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

关于“茶禅一味”与“禅茶一味”的争论在茶界仿佛一直没有停止过。2017年6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政府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华茶文化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召开了“探寻中国茶道的文化足迹”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郝斌教授为该次会议题写“禅茶一味”四字致贺。

此次“题词事件”在茶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再次将这一争论许久的茶界热点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那么,“茶禅一味”和“禅茶一味”究竟有何区别呢?本刊组织发表3位茶界专家的观点,希望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茶禅一味”与“禅茶一味”辨析

唐宋以来,维系中国文人士大夫与寺院、僧侣、禅宗的密切关系者,一是茶,二是诗。茶是维系其生活方式的物质纽带,诗为维系其精神生活的情感纽带,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说:一是诗禅论,一是茶禅论。

一、禅与茶

禅为何物?禅家对“禅”的诸多解说,集大成于释慧皎的《高僧传》卷十一:

“禅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这种“禅”,是心境,也是思维方法。它以“妙万物”为内核,以“静寂”为基本途径。其基本特征,在于静思寂察,在于一个“悟”字。所谓“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如渊池鱼石,心澄而悟,则可凝照一切,妙观万物。

悟者何也?吾心也。茶修与禅修,关键在于以茶、禅之修炼,感悟心灵,净化心灵。禅宗主“悟”,“悟”是禅修的基本方法,无论是北宗的“渐悟”,还是南宗的“顿悟”,皆以“静寂”为心境,以“妙悟”为思维方法。“妙悟”者,悟之高妙也,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达到“妙观万物”的人生境界。

茶禅者,以茶参禅、以禅修身之谓也。以茶参禅,修身养性的茶禅论,乃是以茶参禅的一种人文境界。以禅喻诗、以禅论诗,宋人有“诗禅论”。严羽《沧浪诗话》乃倡言“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者云云,认为诗道与禅道,全在“妙悟”。与此相对应的“茶禅论”,即茶道之通于禅道者,亦在于“妙悟”,在于“本色当行”。

茶禅之所以“一味”,首先在于“妙悟”。品茶在于“悟”,就是品悟自然,品悟人生;参禅也在于“悟”,参悟佛理,参悟人生。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因而达到一种最高的涅槃境界。茶在品,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可参禅,茶禅一味所寄托的正是一种恬淡清净的茶禅境界,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以茶参禅,提倡“茶禅一味”,强调的是茶性、茶味、茶品、茶缘、茶情、茶心、茶境,是茶蕴涵着的文化心态、人文意识和茶禅境界。而要达到这种茶禅境界,自然在于“妙悟”。

第三在于“当行”。茶业,属于绿色产业,民生产业。绿色产业,必须道法自然;民生产业,必须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不可以违背自然规律,不可以违背人类饮食生活规律,大肆进行商业炒作。这些皆与佛教禅宗相符,与茶业、茶情相符,与社会人生真谛相符。一句话,当行就是品茶与参禅,必须符合茶道和禅道的基本规律和思维方法。品茶悟道,参禅悟道,茶禅一味,正是因为茶与禅的本色当行相通,注重“妙悟”之思维方式之高度融合性,在于品茶参禅达到的人生境界的高度一致性。

第四在于茶性与佛性之统一。茶味与禅味之相通,佛性以苦,为释家苦、集、灭、道“四谛”之首。茶性者,清心也;佛心者,善心也。茶以苦为美,陆羽《茶经》指出:“啜苦咽甘,茶也。”乾隆皇帝说:“茶之美,以苦也。”饮茶的最佳口感,多以为“清苦”。“苦”者,味也,良也,甘也,美也;甘美良味之谓“苦”。茶性之苦,与佛教“四谛”之苦相一致。故佛教徒而有“苦行僧”之谓。人生多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苦短,先苦后甜。茶之啜苦咽甘,意味着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二、“茶禅一味”的规范性

“茶禅一味”之说,乃是禅门僧侣饮茶之习与文人以茶参禅的产物,是禅门释家和文人骚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情趣。故从文化角度来考察,“茶禅一味”具有三个明显的规定性:

