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方案(精选5篇)

2、加大“赣服通”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便民等服务。在宣传推广的基础上,依托“赣服通”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代缴代办等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3、认真梳理权责清单,积极认领赋权事项。结合乡镇自身功能定位和实际需要,在**区各镇政府(街道办)权责清单指导目录和省政府统一制定的赋权清单范围内“看单点菜”。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不标准,不规范,基层网上服务平台也未全覆盖。

2、对**区各镇(街道办)权责清单规范指导目录和省政府赋予乡镇首批县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清单进行初步梳理和认领,但因事项名称多,权种类别广,目前尚未梳理完善,也未编制承接事项目录。

三、下步打算

1、加强基层便民服务站建设管理和业务指导,逐步完善网上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上下联网”和“一网通办”“就近能办”,提高办事效率和增强企业群众满意度。

2013年10月12日,渝中区政府综合行政办公大楼会议室。

9点整,会议开始,一条短片映入眼帘。

…………

“如此效能,怎么推动发展、服务民生?”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声音响起。

这是渝中区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助推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的工作会。

在这次会上,渝中区启动了“一统两分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三级”,就是建立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园区管委会企业服务分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重点楼宇服务中心)三级服务平台。

“两分”,就是将三级平台服务内容分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两大任务。

“一统”,就是建立服务助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助推三级服务平成好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两大重任。

就此,渝中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开始全面发力。

“软硬兼施”夯实区行政服务中心

2013年12月20日,大坪英利国际广场华丽开业。

英利地产总经理杨方衡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赶上了销售的黄金期。”

在此之前,大坪英利能否在12月开业,一直是压在杨方衡心上的大石头。

就在杨方衡一筹莫展之际,来了一场“及时雨”——渝中区开始全力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址建设。

“我们将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区委开始排兵布阵。

“区行政服务大厅将迁往较场口星河城大楼,从原来2300平方米扩容为近8000平方米。”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李林说。

与此同时,软件优化全面推开。

“区行政服务中心一度沦为‘收发室’——一些部门虽派驻了工作人员,但审批工作仍要带回原单位进行,效率极低。”

按此要求,渝中区工商分局把分散在三个科室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内外资登记科,内外资登记科又整体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

效果很快显现——区行政服务大厅平均办件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为8.7个工作日,能够当场办结的即办件占比达到27%。

随后,区行政服务中心又着力推动审批流程优化。

探索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探索建设领域联合审批,建立审批绿色通道……

借此东风,杨方衡迎来“救星”。

“大坪英利国际广场作为全区重点项目,开业手续可以启动‘审批绿色通道’。”李林说。

就这样,联审会议召开了。

区委常委章琳、副区长蔚传忠来了,区建交委、区国土局、区卫生局等十余个部门负责人也来了。

经这次联审会议对接,英利开业所需的几十样证照,在一个月内全部办齐。

“居站分离”做实街道公共服务中心

2013年12月2日,春森路社区“两委”换届,低保员谭彩娟愁眉不展。

谭彩娟曾有两重身份,既是社区工作站员工,又是社区“两委”成员。这次换届,因为撤销社区工作站,她的“饭碗”没了。

正在郁闷的她,还不知道三级平台建设将开启另一扇窗。

2013年10月,上清寺街道党工委书记江洋接到一块“烫手山芋”——在全区率先试点建设街道公共服务中心。

平台建设、人员编制、职能划定成了必须迈过的三道“坎”。

为了迈过第一道“坎”,江洋带领党委班子开始了密集调研。

很快,方案出炉——

依托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进行职能整合,建立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囊括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多项行政审批服务,设九个服务窗口。

同时,为方便居民办事,在原桂花园社会救助站建桂花园办理点,设三个服务窗口。

平台的问题解决后,更棘手的难题——人员编制和职能划定摆在街道党工委面前。

深思之后,江洋找到了突破口——推进居站分离。

几年前,为方便街道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在各社区成立了派出机构社区工作站。久而久之,社区工作站和社区“两委”成员开始交叉任职。

