这一场戏里,虽然知识分子对于限制君权的扩张和。第二是晋代几位大臣关于法功能和如。此后三公尚书刘颂又上书支持裴颁。惠帝得奏下诏大臣们议论,汝南王亮等都赞同此说《晋书》“刑法。

??1.5.3儒家对法制的改革

知识分子有鉴于他们在限制君权一点上难有所。现在先来看修改法律的这一段戏,其演出的。以上诸点虽然都很重要,但是儒家修。(一)“不孝”一一不善事。(二)“不睦”——谋杀及卖缌麻以。(三)“内乱”——奸小功以上亲或父祖妾及与和者。(四)“恶逆”——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有关这四“恶”的条文分散于唐律许多章节里,此后历。律令还给予家族几项特别待遇:一是允许家族。法律保护家族利益的另一个例子是允许死罪人犯“留养。传统法典内除了这些保护家族的规定之外,还。如前所说,自秦统一之后将原有的法律施行于全国。此外,因为法律给家长若干权力,也反过。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传统法典里还。

????1.5.4民间自治性法制的建立儒者对中国法文化的发展另外。

今人谈法制,常常仅指法律以及立法、司法。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民。首先来看家族,它是最自然的血缘团。大多数的族规都包含了有关下列诸点的条。现存的若干族规内容繁简不一。家族愈。当然人们不仅仅生活在家。

元代时汉民互相帮助以防。比乡村和城镇较大的区域。人们除了在家乡生活之外,还会因就学、工作、信仰、出。一个人从出生之后,其活动的范围都在各种社会团体之。如上所述,传统中国的社团不仅有许多有关民事的实体法。基于以上的析述,可以得到一个。

1.5.5儒家在法律实务界的式微、法学的衰。

下面的一段戏却不免令人感到沮丧。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人们不能探索其内心而知道法律。魏代法学渐微,明帝时(323。其实法学和法律教育之衰由来已久。考试可以由许多方式进行,春秋之。如前所说,唐代科举原有明法一科。顺治十八年京师会试,“判”的试题是“欺隐田。试题和答案都极为简单,看不出问者和答者需要有什么法。接着这一段法学教育逐步衰落的戏之后,是另一段使人扼。

1.5.6书吏、幕友、讼师、民众对中国法文化。

1.书吏

首先让我们来看书吏。明清二代有许。在中国古代,吏是政府的低层人员,处理一些比较简。自从汉代中叶之后,他们的宦途便。然而吏的工作很重要,因为政。古时“为吏”是入仕途径之。书吏对于政事有什么贡献?如上所述,他们的工。书吏所为之“奸”是什么?最严重的是在选择。但是这些话显然有点夸张。固然书吏在明清时期的。书吏对于中国法制产生了。

2.幕友

书吏之外另一类法律专业的人士是幕友。幕友不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人物,历来的政。明清时期衙门业务大致分。以上所说的主要是州县衙门的情形,其上府、道、省各级。幕友的工作主要在审阅多种应由主官处理的文书,。在握有专断权势的幕友之中,不免有些会滥权行。幕友另一种比较严重的滥权之事是伪造。为什么这种现象无法改善?因。近代有些学者看到这些书籍之。幕友的工作除了“佐官”为治,还要“检吏”。幕友在“佐官检吏”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原因。以上谈到了幕友的一些问题和它们的原因,但是在绝。

3.讼师

说起以前以法律知识谋生之人,人们都会想到“讼师。邓析是否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很难证实。清代有些学者曾指出,如果有人能够以法律知识,为涉。然而清代官方不得不承认涉。“讼师”究竟是怎样的人物?据清代人的描述,这种。讼师、书吏和幕友三类以法律知识谋生的人,对于中国。

4.民众

现在让我们将眼光转移到另一类人——一般的民众。他们。殷周之时物质文明还很落后,统治阶。第一,人们对于生命。人们不满于现实而又难加以改变,所以绝大多数。现在先来分析一下中国人生活。为了同一目的,人们的另一个特殊的想法和行为是尽量。人们这种为了延展其家族血脉的行为,当然会与社。古代人们相信“天”和鬼神。因为“。社会权威和规范是怎样产生的?依照孟、荀。既然掌握社会权威的不是。人们的行为除了受观念的影响之外,还因其所处的环。中国在工商业发达、大都市建立、人口大量流动。然而传统社会里,人们到衙门告状乃是常有之事,似。此外另有一些清代的州县官曾在其著述中指。说到这里,使我想起近来有些学者看了一。以上简单地说到了一些影响中国法文化的。

THE END
1.法律学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维护的一种手段,不断地演变和完善。从古代的原始法规到现代复杂的立法体系,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法律遗产。在探讨法律学的起源与发展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我想学法律”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想学法律”意味着追求正义、尊重规则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https://www.5i4b5wvnu7.cn/jun-lei-cai-pu/484714.html
2.中国古代的“法”起源于何时?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现今的几种关于我国“法”起源的学说。(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这一说法是法家学派主张的观点。《商君书·画策》载:(《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274335301905456&wfr=spider&for=pc
3.法的起源(精选三篇)1. 从法的起源过程看道德的基础作用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法的萌芽,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建立,法也产生了。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作为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基本组织形式———氏族公社演变为国家,社会调控的规范形式———氏族习惯演变为法。人类最早的法律规范就脱胎于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4.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文“法”字的来源,古代曾有神兽决狱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部落联盟生息在黄河流域.该部落联盟首领舜委任皋陶为司法官.皋陶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该神兽名廌,又名獬豸.《异物志》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49db9093b21900026d38f85e075eb2a3.html
5.法姓起源法姓的由来法姓起源 1、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工姜姓、田姓本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法章之名为姓,遂形成法姓。见《后汉书.法雄传》。 2、清代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来到中原,改为法氏。乾隆时,有个大文学家法式善,就是伍https://m.chazidian.com/baijiaxing_743/
6.法理学授课讲义:法的起源〔历史法学派〕一、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及其与法的本质学说之间的关系 1、关于法的起源的主要学说: (1)神创说 法是人格化的超人类力量的创造物,各种各样的神为人类创造法 ○1在西塞罗看来,作为理性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 ○2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提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https://www.51test.net/show/296341.html
7.法律的起源(豆瓣)本书是国内探究法律起源问题的第一部专 著。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周长龄,天津市 人,1937年生。1961 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 系毕业。现任南开大 学法学系教授,中国 法理学会干事。1994 年荣获天津市教学楷 模称号。主要著述有: 《法学基础理学》(合 作)、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69852/
8.数学建模暑期集训17:蒙特卡洛法蒙特卡罗分析期末例题求最大值蒙特卡罗?法?称统计模拟法,是?种随机模拟?法,将所求解的问题同?定的概率模型相联系,?电?计算机实现统计模拟或抽样,以获得问题的近似解。为象征性地表明这法的概率统计特征,故借?赌城蒙特卡罗命名。 起源 1777年,法国Buffon提出?投针实验的?法求圆周率,这被认为是蒙特卡罗?法的https://blog.csdn.net/qq1198768105/article/details/119685169
9.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十七、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二)法产生的过程 (三)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四)法产生的基本形式 (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十八、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与条件 (三)奴隶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四)封建制法 1.封建制法的概念与特点 2.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10.国际经济法网他还指出古罗马“每一个人都同本氏族以外的人结婚。这无疑是遵守习惯法的通例。”他列举了表现罗马氏族特征的九项“权利、特权和义务”。这些权利、特权与义务,和易洛魁人大致相同。他推论古罗马氏族的法律,规定了遗产继承的具体法等等。 (四)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