一是茶之清淡自然与禅之正法眼藏的完美统一。茶修禅修,本性自然;机缘弥勒,佛光离合,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无论是茶人修炼,还是寺院禅,或者是居士禅,而或是无字禅还是文字禅,其茶禅一味是由于茶与禅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茶禅一味,将中国茶文化义蕴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上,是茶之流韵,禅之机缘,是人生的体悟,凡尘的洗涤,是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茶禅之美,在于“一味”,在于茶与禅所共同追求的宁静澹泊之美,如山寺之肃穆,田园之宁静,如秋菊之淡雅,修竹之疏影,如月色之柔美,白云之飘逸,如钟鼎之古朴,茶韵之流香。

二是茶禅一味源于佛教禅宗之无字禅与文字禅的完美结合。禅宗的传播,从无字禅的“不立文字,口耳相传”,“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都是强调禅宗不同流派的传经弘法,全赖佛教僧徒之口耳相传,无字禅大行其道。若没有文字禅的崛起,寺院茶寮,只是佛徒喝茶之所;茶亦是佛徒祛除睡魔的饮料而已,不可能提升到茶禅文化的层面。唯有圆悟克勤《碧岩录》和惠洪《石门文字禅》,才使禅宗过渡到文字禅。这种由无字禅向文字禅的转变,使《碧岩录》成为“宗门第一书”,以“茶禅一味”为核心的茶禅论,才能够得以成立。如不恪守“茶禅论”这一学说,一味屈从禅茶的物质属性,或者将“茶禅一味”改成“禅茶一味”,势必阉割其文化灵魂,摈弃其赖以确立的历史根基,使历史积淀而认定的“茶禅祖庭”,变得是是而非,争论不休。

三是茶禅一味出自于“悟”。禅道在于悟,茶道亦在于悟。“悟”是茶禅一味的核心。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说“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一样。品茶讲究心境,注重文化氛围;参禅要求心态平和,心灵宁静。无论僧侣或文人,其茶禅之心与茶禅之境,皆以平和诚笃为共同的文化心态与审美特征。品茶也好,参禅也好,都是一种修行方式,人生才是其千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三、茶禅与禅茶

汉语词序,相当严谨,一字之差,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茶禅耶?禅茶耶?此乃两个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不同概念。

茶禅,属于文化范畴。茶禅一味,是圆悟克勤对茶文化与禅宗文化密切关系的一种概括,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或曰“茶禅”是并列关系,非也。茶禅一味从来不是并列词组,而是偏正词组,是以茶参禅,以禅修心之意。何谓“一味”?有人会说“一个味道”。一味,是纯一、专一、无兼味、无杂念的意思。茶禅一味,就是以茶参禅、以禅修心,必须纯一专注,无杂念,心无旁骛,达到无兼味的茶禅境界。这才是茶禅一味的真谛之所在。夹山和尚问“这一碗是什么?”你可能回答“是茶”,如同五祖拈花问这是什么,僧徒回答“花”,唯有惠能微笑而不答。宗门大禅师品茶悟道,参禅论道,所问所述,看似平常话,意蕴深邃。赵州和尚的“喫茶去”,夹山和尚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日本珠光和尚回答一休大禅师的“柳红花绿”,都是禅门以茶开悟、以禅修心的典范。今人若从字面去解读,从概念去诠释,只会越解释越糊涂。

文化研究有其特定的历史规范性,圆悟克勤《碧岩录》和惠洪《石门文字禅》等禅宗文献,乾隆皇帝对茶禅寺的命名,均以“茶禅”。茶禅一味,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与人生感悟,不在于品,而在于悟:以茶参禅,在于悟;以禅心品茶论道,也在于悟。佛教禅院,从来就是清净自然的佛祖传经圣地,也是中华茶文化的传播场所之一。寺院茶寮的设置,本为僧徒们驱除睡魔,潜心念经拜佛,从来没有去思考这茶寮煮制来的茶,是禅茶还是福茶?当今之世,资本主义全球化环境之中,社会浮躁,人心浮躁,人们利用其联系,结合旅游业之需,大力开发寺院禅茶产业,皈依佛门,皈依禅心,以安宁社会浮躁,清静人心焦虑,本无可非议,但为了突出寺院,突出禅意,开发“禅茶”,走产业化、市场化之路,而背离祖训,使“禅茶一味”大行其道,谬种流传。此种寺风不可助长,文化观念不可混乱;茶文化界若是非不分,附和追捧之,则不可理喻了。

