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投资价值分析

国内酱油总需求为1,000多万吨,当前总产值为500多亿,而2016年中国酱油产量已经达到1,060万吨,所以需求端已经饱和。

在需求饱和时,各公司为保持业绩增长,一方面会进入品牌博弈期,渠道端竞争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将大力推广高端产品,无添加和有机酱油增速将加快。

1)未来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短期来看,五六年内原有业务可以稳定增长,一是市场占有率有提升空间、二是产品还有提价空间、三是其高端产品占比还有提升空间

长期来看,10-20年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前景可期

2)安全边际较高的价格是多少:

根据业绩增速和历史估值测算,个人认为这个价格大致为37-47元

若海天味业的价格能达到47.4元以下可以考虑建仓,若能达到37.5元左右更可以大胆买入并长期持有

一、酱油行业概况

从供需角度来看,酱油行业需求端趋于饱和

目前国内人均酱油消耗量为7.74公斤,已经与日本(最喜欢酱油的国家)十分接近,若按国内13-14亿人测算,理论总需求量约为1070万吨;

而2016年中国酱油产量已达到1,060万吨,基本接近1070万吨,所以需求端已经饱和。

根据wind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酱油行业总产值为567亿,换算成酱油价格为5,349元/吨。与海天味业2016年酱油价格5,120元/吨,基本一致。具体如下图所示:

结论:在需求饱和时,各公司为保持业绩增长,一方面会进入品牌博弈期,渠道端竞争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将大力推广高端产品,无添加和有机酱油增速将加快。

二、主要酱油上市公司比较

2.1收入利润及增速比较

国内酱油总需求为1,000多万吨,当前总产值为500多亿,而2016年中国酱油产量已经达到1,060万吨,所以需求端已经饱和行业规模效应加提价因素使得酱油行业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2017年海天味业总收入145.8亿、净利润35.3亿元,超上市公司均值53、11亿元;

海天2013-2017年收入和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5.6%、23.9%,超行业均值4.3、和6.6个百分点,龙头优势明显;

加加食品业绩增速下滑,公司解释为主要系味精、鸡精、食醋销售收入略为减少所致,但如果只算酱油业务2017年收入为9.5亿元,复合增长率也仅为2.2%。

小结:海天味业规模和增速均可圈可点;加加食品近几年发展明显掉队;千和味业规模较小但增速处于平均水平;行业呈现规模优势

2.2产能比较,具体如下图所示:

海天味业,一超多强:2017年各公司产能如下图所示,海天味业酱油产能为166.05万吨,远超同行业公司

1)扩产计划

海天味业、千和味业有具体的扩产计划,按照扩产计划:

海天味业2017-2021、2017-2023年产能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6%、11%,

千和味业2017-2021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32.4%;

中炬高新扩产计划不详,从其在建工程科目中大致推测即使有扩产计划应该也不会太大;

加加食品大概率没有扩产计划,(公司2017年年报中还称,郑州加加味业3万吨食醋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结合公司经营策略,决定终止该项目建设)

注:2017年中炬高新公司产能有可能仅为生产产量

2)各公司产能占需求比重

若按酱油市场总需求量1,070万吨作为基数计算,2017年各公司占总需求量比重,如下图所示,海天味业的产能占有率约为15.5%

上述上市公司酱油的产销率均在98%以上,所以当前产能占有率也可以试做市场占有率

小结:从产能端推测,2017年海天味业市场占有率约为15.5%

3)各公司产能占需求比重预测

酱油市场总需求量1,070万吨不变,假设中炬高新和加加食品不扩产,那未来产能占比变化

如下图所示:

随着海天味业、千和味业扩产:

到2021年海天味业的产能占有率将达到26.73%,千和味业占有率将有可能达到2.77%,超越加加食品酱油领域占比;

到2023年海天味业产能占有率将达到29.54%

结论:到2023年海天味业的酱油产能为316.1万吨,可支持其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9.5%

2.3酱油收入端占其总产值比例比较

注:李锦记、六月鲜数据来自行业研报

结论:从收入端推测2017年海天味业酱油市场占有率为15.6%,市场占有率第一,前五大酱油企业合计占有率为28.3%

2.4盈利能力比较

盈利能力稳定上升,调味品行业毛利率在35-45%之间,净利率10-24%之间,ROE在14-30%之间;从变化趋势来看大部分为稳定上升,属于加分项;

