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定的日本人,惊慌的日本人

第一个发消息给我的日本人是朝仓先生。我有点儿惊讶。朝仓先生是在北海道熟识的民宿的老板,典型的顽固日本老头,经常对我说“不喜欢外国人”。他在民宿主页上写着:“拒绝不懂日语的客人预约”。但是在武汉宣布封城的第三天,朝仓先生问我:“武汉的朋友们没事吧?很担心。”我告诉他我刚好回家过春节,情况比新闻描述的更加严重,犹豫了片刻,又提醒他:“最近大家都在日本抢购口罩,多少也储备一些吧。”“日本没关系的”,朝仓先生不以为然,“倒是你要注意,好好待在家里就不要出门了。”

后来专门来问候我的日本人也都是如此,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我担心随时会有入境限制,提前改签机票回了京都。虽然关西机场宣布已经加强检查,但入境处连个检测体温的人也没有,只需要填写一张表格。连日处在紧张状态情绪中的我难免忧心忡忡,想起来几天前有位搭乘日本撤侨专机回国的年轻人说:“比起中国,更加担心日本的状况,不知道有没有做好隔离措施。”就明白了他的心情。但再劝说周围的人做好准备已经没有意义,传闻中的“京都市内一个口罩也买不到了”,千真万确。

此时满大街的药妆连锁店门口都贴着醒目标语:“挺过去,武汉!”“加油,中国。”但许多店员依旧没戴口罩。去了一趟邮局,工作人员说寄往中国的包裹大量囤积,从前只需要三天的EMS,近期要等半个月甚至更久。工作人员知道包裹里装的都是口罩,但工作人员依旧不戴口罩。“京都街上不戴口罩的人超出想象的多呢!”我常去的酒吧里,熟悉的酒保也这么说,不过他也不戴口罩:“流感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日本人到底慌不慌?我观察了好几天,得出结论:一点也不。仔细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原本就是在灾难面前比谁都镇定的日本人。一年前大阪地震,我从濑户内海回来,市内交通工具全部瘫痪,排了好几个小时队才等到一辆出租车,那位年迈的司机如同讲别人的事情一般:“我家的电视机就摆在头顶,要是被地震晃下来,我可就被砸死了。”“那现在电视机呢?”我问。“还放在那里。”他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但日本人还是慌了。我憋不住一直待在家里,偷偷跑出去喝酒,说我是中国人的时候,难得地看到了惊慌神情浮现在日本人脸上。

一天为了避开人,尽量去了客人不太多的,不会给人带来困扰的一家。喝到一半,还是来了一对夫妇,言谈间听出来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和老板熟络地聊过几句后,走来坐在我旁边。我想还是尽早告诉他们我的身份比较好,看到其中一位戴着口罩,就有点儿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最近口罩不好买吧。”“没关系”,男人说,“因为花粉症的原因,家里囤了很多,而且日本的口罩本来八成就都是在中国生产的。”随后他的眼神里就闪过一丝惊慌:“你没关系吗?没有受到差别对待吧!”在日语里,“差别对待”是“歧视”的意思。我说没有,遇到的人都很温柔,两人才放心下来,又陪我喝了许久。

比起担心疫情和物资,日本人似乎更担心那些发生在人的心里的问题。因为我的身份,不止一个人问我:“你还好吗?”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似乎更加惊慌于话语和行动是否会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了人心。

过了几天,京都和东京的马拉松先主办方后发出“请中国选手自肃”的通知,用的是劝告语气:“恳请居住在中国的选手们,经过慎重考虑后,能自愿放弃这次机会。”看得出小心翼翼。这两场比赛历来抽选激烈,主办方同时宣布可以把名额顺延到来年,并且免除一切报名费用。但这不是一个强制措施,在2月16日的京都马拉松中,仍然有28位来自中国的选手参加了比赛。

他们的心态是如何转变的呢?为了让人们正确认识到这件事情,政府专门召开了住民说明会,由专业的医生向大家介绍新型肺炎是怎么一回事,隔离酒店采取了哪些万全的措施,“完全不会影响大家日常的生活。”为了让更多不能来到现场的人了解情况,说明会的视频随后放上了市政府的主页。

以此为契机,才改变了冻结在当地人和归国者之间的紧张空气,住民的态度从逃避变成应援,过了两天,当被隔离在酒店里的人们站在房间窗户前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写在沙滩上的字:“你们辛苦了!请加油!fight!”后面还画了一条鱼,一朵花和一个笑脸,那是当地的孩子们自发留下的应援讯息。隔离结束的前一天,住民们又在海岸前点亮了竹灯笼,在太鼓演奏的音乐声中,大声呼喊着“加油”。宛如热闹的夏日祭典,没有歧视,没有差别对待,个体自发地安慰和鼓励着个体,没有敌人,每个人也都是自己。