关于茶禅文化概念的思考

一、禅与茶的渊源

禅是梵文Dhyana的音译,本作“禅那”,简称“禅”,意为静虑、瞑想、思维修,是一种特殊的“定”。定是梵文Samndhi的意译,指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的调练心意的功夫。小乘佛教奉习“戒、定、慧”三学,大乘佛教兼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禅定是大小乘佛教共同修习的法门。

禅与茶结缘,其原因盖有五:“禅佛徒习禅定,务于不寐”,通常不眠或少眠,容易困乏、疲倦,饮茶能兴奋大脑,令人少睡,消除疲劳;禅佛徒平日蔬食简单,营养不足,“又不夕食”,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份,饮茶可以充饥和补充养份;茶为“万病之药”,饮茶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佛家戒酒,禅林寺院以茶代酒,举行茶会、茶宴;茶禅一味。即,却睡、养生、防病、待客、修行五个方面。

现存文献关于佛教与茶结缘的最早年代是在南朝宋时,武康小山寺释法瑶“饭所饮茶”,八公山沙门昙济设茶奉敬刘宋皇子,都属于佛门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文献记载见于陆羽《茶经·七之事》。

现存文献关于禅与茶结缘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降魔师即降魔藏禅师,为神秀弟子。降魔藏在北方大兴禅教,弘传神秀北宗禅法。由于坐禅不寐,过午不食,禅僧普遍饮茶。流风所及,影响到民间。遂使饮茶风俗传播到北方广大地区,促成了北方地区饮茶风俗的普及。

中唐以后,佛门文献关于饮茶的记载渐多,特别是禅宗语录中时有可见。

二、禅茶和茶禅义释

(一)禅茶义释

禅茶义一:禅和茶,两者是并列关系。如“禅茶一味”。

禅茶义二:禅寺、禅门中茶礼、茶法的简称,指禅家的一种饮茶、行茶礼法。

禅茶义三:供饮用的茶品,往往是由禅寺僧人开发(种植、加工)出来的茶叶,属佛茶的一种。佛门种茶、制茶由来已久,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名茶产于佛寺、禅寺,但当时一般不称佛茶、禅茶。

(二)茶禅义释

茶禅义一:茶和禅,两者是并列关系。如“茶禅一味”。

茶禅义二:藉饮茶而习禅,藉茶艺、茶礼修禅道,属茶道的一种。茶道所修之道可儒、可道、可佛,茶禅则是专修佛教中的禅道。

茶禅是一种修行方式、修行途径。人生修行的方式、途径有许多,茶禅只是其中之一。

茶禅观念肇始于中唐,茶禅之名定于清。乾隆皇帝《三过堂》诗有“茶禅数典自三过,长老烹茶事咏哦”,典出苏轼三访文长老过湖上烹茶参禅事。又赐三塔寺(原吴越保安院、宋景德禅寺)名茶禅寺。

三、茶禅一味义释

茶禅一味即茶和禅一味。茶和禅两者并列,无先后、主次。正因如此,茶禅一味也可表述为禅茶一味。

茶味实有味之味,可以感知。禅味乃无味之味,只可意会。茶非禅,两者如何一味?茶禅一味,在于因茶入禅,因禅而悟,从有味之茶参无味之禅,从有形茶艺、茶礼悟无形禅道。茶禅不二,茶禅一如,即茶即禅。茶心、禅心、人心,在其究极上归于一心。境界至此,方能体会茶味禅味,味味一味。

茶禅一味是茶禅修行的主要追求目标,是悟道后的境界。

四、禅茶文化和茶禅文化

禅茶文化:

禅茶文化概念基于禅茶概念,禅茶概念义项一和义项三不在讨论范围,仅有义项二属于文化。这样一来,禅茶文化内涵则仅是关于禅寺茶礼,其内涵较小。

茶禅文化:

茶禅文化概念基于茶禅概念,同样,义项一不在讨论范围。茶禅文化概念内涵则是关于如何饮茶而习禅,通过茶艺、茶礼而修禅道。

茶禅文化内涵包括上述的禅茶文化,其外延也大于禅茶文化,禅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小于茶禅文化。