海天味业盈利能力最强,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来看,2017年海天味业毛利率超其中值4个百分点、净利率超10个百分点,ROE超其16个百分点;

海天味业ROE的提升得力于净利率的提升,净利率提升得力于毛利率的提升,毛利率的提升得力于公司高端产品占比的提升。

注:加加毛利净利较低原因是公司植物油业务占比30%以上,此业务毛利率仅10%左右,拉低整体毛利率,扣除植物油等业务后酱油毛利率水平为35%-39%

2.5营运能力比较

同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优秀,从应付账款天数和应收账款天数来看,主要上市公司营运能力都比较好,都可以占用供应商的钱来经营;

海天应收为零堪称零售行业的典范,海天味业应收账款长期为零,简单说就是客户抢占要公司的货,先付款后提货。(2017年出现了246.66万的应收账款,还是因为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并入该公司的应收账款所致)

人均创造收入和利润海天远超同行业公司,非常优秀,具体如下图所示:

2.6现金流比较

上市公司现金流都很充沛,再次说明行调味品行业具备良好的商业属性,比较来看海天味业依然最优秀;

加加食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额与2017年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为,支付了2016年应付票据2亿元左右;

小结:通过同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比较,无论从规模、增速、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角度来看海天味业各指标均领先

2.7估值比较

1)国内同行业公司比较

海天味业,估值明显高于同行业公司

千禾味业,从历史增速来看收入和利润增速略低于同行业,但估值缺低于同行业很多;从公司产能扩张计划来看,2017-2021年酱油产能复合增长率为32.4%,存在被低估的可能,但前提是公司的销售受能力要能跟的上其产能扩张速度

2)与国外调味品公司比较

从PEG的角度来看,日本的龟甲万和美国的味好美,最新的PEG在3以上,整体高于国内酱油公司PEG的1.3-2

龟甲万最具比较意义,近期公司估值增长较快PE达53.4倍不排除被高估,但回顾近几年龟甲万的PE维持在25-30倍,对应PEG为1.4-1.7之间

所以,国内调味品的PEG与国外公司相比在1.4-1.7之间属于合理水平

注:2013年初,巴菲特及巴西资本投资公司3GCapital看中亨氏集团的优异业绩表现,以总价280亿美元收购亨氏集团,双方各占50%股权,创下同类企业的收购最高纪录。在这笔投资中,巴菲特共出资122.5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是亨氏食品9%股息率的优先股,另外42.5亿美元为亨氏食品普通股,此外,巴菲特还拥有亨氏4.6亿股的认股权证。

三、海天味业增长逻辑

3.1对于海天的增长路径有四条

1)争夺小企业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由15.6%提升至30%左右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与我国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酱油龙头龟甲万的市占率在33%左右,而我国,龙头海天味业的市占率在15.6%;市场仍有很大一部分被杂牌占领,随着消费升级,未来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这里面需要考虑日本市场本身较小,消费产品更容易市占率更容易,所以海天味业在国内最高占有率保守估计不超过30%

海天的产能有能力支持其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9.5%。前面提到,公司有产能扩张计划,到2023年海天味业的酱油产能为316.1万吨,可支持其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预计2018-2021年4年酱油产量可复合增长14.6%。公司酱油产能利用率长期在98%以上。即公司酱油产品未来的产能规划基本与销量增长趋势一致。预计2021年公司酱油产能达286.1万吨。根据公司产能规划,预计2018-2021年4年酱油产量复合增长为14.6%。

结论:从行业集中度趋势和海天产能扩张来看,其在酱油领域有希望从15.6%提升至30%左右

2)提高高端(价)产品在业务中的比重

海天作为龙头企业,产品结构一直与行业保持一致,以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2017年海天酱油以中低端酱油为主:

中端酱油收入49亿元,占比55%;

低端酱油收入9亿元,占比10%;

高端收入31亿元,占比35%

海天高端产品占比上升。在高端市场海天更多的是跟随策略,公司有海天老字号零添加,当高端市场打开,海天凭借品牌和渠道力可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推动产品结构持续提升

结论:从海天酱油产品结构来看,高端产品具有提升空间

3)凭借渠道进入其他品类

参考日本企业龟甲万的发展历程,发现其调味品业务基本上按照酱油-调味酱-调味品的路径进行扩张,其主要品类如下图所示:

