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不起租金、拼不过网店、压不下价格……近两三年,在一座一座城市里,一家家实体书店接二连三地关门谢客。每每出现这种情况,总会有些爱逛书店的人前来凭吊,或者在微博上唏嘘不已。近日,上海的一些租书店开始在影城内设立,以会员制的形式开办季卡、年卡,同时通过电影等文化形式聚合人群,吸引读者来书店交流。
租书在当下还有市场
还不能成为普遍经营服务模式
近日,诚品集团在台北宣布,其进军大陆市场的首站苏州、上海店预计于2015年第二季开始试营运。诚品集团董事长吴清友称,诚品在苏州、上海两地开店将坚持“连锁但不复制”的原则,而苏州店也将不仅限于书店、咖啡馆和商场,还将承担“城市文化综合体”等定位。台湾诚品的成功,给了上海的赵艳苹信心,她开着一家小小实体租书店,并且开在一家电影城内,这在上海书店业属于“创新”。书店主要的经营模式是租书,读者办一张每次限租3本书的年卡,大约需要花费四百多元。来这家书店看书的有一些传统书店的老客户,也有爱书者,当然,还有不少来看电影的人。据悉,从去年10月1日开始运营的这家租书店至今,平均每天都有人来办卡,而且都是办年卡的,直到最近才开始有人办季卡。在当前实体书店运营日益艰难的环境下,这样的人气非常难得。
赵艳苹的这家租书店像健身房一样,采取了会员制——从148元的季度卡到498元的年卡,分别可以一次租1到3本书,外加1本杂志。其次,它的书都是根据书友们的口碑,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每周都会更新。加上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品相,乐开书店的书都很新,配合小资情调的环境布置,让它看上去和其他出售新书的书店没什么两样。
近年来,受网上租书公司启发,美国不少校园书店也开始了图书出租业务,拥有600多家校园书店的巴恩斯·诺贝尔书店就是最早开展这一业务的大型书店之一。不过,和网上租书公司相比,校园书店可是租书卖书两不误的。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下广州的实体书店,是否也能靠租书来缓解经营压力和转变发展模式呢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少波对记者表示,其实租书这种形式10多年前在山西等地的新华书店就已经尝试了,但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经营和服务模式进行推广。“从新华书店来讲,以前是读者去书店购买的比例高,相对阅读的比例少,现在去书店的读者有几种成分:一种是去看书,这部分的比例越来越高;另一种是去书店挑书,然后去网上购买,门店已经成为网上书店的‘陈列室’。不管你是否在书店买书,我们都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到书店看书,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有条件的门店都打造一个阅读空间,或者条件设备,欢迎读者来书店阅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已经很接近于借书的方向了。”
借书能增加实体书店收益
不做太大指望,关键在于提供社会文化服务
我们可以像买可乐般买定制书
书店将成为城市综合文化体的一部分
现在中国每年人均阅读量还不到一本,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学生的考试用书,这就说明了很多人看书是为了他的功能性需求,真正为了精神需求购书的人在少数。“一个城市还是需要书店这样的文化场所,如果都见不到书店了,那就太失败了。如果连路上的报刊亭也不见了,城市就会缺乏营养,如果书店能够通过功能延伸提供给读者很好的阅读体验,肯定是件好事。”陈锐军说。在他看来,书店业想要生存,需要大量的以精神需求为目的的阅读群体。
书店自主转变和改善经营和服务模式,在陈锐军这样的读书人看来,是件“大好事”。“其实,很多书店经营人士并没有指望租书这种模式能够扭转经营困境,只是作为一种增强读者交流、吸引人群的手段。如果能够针对受众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同时完善网上服务系统,在书店开辟小块的交流空间,书店拓展了文化和社会功能,也能吸引一些真正想读书的人来。”和陈锐军一样,不少读了几十年纸质书的人现在依然到书店买书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读书会让人心情放松,能让人到达书籍海洋般的感觉,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精神愉悦和文化情怀,而并非是满足一种消费需求。”陈锐军有些担忧地说,“去书店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心态,但这种心态放在如今的90后、00后一代身上,还有吗他们不会对图书有这么强的认同感,他们对书籍的认识大部分是电子书和电脑屏幕。年轻人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非常直接的,像我们进书店没有太大目的,逛一逛就足够了。”