五、结论

禅茶主要是指茶品,茶禅则是一种籍饮茶而习禅的修行方式、途径;茶禅一味也可表述为禅茶一味,义为茶禅不二,茶禅一如,即茶即禅;我们主张用茶禅文化而不用禅茶文化,因为茶禅文化内涵和外延均包括禅茶文化。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

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净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

茶禅是文化之泉源,儒家以茶规范仪礼道德;佛家以茶思惟悟道;艺术家以茶书画诗文;评鉴家以茶审美鉴赏。茶使人类精湛思想与完美艺术得以萌发创造。茶禅文化可以兴、观、群、怨,小至怡情养性、应对进退,大至国际往来、文化交流,诚目前改革开放、净化人心、启迪智慧之所必需,亦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之所当务。

茶禅文化是一个容量很大、范围很广、内容非常丰富的大文化圈。它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但它的主流确实是中国佛教的茶道。它由禅而兴起,继由禅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它虽然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它的脉络却由佛教茶道而一以贯之。

如来禅着重息法,断惑证真,转识成智;秘密禅着重色法,入我我入,即身成佛;祖师禅着重心法,明心见性,即心成佛。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开。茶与佛家这三种禅定都结下不解之缘,赋予了茶禅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使世俗间的饮茶活动逐步升华为佛门的茶道。

由于人身色、息、心是一个完全的整体,因此如来禅的坐禅、秘密禅的密禅与祖师禅的参禅是相互联系,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而逐渐开显的。可以说,茶由禅兴,茶由坐禅饮茶到茶事融入佛事,列进宗门法规,乃至以茶作为密教供品,用以供佛斋僧。法门寺的茶供养、圆珍的“吃茶饭”,甚至赵州三呼的“吃茶去”,以茶作为妙传心印的载体,茶修禅修一体,茶味禅味一味,茶密禅密一体,这就完成了中国佛教三个层面,色息心三法相即、空假中三谛圆融的中国茶道。也就是坐禅饮茶的茶道、修密供茶的茶道和用茶印心茶禅一味的茶道。饮茶的茶道,主要是饮茶调息,摄心入定,心息相依,安般守意,进而止住自心流注,臻于住息息住,心一境性。供茶的茶道,主要供茶作观,作空性观,周遍明了,入本不生际,乃至离边大中观,常乐我净。印心的茶道,主要是味茶净心,自心现量,远离四句,甚至念住无念,见本来面目。

“茶禅一味”是由宋朝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提出的,他在湖南夹山寺编著的《碧岩集》在禅门影响甚大,被韩国称为“天下第一奇书”。他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由日本留学生辗转传至日本高僧一休宗纯手中,成为日本代代相传的国宝。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遣宋留学回国后,将茶种植于禅寺,并著《吃茶养生记》。之后大应国师又将中国寺院饮茶方式传至日本。大应之后继有几位禅僧至中国习茶道并成为茶师。后大德寺一休和尚将茶道之法传弟子珠光,乃融日本文化之特色,创出富有东瀛风味的日本茶道,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千利休改良而普行于民间,称为千家流,倡导“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即日本现在的里千家茶道。现在日本茶道已有数流矣。

道无器不现,器无道不明,所以茶道也不完全离开茶艺。茶艺和茶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茶艺,只是在茶的“色、香、味”上做工夫,引发刺激人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去享受、品尝、韵味,总使人们跟着感觉走。高一层的顶多也只是提高到理性意识上去分别、体会、执着某种感觉提供的思维境界或审美境界而已,并不能使人们真正在心灵上升华到一种体认事物本来性空的境界。茶道就是要你通过泡茶的实际操作,在心路的历程中,净治明相,观察自心现量,清除你自己心灵所受的污染,善自心现,远离尘垢,消除烦恼,还你自心本来清净的现实。