从龟甲万国内人均创收,推测一下海天味业国内市场的天花板

龟甲万2017年收入264亿元,

国内业务占比为42%,对应收入为110亿元,

日本人口约1.3亿,

人均创造收入约为110/1.3=85元

同上对应海天味业

海天2017年收入145.8亿元,

基本都为国内业务

中国人口13亿人以上

若按85元人均创造收入来测算

海天收入端可达到13*85=1,105亿元

收入增长空间还有1105/145.8=7.6倍

日本龟甲万有着360年历史的日本家族企业,经过数代人的用心经营,目前已有上千种酱料产品,产品遍布海内外。上面只是大致测算海天国内业务长期的天花板是多少,并不能说明海天一定可以达到这一水平

小结:目前国内主流调味品企业相似的扩品路径已初现端倪。海天味业的品牌力渠道力和管理经验已经建立,公司多品类扩张的不去定性已经降低,公司有望效仿龟甲万在扩品周期中抢占先发优势

4)海外扩张

从美国调味品龙头味好美和亨氏的经验看,先扩充品类打造成平台型企业,然后凭借资本实力进行海外扩张是调味品龙头最终的发展方向。即对于已经在某一品类奠定龙头地位的调味品企业来说,通过不断横向扩张才能够为延长企业生命周期,打造新增长点。具体见下文中“五、海天的第二阶段”。

四、海天味业的第一阶段,先奠定核心业务的龙头地位

海天味业发展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原有产品做到极致;第二阶段是多品类扩张期

4.1第一阶段投资逻辑主要为三条

1)品牌硬号称中华老字号,调味品产品类多、单价相对较低,消费者对涨价不敏感,每瓶酱油随随便便涨价1到5毛钱,净利润就能增长很多。

如下图所示,产品每年提价速度约3%-4%,公司每年的利润增速在25%以上高于收入增速。

2)应收账款为零,教科书级别的财务报表,堪称零售行业的典范

2017年出现了246.66万的应收账款,还是因为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并入该公司的应收账款所致

海天应收、应付和预收、预付等情况如下图所示:

3)行业周期性弱,金融危机来了该吃酱油还是吃,业绩稳定

4.2那第一阶段公司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先看一下公司现有主要产品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业务结构看,主要分为酱油、调味酱和蚝油三大块儿。

1)核心业务酱油

酱油2017年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16.6%。

根据2010-2017年酱油均价复合增长3-4%,且未来高端酱油市场比重有望继续提升,但同时考虑到竞争,提价速度依然按每年3%计算;

前面提到海天市占率仅为15.6%有希望提升至30%左右,对应的产能需求刚好为海天味业的扩张计划316万吨,可见有海天早有提升市占率计划。

预计公司2017-2023年6年期间产能复合增速可达到11.3%,公司酱油产能扩张计划如下图所示:

海天在酱油业务未来6年复合营收增速取12.1%

参考海天2010-2017年酱油收入复合增速为12.1%

2017-2023年6年间产能复合增速为11.3%,产能增速打九折+每年提价速度=11.3%*90%+3%=13.2%

保守取二者最低增速为12.1%

粗侧海天在酱油业务未来6年复合增速为12.1%,到2023年营收能达到175亿元左右

小结:酱油业务,到2023年营收预计能达到175亿左右

2)成长业务蚝油

蚝油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在蚝油领域海天可为后来者居上,发展为耗油领域龙头。公司蚝油产品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其优秀的管理能力。

海天为蚝油行业明显龙头。2017年市占率45.32%。2010-2017年海天蚝油销量复合增长18.37%,收入增速为20.8%

相比于酱油,蚝油家庭消费基础不深,需要进行消费者培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先行培育的香港市场人均消费量是内地的两倍,蚝油目前在家庭渠道渗透率也仅为22%,远低于其他调味品。如下图所示:

目前公司加强蚝油的品牌和渠道运作,推动蚝油业务渠道扩张——从地方市场向全国化市场扩张,从餐饮市场向家庭消费市场扩张,蚝油及复合调味品扩展计划如下图所示:

注:蚝油的产能复合增长率包含复合调味品

蚝油业务未来6年复合增长率取9%

参考2010-2017年海天蚝油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8.37%;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0.8%

2017-2023年扩产速度复合增长率10%

保守取三者最低增速10%,再打个九折为9%

蚝油提价能力弱于酱油,因此这里不考虑蚝油提价带来的增速

因此预计海天蚝油未来6年收入维持9%的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营收能达到38亿左右