“这让街道和社区的职责都被削弱了。”江洋说,“建立三级服务体系,必须捋清街道和社区的关系。”

借2013年社区“两委”换届之机,上清寺街道将七个社区工作站全部撤销,原社区工作站部分低保员、社保员,被整合到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了一支26人的专业服务队。

同时,社区承担的64项行政审批职能全部收回街道,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办理。

“针对不适合窗口集中办理的公共服务事务,我们还落实了对口指导工作责任人,由其负责联系责任片区的社区居委会,建立合作关系。”江洋说。

就这样,三道“坎”轻松迈过。

2014年1月1日,“上清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挂牌。

而“失业”的谭彩娟又有了新工作——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志愿者服务队”激活社区便民服务站

2014年2月,上清寺街道学田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邹利华直喊忙。

“原来只要把上面交办的各种文件表格弄好,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邹利华说,现在不行了,社区党委得考虑服务的“空”怎么来填。

这“空”怎么填?学田湾社区党委大胆创新——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但往这服务中心里装什么呢?

在2014年渝中区人代会上,邹利华把问题抛给了区邮政局局长梁玉平。

没想到,这一问,却问出了“良方”。

随即,渝中区邮政局率先与学田湾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首个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代收水电气费、通讯费、广电费,提供汽车票、飞机票订购服务,提供报刊订阅及国内、国际小包投递等全方位邮政服务。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集纳了23支志愿者服务队。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廉洁的行政环境为目标,以“加快产业发展”为载体,树立“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政治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和拓展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使政府的行政决策更加科学,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更加优良,为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深化服务理念

1、认真贯彻《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培训,培育公务员精神,提高公务员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投入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机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2、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二)完善推进机制

3、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审批责任,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4、强化办事处政务中心综合协调职能,继续扩大前后协同和上下协同办理事项的范围和数量。(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5、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内网,整合电子政务资源,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扩大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我处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子化管理,为领导提供高效、安全、灵便的指挥调度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和跨部门协同。(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6、做好政务公开内容目录的审核、完善和工作,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范围、审核程序和责任部门。(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7、细化处内及各部门、各社区新闻发言人制度,严格执行新闻纪律。(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各社区)

(三)提高服务质量

2、全面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高效便民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站,逐步实现街道、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的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街道社会事物服务中心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并结合工作实际,实行“一岗多能”;按统一要求逐步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站。(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

3、按照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统一规范的要求,对办公室门牌标示、工作人员座牌、挂牌、外出告知、政务公开栏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牵头单位:党政办;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4、深化和落实“双深入”的调研机制,实施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加强形式分析和政策研究,完善发展规划,做好事前服务。(责任单位:办事处各科室、部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督导

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确定负责人和专门工作人员一线抓,加强公务员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知识的学习,加大协调、检查和监督力度,切实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办事处将不定期的通过暗访、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单位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设,及时纠正偏差。

(二)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对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良好社会氛围,取得投资者与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支持,形成全社会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合力。

“N+1”为民服务综合体

这天一大早,Z20路公交车沿着望江路驶入,在泽惠园小区附近的公交车站停了下来。孙敏和邻居们高兴地上了车,这是两年来公交第一次开到家门口。

看到这一幕,望江路社区的工作人员非常高兴,立即在工作台账上写下了一个数字――114。

一个成立一年零两个月的新社区,运行426个日夜,9名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每天就要为居民解决13.8件事。这些数字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发生。

而与望江路一江之隔,就是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中村,治安状况不是特别好。“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条件这么好的公租房,可办什么事都不方便。”不少居民都这样抱怨。

要解决居民的诉求,就需要就近为大家提供便利服务,快速处理群众诉求。经过一段时期的调研,在前卫街道党工委工作会上,成立一个新社区的方案全票通过。2015年6月23日,望江路社区居委会成立。

