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周刊】新式茶饮“一路狂奔”食品安全成“切肤之痛”监管趋严促行业再升级
近年来,新式茶饮市场发展迅速。根据Mob研究院数据,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6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400亿元。2020年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0万家。品牌迅速扩张的同时,食品安全对于新式茶饮依旧是无解的难题。监管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检查,发文强调茶饮、网红餐饮、连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问题。
回顾过去的一年,裁员、食安问题、亏损、存活周期短、闭店率高等,是围绕着各大茶饮企业的关键词。喜茶被曝大幅裁员;“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2021年预期净亏损约1.35亿元~1.65亿元;被称为长沙“小骄傲”的茶颜悦色,也因为大面积闭店、高层与员工之间的骂战,显露出经营上的困难。各大新式茶饮品牌似乎开始显露出力不从心的颓态。本文将重点梳理新式茶饮市场现状、热点舆情及监管动态。
一、新式茶饮市场总体情况
新式茶饮是在茶饮行业的一大创新,是指由上等茶叶,辅以不同的萃取方式提取的浓缩液为原料,并根据消费者偏好添加牛奶、奶油、芝士、水果、坚果以及各种小料调制而成的饮料。其既没有原叶冲泡茶的单调,也没有珍珠奶茶的甜腻,在原料选择、生产流程、品牌运营上都做出了升级和创新,成为了消费者喜好的一类饮品。
(一)总体规模突破千亿,增速阶段性放缓
如图1所示,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1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图12017—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
(二)门店规模扩张提速,整体数量突破50万家
为了抢占市场,新式茶饮门店扩张迅速,如图2所示,2019年已突破50万家,受疫情影响,2020年门店预计减少2万家,2021年重回顶峰。以喜茶、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近3年门店数量变化为例,如图3所示,各品牌门店数量均呈上升趋势,蜜雪冰城去年门店数量增幅最大,喜茶门店数量增速放缓。
图22017—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门店数量
图3近3年各品牌门店数量变化
(三)新式茶饮品牌竞争格局,马太效应初显
根据人均客单价,将新式茶饮品牌分为高、中、低三档。高端品牌人均客单价20元以上,包含喜茶、奈雪的茶等;中端品牌11~20元,品牌较多,如一点点、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低端品牌10元以下,以蜜雪冰城为主。
新式茶饮高端市场已经形成“喜茶+奈雪的茶”双寡头竞争格局,CR5(市场占有率排名前5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之和)超过50%。且由于龙头企业长期在一线、新一线深耕,品牌护城河深,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马太效应初显,新进入者暂时难以撼动其地位。2021年高端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如图4所示。
图42021年高端品牌市场份额占比
二、主流新式茶饮品牌对比
(二)奈雪的茶遭新华社“点名”,舆情集中爆发
图6各品牌负面信息走势
负面信息走势如图6所示,奈雪的茶在互联网上敏感报道数最多,并在2021年8月达到顶峰,为128613条。
(三)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负面信息占比超3成
图7各品牌情感分析对比
如图7所示,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负面信息较多,占比为34.75%和37.06%;茶颜悦色和喜茶负面信息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26.22%和23.51%。
(四)主流品牌屡陷舆论风波
2.喜茶误售展示样品,成分不明导致顾客洗胃
2021年8月,顾客陈女士通过小程序在喜茶上海南翔印象城店购买了一杯双榨杨桃油杆,可是在喝下第一口后,陈女士便察觉到口感不对,陈女士才发现瓶身上竟贴有“展示样品不予售卖”的字样。后续,陈女士回到门店向员工询问情况,员工对陈女士解释称,是店员不小心将陈列的道具样品拿错了。陈女士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因不确定样品的成分,无法进一步判断是否有毒,建议陈女士采取洗胃措施。9月3日,喜茶官方发布微博致歉。
微博话题#喜茶店员拿错饮料顾客喝下后入院洗胃#讨论量1.2万人次,阅读量7亿人次。舆论普遍认为道歉缺乏诚意,如同“走过场”。此次事件也暴露出喜茶管理层面的不精细,对安全生产流程管理的忽视。
3.蜜雪冰城多地门店被曝食安隐患
4.茶颜悦色跨省代购引网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忧
网民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这是茶颜悦色的营销手段,二是认为茶颜悦色的茶饮并不比其他品牌的好喝,三是认为跨省代购的奶茶不仅口感受损,而且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三、监管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一)食品安全问题屡查屡现
茶饮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屡查屡现的情况。对此,监管部门持续采取行动,部分地方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突击检查等形式,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量,并对消费者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引导大众消费意识提升。
(二)监管愈加严格、行业愈加规范
同时,行业发展也更加规范。2021年3月,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三部门发布18个新职业,“调饮师”赫然在列。“调饮师”职业的定义为:对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人员。5月,新式茶饮行业首个具体产品标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首批制定的新式茶饮产品类标准包含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5类。该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新式茶饮告别“非标”,迈入更规范更健康的新阶段。
点评
目前,茶饮品牌众多,竞争十分激烈,各大品牌在口味、包装、创意上疯狂“内卷”,也有不少品牌打起了“价格战”。尽管如此,新式茶饮还是进入了喜茶和奈雪的茶“双寡头时代”。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新生品牌选择另辟蹊径,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部署深耕三四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