小结:蚝油业务加部分调味品到2023年营收预计能达到38亿左右

3)酱类

调味酱和复合调味品品类多可扩展空间大,竞争格局不明确,是调味品企业扩充品类的优选。

调味酱是一个子品类非常庞杂的调味品领域,包括辣椒酱、豆瓣酱等多个子类,市场总空间高达450亿元以上,且2010-2017年收入复合增长10%以上。

由于子品类较多,因此市场份额比较分散,目前仅辣椒酱品类中出现了明显的寡头,其他品类仍旧是蓝海市场,适合调味品龙头企业扩充品类、进行布局

海天作为调味品龙头研发优势明显,新品有望借助原有渠道实现快速增长。2010-2017年海天酱类收入复合增长19.60%

2016年由于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导致增长放缓,2017年调味酱收入增速恢复10%以上的增长

海天在酱类的产能扩张速度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4.6%,如下图所示:

酱类业务预计未来6年复合增长率取10%

参考2010-2017年海天酱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9.6%;

2017-2023年扩产速度复合增长率14.6%;

最近一年2017年调味酱增速10%以上;

保守取三者最低增速10%;

因此预计公司未来6年酱类收入能保持10%的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营收能达到36亿左右

小结:调味酱到2023年营收预计能达到27亿左右

综上,到2023年海天总营收能达到250亿左右。其中,

酱油营收175亿元;

蚝油加部分调味品营收38亿元;

调味酱营收36亿元

原有业务收入预测,总结归纳如下图所示:

根据公司近几年的净利率水平及未来可能存在提价的情况,2023年的净利率取27%,则净利润可以达到67.4亿左右;

若取25倍—30倍左右的PE,也即意味着公司到2023年的合理市值应该在1,684—2,021亿元左右。

结论:海天味业原有业务近六年增速可期,至2023年市值合理的空间为1,684-2,021亿元。

五、第二阶段,未来10至20年海天味业将进入多元化时期,相信产品扩充逐步增多

5.1海天味业围绕调味品多品类扩张是趋势

海天味业已经度过单品类发展阶段,在酱油和蚝油领域是绝对的龙头。公司收购丹江醋业为多品类扩张的初步试水(2017年丹江醋业收入2612万元,净利润577万元),未来战略将围绕调味品进行多元化发展,如下图所示:

5.2国外调味品集团发展历程

1)味好美,外延并购进行同心多元化,成就美国调味品帝国

味好美1889年创立于美国,味好美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期(1896-1970年)。自1896年进入香辛料行业后,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味好美尽管进行了多起并购,但主要产品仍然是围绕着香辛料,主要为了扩充产品线,产品之间协调性较高,可以看成是单品类发展期。

多元化时期(1971-1993年)。自70年代开始,味好美扩大了商业版图,开始进行上下游并购,扩充产品类别。部分品类已经脱离调味品行业,可以看成是多元化时期。

调整优化期(1994-至今)。1993年之后,味好美进入了调整优化期,开始寄希望于国际化,94年一年进行了多起重要的国际化收购,这些收购目的已经转为依托本土品牌扩张市场,而非是扩充品类。同时,在95年之后味好美开始出售资产进行业务整合,标志着其已经进入调整优化阶段。因此,至90年代初期,味好美历时20余年进行多元化,已经成长为一家平台型企业。

2)亨氏,以番茄酱为起点,历时30余年打造多元化食品巨头

亨氏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起步期(1869-1960年)。Heinz,Noble&Company于1869年成立,最早以主营瓶装辣根为主,1875年由于遇到经济危机,公司倒闭。随后Heinz换合作伙伴,建立了Heinz公司的前身F&JHeinz,主营调味品、腌菜和即食食品。1876年正式进入番茄酱领域,1888年更名为Heinz,至1900年,亨氏在番茄酱、腌菜、芥菜酱、醋制造全美排名第一,生产产品达200余种。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除了在大萧条期间进入即食食品和婴儿食品领域以外,亨氏仍以调味品生产为主,尽管产品种类较多,但基本都为非发酵调味品,实际上生产协同性比较高,可以认为是同一品类。

多元化时期(1960-1993年)。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亨氏开始寻求调味品品类之外的发展,以收购主营金枪鱼的StarKistFoods和收购主营马铃薯制品的Ore-Ida为标志,亨氏进军食品制造领域。O'Reilly自1979年就任CEO以来,加速进行多元化,在1980s中期收购了20余家公司。