THE END
1.禅茶一味,澄净心灵茶与禅,以如此优美婀娜的姿态沁入我们的生活,沁入我们的心脾。泡上茶,打开经书,喧嚣挡在心外,一切都将变得纯净轻盈。时间在茶中过得舒展而缓慢——仿佛,光阴在此停留,这一切的安静,都是踏实的,这光阴的老去,都是心甘情愿的。 “十年修酒客,一世做茶人”。禅茶一味,澄净心灵。http://www.ririo.cn/n815939.htm
2.?禅茶是指将禅修与饮茶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历史悠久,内涵· 明清时期,禅茶继续发展,其制作工艺更加精细,茶类品种增多,且传播至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对当地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内涵 · 禅茶一味:是禅茶的核心内涵,强调禅与茶的融合。禅是一种修行方式和精神境界,茶是物质载体,二者相互交融,通过品茶领悟禅意,在禅修中体会茶的韵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5/20/84253690_1140404901.shtml
3.感受禅茶意韵(意韵)禅茶 岩茶有岩韵,铁观音有观音韵,绿茶有幽韵……茶韵之说本来已久,辣么甚么是茶韵呢?生怕没有一片面能真正说得明白。真确品茗是要变更满身的官能来介入的,用眼睛去观赏茶色,用耳朵去听高冲低泡的声响,用鼻子去闻氲氤的茶香,用舌头的味蕾去品味茶味,用双手去沏茶、沏茶、倒茶、碰杯,再经历眼、耳、鼻、舌、身https://www.aceye.cn/bao-jian-cha/819800.html
4.喝茶和禅茶,两种茶的区别在哪里?柴米瓷器禅茶茶叶茶香藏茶喝茶和禅茶,两种茶的区别在哪里?史内芬Schnieffen 2024-11-21 21:01 ·浙江 0 从小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感悟人生百味,画中的古人,或是松间竹下弹琴细啜,或是僧寮道院砍柴小饮,或是书房客厅搁笔慢呷。不比喝酒,喝茶少有豪饮,更多的时候是浅尝辄止,不如说喝茶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如要四季都https://m.163.com/dy/article/JHI1CI6D05565CWA.html
5.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到底该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 一:"茶禅"和"禅茶"的区别: "禅茶" 多指的是茶类; 是寺院茶,居士茶或和尚茶,并非大众茶 不能将茶禅论这一学说与禅茶这一茶品混为一谈。 "茶禅" 则是通过习茶等方式感悟禅意的途径: 藉饮茶而习禅,藉茶艺、茶礼修禅道,是一种修行方式、修行途径。 https://www.meipian.cn/1f4l7uwr
6.禅茶相融,心静意味:茶禅一味的韵味与哲思禅茶相融的哲思与韵味 禅茶相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它将禅宗哲学与茶道艺术完美结合。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渴望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禅茶相融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人们可以通过品味香醇的茶汤、感受悠然自得的氛围来舒缓身心。 禅:心静意味 https://www.coffee.cn/tea/post/172859.html
7.日本茶道范文11篇(全文)わびは静寂意味があります。友何人集まって、静かの茶室の中にお茶を飲みながら軽いお話をする。世間の紛争を問わず、憂いもない、心配もない、ただ自分の身を修めて、心身を浄化します。これが利休さんが言った「茶禅一味」の意味です。そしてこの静寂の心は茶の湯の心でもあるので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gbdjvsd.html
8.茶悟人生哲理句子茶道感悟人生句子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茶禅一味是什幺意思? 茶禅一味关于“茶禅一味”一词的解释,度娘给的答案是:“茶禅https://www.xdyy8.com/juzi/9179.html
9.禅文化(精选十篇)就像人们游览少林寺,大多是半日游、一日游,真正能够在旅游中了解少林禅文化的极少,利用少林禅文化健身养生的更少,当然寺院的讲禅堂少,高僧不多也是一个原因。可是怎样才能让人们了解少林禅文化,并把这些国粹发扬光大,为人们健身养生服务呢?我们先来看看少林禅文化的养生作用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rbv8q5.html
10.[茶禅一味logo]图片免费下载茶禅一味logo素材千图网为您找到44张茶禅一味logo相关素材,千图网还提供茶禅一味logo图片,茶禅一味logo素材, 茶禅一味logo模板等免费下载服务,千图网是国内专业创意营销服务交易平台,一站式解决企业营销数字化、协同化,实现营销转化效果增长!https://m.58pic.com/tupian/80673625.html
11.茶禅一味psd图片茶禅一味psd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57个茶禅一味psd图片、茶禅一味psd素材、茶禅一味psd背景、茶禅一味psd模板、茶禅一味psd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茶禅一味psd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1-25 01:43:55。https://so.redocn.com/cha/b2e8ecf8d2bbceb6707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