这让我想起311大地震后的大停电之夜,人们在沮丧之中,网上突然有个人说:“仙台的居民们,请看天空。”因为没有了工业照明,那天的星空尤其璀璨明亮,留下一条清晰的银河。那是自然流露的同理心,被隔离在酒店里心理压力倍增的人们,得到了来自海滩上的善意,能够慰藉和拯救人心的,也许就是这些。最后一天,结束了漫长隔离的人们离开的时候,最后看到的是张贴在酒店大堂里的当地中学生的手写信:“一开始我也充满担心,但现在我觉得:胜浦的大家能够团结在一起,出一份力,非常开心。”

“酒店为了国家和国民真的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近期我也想找机会去住一次。”

“身为日本人,你们做的事情我们都会记得,希望营业再开之后能够元气满满地复活。”

还记得在新型肺炎刚刚在中国爆发时,日本学校发给家长的那份通知吗?那上面写着:“请不要对中国和在武汉生活的人使用言论上的差别对待,家长在言语中更应该多注意,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人权意识。”这不是形式化,是大人们也真正在担心的事情。也不只是针对哪一个国籍的人,而是针对全体人类,全体生命。

事实上,为了防止酒店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家人受到偏见和歧视,千叶县的教育委员会也制作了面向儿童和学生的宣传单,要求大家“做事要多考虑他人的心情”,并且两次向公立学校通知强调一定要细心注意学生之间的动向。随着疫情在日本扩散范围的增大和确诊案例的上升,文部科学省也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柔软对策,为的是不让学校里发生欺凌事件。

明治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说:“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染病很容易成为发起攻击的理由。尤其对学校这类的集团影响极大的地方,一定要有力地禁止差别对待。”日本曾有两个这样的案例:麻风病和艾滋病。

如同从前人们歧视麻风病人一样,如今的艾滋病患者也遭遇着同样的事情,2019年曾经发生了一起著名事件:一位北海道男性因为艾滋病被取消了就职内定,向那家机构发起了诉讼。那时有一位旁观的大学传染科教授,显得非常愤怒:“都到21世纪的令和时代了,还像对待怪物一样对待艾滋病患者,各位,知道羞耻吧!”

日本人如此在意从学校里就进行反差别对待的教育,也是有前车之鉴的。9年前的311大地震造成核泄漏事故,福岛县民遭遇的启示和偏见至今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场事故被疏散至日本各地避难的学生,遭受着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内心充满了极度的不安。这个现象被称为“原发(原子能发电事故)欺凌”。

新闻媒体追究起来,发现各地来自福岛的转校生都受到了差别对待,或是“滚回福岛去!”这样的言论,或是称某人为“放射能”,“不要离放射能太近哦!”这样的言论,也都是从小学生口中说出来的话。“原发欺凌”事件让人们对于日本学校有许多指责,认为学校对学生缺乏观察和积极对应,太过钝感,不能对这种现象进行启蒙教育和正确引导的学校,是教育失格。

小学生的世界已是如此,何况各行各业。在长期化的避难生活过程中,福岛人的人权问题是不能够被忽视的:在酒店被拒绝,在参观被拒,在加油站被拒……日本法务省为此开设了咨询窗口和调查救济活动,在一条呼吁人们不要用核泄漏事故伤害福岛人的公告中,我看到了一段感性的文字:“过度对于关于核辐射影响的担心,让没有根据的偏见和陈旧观念变成了差别对待和人权侵害。遭受到了震灾的人们,又在避难地受到差别对待,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考虑一下对方的心情,不要忘记温柔待人,大家才能度过这段困难的时光吧。”

那份倡议里有一句话让我不能忘记:“别在受灾者的心中再留下伤。”

关于日本人的同理心,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人类是在相互帮助扶持中生存下去的。

我每每看到“人”这个字,总会有感慨,它由倾斜的笔画相互支撑组成。

就像这个字一样,人类创造了社会并且生存下去。所谓社会,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组合体。

原始社会很小,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此后社会越来越大。如今,由国家和世界组成的社会,需要相互帮助支持,生存发展。