社区的成立,得到了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公租房公司)的大力支持。泽惠园小区2幢一楼的“黄金”商铺,全部交给社区永久无偿使用。“这样一来,每年7间铺300平方米的租金就没了,可有了社区的帮助,业主满意度就会更高,物管费拖欠的情况必将减少,更重要的是小区品质的提升。”该公司负责人说。

于是,依托“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社区通过走访入户等方式,再一次对居民需求进行了调查。

能不能把户口迁过来?小区超市能不能实惠点?社区成立仅4个月,就收到“四级联动”社情民意问卷300份,走访收集到意见建议203条。经工作人员整理,渐渐被归为几个大类。“泽惠园的居民,有来自省外的,也有其他区的,提的要求很具体,我们必须以一种更包容的方式来设置社区服务。”前卫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

像万达这样的商业综合体,能够满足一家人日常休闲的所有需求,社区是不是也能借鉴这些商业模式呢?为民服务综合体――这个概念在街道负责人脑中久久不忘,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后,“N+1”为民服务综合体应运而生。

“‘N’代表能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功能,‘1’则是居民提出的需求之外,社区为居民考虑在前,想在前的事情。我们所做的永h要比居民需求多一些,服务永远要走在居民需求前面。”前卫街道负责人说出了“N+1”的含义。

这个以泽惠园公租房为主体的社区,有了“N+1”为民服务综合体之后,居民生活是啥样?

上午9点,68岁的杨忠陪老伴儿到望江路社区购买医保,等待的间隙,他溜达到隔壁健康小屋,一刷身份证,免费做了个全套体检,医生还给建了健康档案。

上午11点,代国方用那张被她称作“全昆明功能最多”的“安居卡”,在泽惠园小区超市购买了打折的蔬菜和日用品。11点30分,在超市入口处的爱心食堂,她用安居卡“刷”了顿午餐,一顿立减2元,这是60岁以上的泽惠园公租房居民特有的福利。

下午6点30分,朱先生下班之后,到居委会旁的交警七大队社区警务室,不一会儿,交通违章罚款自助缴纳完成。

通过“N+1”为民服务综合体,社区居民反映的大小事情,都有人管、有人问,从社区、街道到西山区,关系民生的事情借众家之力,都有落实、有反馈,社区居民所反映问题的办结率高达98%。优质的便民服务,能为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归属感加分,来到这里不光人住下来,心也就安下来了。

昆明市级统建保障性住房普惠园小区配建的小学――五华区钟英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学校由昆明钟惠教育集团创办,投入了一批国内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以超出公办学校的标准配置师资力量,而收费方面则按公办学校标准收费。

与小学一墙之隔的五华区贝尔乐幼儿园,达到了省二级一等办园标准,是普惠园项目配建的“普惠性”幼儿园。在这里,每月的收费标准680元,比同级别公办幼儿园的标准还低。

两所高标准建设的学校都是昆明市公租房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的。通过积极探索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高效持续的管理体制,实现了运营模式的创新,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为住房困难家庭营造出了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的居住环境,让住进保障性住房的人安心、放心和舒心。

针对大型市政、生活设施配套与保障房“硬件”交付之间会存在一定“时差”的情况,市公租房公司以泽惠园公租房小区为试点,探索推行“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经营性用房以及配建学校公开招租”制度,对所有经营用房实行市场评估、公开招租,价高者得,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经营性用房有序租赁,使承租公租房的贫困家庭可享受高品质教育配套,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经济效益,以市场化的方式破解“配套难”难题。

泽惠园公租房小区的试点成功,更坚定了市公租房公司探索市场化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保障房配套建设。

过去,在泽惠园小区,市公租房公司通过自持物业的方式,以微利的模式开设了一家便利店,从而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尽量保证配套设施同步交付使用,以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今年初,市公租房公司转变经营模式,以品牌合作的方式,提出引入有丰富经验的连锁超市运营商,将过去承担“托底”作用的便利店转为专业化公司运营,从而实现“轻装前行”。3月23日,云南瓯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竞价取得普惠园近千平方米的商业物业承租权,用于开办生鲜超市及爱心食堂。

