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价格便宜,营养丰富,作为健康食品备受人们喜爱,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然而,网上一直流传着“甲醛菜”的传言,说不少蔬菜都有含有甲醛,吃多了会中毒,甚至致癌。事实果真如此吗?
圈圈今天就来为大家剖析一下事情的真伪。
01
这3种蔬菜是“甲醛大户”,有毒还致癌?
传言娃娃菜、蘑菇、蒜薹这3种常见蔬菜含有甲醛,这究竟是真是假?我们一一来看。
1、娃娃菜
有人说,一些黑心商家为了给娃娃菜保鲜,让娃娃菜卖相更好,会用甲醛水泡洗,吃了这样的娃娃菜,会得白血病。这个说法可信吗?
首先,国家明令禁止将甲醛用于食品加工。在娃娃菜中加入甲醛,属于非法添加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其次,甲醛成本较高、刺激性气味强,一下子就能被闻出来,很少有商家铤而走险,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退一步来讲,就算真的有不法商家违法在娃娃菜中加入了甲醛,其浓度和残留量也很低。因为甲醛易溶于水、易挥发,在运输、售卖、清洗、烹饪的过程中,甲醛就基本挥发殆尽。
2、蘑菇
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测试蘑菇甲醛含量的视频。视频中的测试结果显示,新鲜白玉菇、鸡腿菇、金针菇等多种蘑菇都含有甲醛。
图源:上观新闻
许多观众看后直呼心惊,蘑菇真的含有甲醛吗?不可否认,蘑菇中的确含有少量甲醛。但这甲醛并不是人为添加或环境污染所致,而是天然存在的,是蘑菇在代谢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含量极低。不仅仅是蘑菇,其他蔬菜、水果、肉制品等都会产生这种天然的微量甲醛,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放心食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边银丙教授表示,网络上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来检测蘑菇的方法存在测试漏洞,检测结果并不准确,请勿相信。因为这种测试纸主要用于室内环境中甲醛含量的测定,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检测时还容易受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一旦环境条件不满足,就会导致检测结果有误,出现假阳性。
3、蒜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蒜薹蘸料”的视频。视频中,几名妇女不停地将蒜薹末梢放进一盆看起来黏糊糊的乳白色液体中蘸泡。很多自称“懂行”的网友说,这乳白色液体就是甲醛。
图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视频截图
实际上,这乳白色液体并不是甲醛。这一点凭借甲醛的性质就能直接判断,因为甲醛是无色的,颜色明显不符。
其次,甲醛挥发性、刺激性强、吸入毒性大,甲醛作业过程中都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如果视频中商家浸泡的是甲醛,那恐怕商家自己先被毒倒了。这视频里的乳白色液体其实是一种复合保鲜剂,主要成分为咪鲜胺,是我国从80年代以来,长期用于蒜薹保鲜的一种保鲜剂,合理使用并不会对身体健康有危害。
咪鲜胺在常温下,10天左右就能够降解90%,在冷库中,70天左右也能基本降解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对健康有严重危害。如果不小心真的买到了“甲醛菜”,吃了会不会致癌呢?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甲醛的主要危害在于吸入。通过食物摄入甲醛的风险并不大,不会致癌,面对“甲醛菜”的流言,无须恐慌。
据数据显示,人吃下4000-8000㎎的甲醛才会中毒致死,就如此高浓度的剂量来说,日常吃的那点蔬菜难以达到。因此,大家不用过于恐慌,蔬菜该吃就吃。
03如何筛选“健康”的蔬菜?牢记3点
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担心蔬菜上面有甲醛,那在吃菜时,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减少或规避甲醛带来的影响呢?
圈圈给大家介绍3个小妙招。
第一,正规渠道购买。尽量去正规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可以大幅度减少买到甲醛菜的几率。
第二,多用水清洗。甲醛易溶于水,将菜买回家之后,用清水浸泡并且多次漂洗,不仅能祛除杂质和农药残留,还可以祛除甲醛。
第三,煮熟食物。高温下容易挥发,蔬菜烹煮熟透后,几乎所有甲醛都会被蒸发。
参考文献
【1】钟禾.甲醛被列为一类致癌物质[J].福建质量管理,2005:46-47.
【3】“这几种甲醛菜,菜贩子从来不吃”?专家辟谣!.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