作为自然物的人类,绝不是为孤立独存而被创造出来的。

正因如此,相互帮助,对人类来说是一项伟大的美德。

“互相帮助”这样的心情和行动,源头是一种叫“同理心”的感情。

抑或称为感知他人的痛苦。

抑或称为怜悯之心。

“同理心”、“感知他人的痛苦”“怜悯之心”,都是类似的表达,这三个词的根源是一样的。

虽说是根,但它却非人类的本能。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后天训练。

这个训练很简单。假如朋友摔倒了,请从心里想象一下他会有多痛,就从这里开始,把这样的感情培植在自己心中。

当这种感情牢牢地扎根于心,对其他民族的怜悯之心也会渐渐生长。

只要各位塑造出一个这样的自己,21世纪定能成为一个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时代。

这是我感受到的真正的同理心。

【作者简介】

库索,旅日作者,啃日剧日影为生。现居京都,不定期流窜于岛国各处。

THE END
1.错峰游融创渝乐小镇,生意冷清感觉像要倒闭了。游山玩水其实我进去后就大概知道原因了 https://go.cqmmgo.com/forum-11-thread-47481687976990065-1-1.html
2.五十玫瑰小面馆生意冷清,梁丽茹为生计派发面馆传单,不辞劳苦。这一幕被前来探望的江雄飞看在眼里,他想帮助梁丽茹,又不好出面,只好让谢亚军帮忙。 第19集 梁记面馆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每天总有固定的一伙人来面馆吃饭。不过很快,梁丽茹和谢亚男就发现原来这伙人是江雄飞公司里的员工。梁丽茹给谢亚军打电话,让他转告江https://baike.sogou.com/v6920995.htm
3.濮钰的个人主页听说他辞职后自己做了点生意,结果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把上班那几年攒的工资都赔进去了。要说这孩子,也是不怎么踏实。” 正说话间,子明的手机响了,是副馆长打来的。子明赶紧接起来,副馆长在电话那头说道:“子明先生,真是不好意思,今天中午上面突然来了个重要领导,叫我去饭局,然后又是座谈又是汇报,到现在才刚https://story.hao.360.cn/user/LAPYEhW2L3OCPD
4.医保套现犯罪活动猖獗!生意冷清的药店,销售额突然大涨,更奇怪的是医保套现犯罪活动猖獗!生意冷清的药店,销售额突然大涨,更奇怪的是,店内收银台提示有支付到账消息,而药店里一个顾客都没有。这样的蹊跷事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两家药店。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的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警方循线追踪调查,最终发现一个集https://xueqiu.com/1000724153/311777919
5.福州漆艺一条街生意冷清位置太偏宣传不足是主因不只是倪世莺一家店,记者在逐个走访福州漆艺一条街的13家店面时,听到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客人太少,生意冷清,惨淡经营。 福州漆艺一条街为何如此冷清?这些店面将何去何从?如何能让客人多起来?就此问题,记者连日进行一番调查。 位置偏僻欠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 https://news.fznews.com.cn/fuzhou/2007-1-7/200717-8Sb7U-j4421615.shtml
6.冷(冷)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冷淡”在表示“不热闹、不兴旺”(如说:“杂货店好几天生意冷淡”)或“不热情,不关切地对待(别人)”(如说:“好好招待,不要冷淡了人”)时,和“冷漠”“淡漠”都没有同义关系。 冷落 冷清-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冷落 冷清 冷落lěngluò 冷清lěnqing372 形容词。表示冷静而没有一点热闹气氛。 “冷落”强调很https://www.feirao.com/cidian/39243F.html
7.热闹之后突然冷清的句子摘录18句热闹过后变冷清的文案我们总是会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心情。公开课出于你的需要,为你整理了热闹之后突然冷清的句子,希望本页https://bbs.openke.cn/thread-575403-1-1.html
8.为什么建材市场生意冷清建材市场生意冷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的下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购房和装修的需求减少,导致建材市场的生意不再火爆。 建材市场如何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 建材市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可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进行产品的http://www.cdzhuangxiu.cn/jiancai/q41499.html
9.《品中国文人》之王安石他在京师有了一些名声,原因有三个:1.当初考进士,差点拔得头筹;2.做十余年地方官,千得不错;3.才高傲物,性情古怪,社交场合我行我素。 嘉祐初年的王安石有不少趣谈。他认识了年轻气盛的苏东坡,领教了脾气火暴的苏老泉(苏洵)。 他和苏老泉,一见面就互相不喜欢。名震京师的眉山三苏当中,王安石对性情温和的苏辙https://www.meipian.cn/1wwv0n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