(一)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发挥充分。制定印发了《关于成立县执行工作部门协作联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依法防控病毒感染肺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实施方案》、年度普法依法治理要点,转发了《市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布。6月16日召开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0年依法治县工作要点、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县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了全县第二批县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县法治建设暨“七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向依法治市办上报了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情况汇报、依法治国办对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查反馈问题县整改报告和法治建设调研报告。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以民法典为内容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辅导讲座。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疫情防控攻坚、方言神曲》微视频,得到上级部门认可,被省委依法治省办采用并报送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四)人民调解工作有序开展。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紧盯“四个突出”,积极化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农业农村、复工复产等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中存在的矛盾纠纷。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法治扶贫专项行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摸排矛盾纠纷。按照“普法+调解”的模式,积极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截止目前,共受理矛盾纠纷562件,成功调处544件,调解成功率96.8%。

(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三中心一网格”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县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建成了集公共法律服务、乡镇便民服务事项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的目标。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了清泉、陈户、大马营司法所的办公用房问题,为司法所改善了办公环境,统一了标识和内部设置,司法所规范化标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积极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截止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8件,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接待来访来电法律咨询310人次,提供法律意见210余条。

(六)特殊人群管控得力。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职能,及时督促各司法所落实“双八任务”,提升了对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和帮扶成效。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电子监管,实现了在册列管90名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1名社区矫正对象“手机+腕带定位”,1名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对象未进行电子监管。利用“法律八进”等载体,大力开展《社区矫正法》宣传工作,发放《社区矫正法》宣传彩页1000份。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社区矫正法》10场次,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全覆盖。今年以来,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8名,解除社区矫正对象35人,撤销缓刑1人。严格落实“七回访”制度,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刑满释放人员动向,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刑满释放人员摸排全覆盖,真正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2020年以来,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74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法律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不高。

THE END
1.法律援助惠民生服务群众显成效2024年以来,淮南市潘集区司法局按照省、市、区民生实事工作要求,秉承“为民办实事、法援惠民生”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强服务、延链条、优举措”机制,高质量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已办理法援案件474件,目标任务完成率101%,已结案件375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50万余元,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http://wap.fzahw.com/news/2024/11/28/c_124980.htm
2.河南中牟:推行“管家式”帮办代办法律援助服务中牟县司法局在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推行“三免一无”便民举措和“管家式”帮办代办服务,致力于打造更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体系。 为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中牟县司法局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1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包括13个司法所工作站和6个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人社局、https://www.ceweekly.cn/area/henan/2024/1012/457365.html
3.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开展帮办代办服务的公告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更好更快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2022年6月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印发《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红色店小二”帮办代办工作方案》(信政服〔2022〕17号),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具体通知如下: 一、帮办代办地点 1、市政务服务大厅一楼设置帮办代办服务https://m.xyxun.com/section-2-451979-0.html
4.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一、各地要积极推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 二、各地要拓展便利化服务,推进水电气视、电信、金融、邮政、法律援助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https://www.spprec.com/sczwweb/zwfw/002013/20220808/f7daedbf-f888-4150-ad72-1fc0b4ef92eb.html
5.潢川县政务服务中心:全心服务为人民情暖特殊群众近日,潢川县政务服务中心四楼无差别综合窗口迎来两位特殊的群众(聋哑人),窗口办事员罗蔓蔓全程耐心询问,最终确认群众是诉讼离婚并申请法律援助。在详细告知群众所需材料后,主动为其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替群众填写和复印相关材料并扫描上传至网上,顺利完成此项业务申请。女方希望尽快找到援助律师,罗蔓蔓又第一时间联系司法https://city.dahe.cn/2024/11-28/185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