但当下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和快餐式阅读,加上各种科技的发展也让读书的渠道和选择性大幅度提升。陈锐军在日本就看了这样一种购书方式——“现在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按需印刷的自助服务,如果你在网上看到一本书或者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需要阅读的话实际上不用到书店买,只要到路边的柜员机上投入几个硬币,柜员机便可以自动给你打印一本书,就像自动售卖机一样。”他已经在国外看到实物了,当然,现在这种方式还没有普及,毕竟现在这样做的成本比到书店购买的还要高一点,因为是单本的个性定制。但不难想象,这类科技发展趋势是很快的,到时候当大家可以像买可乐一样买本几百页的书,如果这种机器能够在中国普及,可能租书也不会有市场,那么书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到时候,书店很可能会变成一种城市文化地标,和咖啡厅、茶艺馆等完全融为一体,它的功能便成了一种交流、休闲空间。那时候,阅读和生活、休闲会完全融为一体,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对阅读有较高需求的人才会去选择的。”和陈锐军的这种意识不谋而合的是,广东省新华书店系统的门店改造也在从这方面入手。当书店不仅仅是一家书店,而是文化沙龙或者休闲空间时,很有可能会有一部分读者愿意来。“类似于台湾的诚品书店,名义上是一家书店,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交流场所。年轻人晚上可能厌倦了那些声、光、电的消费,会愿意静下心来喝一杯咖啡、租一本书和几个同道中人交流。”陈锐军说。
访谈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波:
租书业务可成小型个性书店经营模式
南方日报:面对网商的冲击,实体书店要生存下去,经营策略要做出怎样的调整
南方日报:最近有种做法是将书租出去来维持经营,就是采取会员制的方式,书店根据书友们的口碑细选,每周都会更新。此外,书店还邀请会员们通过微博豆瓣或短信提交自己想看的书单,然后根据大家的意愿再去选购。您对这一经营策略有什么看法这种模式对于广州是否合适
陈少波:租书业务是实体书店为读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把销售图书所有权转化为销售图书使用权,满足读者浅读、深读甚至收藏等不同深度的阅读需求和差异化的经济性需求。个人认为目前看来租书业务可以是小型个性书店的一种经营模式,可以是一般实体书店的服务项目,但恐怕难以支撑起一家综合性书店,更多书店选择租卖结合。
当然,不管你是否在书店买书,我们都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到书店来。新华书店作为文化服务单位,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推动全民阅读,只要有更多喜欢书的人愿意到书店来,书店的存在就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卖书或者借书都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服务方式,都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我们也正在准备增加借书的服务项目,南国书香节和广州、深圳等地新华书店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图书共享借阅方式。
南方日报: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全国各地实体书店都在开始经营转型,探索新的业态,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陈少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全省新华书店的改制重组,正在通过加快全省渠道升级改造,提升门店品牌形象,扎实推进全省实体销售网络建设,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依托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融合、支持和促进教育产品、一般图书和多元文化三大经营板块业务发展,以文化为平台,延伸服务内容,融合多种业态经营,打造一个以文化产品增值服务为核心的主业经营平台、文化地产经营平台、物流服务经营平台体系,努力创新多元文化经营模式。
南方日报:如果加入租书服务,工作量和难度会增加很多,尤其是后续的问题、风险性的增加,包括对社会诚信度的考验等在这方面,新华书店有无考量
现在有些图书馆采用了这样的做法,让读者来选书、或者学校图书馆让学生选书,图书馆来购买,这里就实现了图书借阅和购买的结合,有些书店也开设在图书馆里,同时满足读者购买和借阅的需求,这两者是可以实现转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