整合优化期(1993-至今)。自1993年开始,亨氏食品平台基本已经打造完成,开始进入整合优化期,标志性事件是开始出售资产,亨氏于1993年剥离了价值约7亿美元的资产,主要是其在1975年收购的Hubinger,90年代又相继剥离了多项资产。从亨氏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多元化时期历时30余年,到90年代初基本上就已经打造成了平台型企业。

5.3国外企业多元化期间增速及收益

1)以味好美为例,在多元化时期,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3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5.63%,期间公司毛利率不断提升净利率波动较大,年化复合收益率为22.73%

2)以亨氏为例,多元化时期收入复合增速7.83%,净利润复合增速14.66%;年化复合回报率28.54%

小结:海天味业逐步进入多元化发展期会有10至20年的路要走,如果产品扩充发展顺利,在此期间的,其业绩复合增长大概率能维持两位数

5.4国内各调味品主要市场格局

根据wind,2017年调味品行业收入3,826亿元,空间广阔且集中度低,多个子行业无明显龙头,适合布局整合。具体如下图所示:

酱油赛道优势明显,行业空间大且格局明朗,龙头竞争优势远超竞争对手,龙头市占率15.6%

醋行业空间相对较小,2017年收入150亿元左右,且由于区域口味差异,竞争格局分散,前五大品牌市占率17%

蚝油行业2017年规模50亿元以上,且格局稳定,龙头海天市占率45%,为第二名李锦记的6-7倍,且蚝油目前正从餐饮渠道向家庭消费转化,预计未来5年行业收入有望维持10%左右复合增速,预计龙头最受益

料酒和酱类2017年行业空间分别高达165亿元和450亿元以上,其中料酒正逐渐向家庭消费转化,且各个调味品企业纷纷布局料酒和酱类,有望推动行业扩容,预计未来5年分别能维持15-20%和10%左右的收入增速。料酒和酱类无区域差异且竞争格局分散,目前无明显行业龙头,适合渠道和品牌强势的龙头企业布局

小结:调味品2017年行业空间3,800亿元以上,空间广阔。多个子行业无明显龙头,适合布局整合

5.5优秀的管理层是多产品扩张的最大保障

海天味业过往的成绩单足以证明管理层的优秀。且管理层和企业利益绑定。

查看公司管理层履历发现海天高管在公司任职年限平均为22年(最短16年),大多高管从上世纪90年代基层、中层做起,与企业风雨兼程20年。

目前管理层平均年龄48岁(除实控人平均46岁),经验丰富且正处当打之年。海天高管薪酬平均257万(除实控人平均227万),平均持股市值30亿元(除实控人平均11.9亿)。

曾国藩说:阅历实变,但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待。用高瓴资本张磊的话就是,最关键时刻为有靠谱的企业家可以信赖。

小结:借助优秀的管理团队运作和全国化渠道,我们认为海天多产品扩充发展成功概率大

六、安全边际价格

从历史估值,来寻找安全边际较高的买入时机

对海天这种经营稳健,现金流比较稳定的公司,个人觉得可以直接用P/E方法来测算其买入时机的价格

业绩方面,假设2018年业绩增长15%(海天的利润近8年增长率均在25%以上),2018年EPS大约是:1.3*(1+15%)=1.5元

估值方面,假设2018年大环境为3000点水平。

那么,回顾一下海天味业在2015年3000点和2014年3000点时对应的市盈率我们取平均值,前者反应的是悲观情绪下市场给出的估值,后置则是乐观情绪给出的。两个PE中和一下,相加除以2,得出中性3000点,PE:31.6

得出结论:用中性PE*2018年EPS=31.6*1.5=47.4元,对应市值为47.4*27.01=1,280亿元

回溯自2000年以来日本调味品公司龟甲万的股价走势发现,历史上龟甲万的PE均值在25倍左右

如果运气好能期待下线价格能达到龟甲万公司的估值25倍,及价格在25*1.5=37.5元左右,对应市值为37.5*27.01=1,013亿元

结论:若海天的价格能达到47.4元以下可以考虑建仓,若能达到37.5元左右更可以大胆买入并长期持有

七、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并购或多元化不及预期风险

品牌的包容性下滑风险,任何品牌的包容性是有限的,公司的多品类扩张有可能稀释原有业务市场份额

THE END
1.聚亿信息咨询:酱油市场深度剖析与聚亿视角下的行业展望三、聚亿信息咨询分析的市场环境 政策导向与行业规范: 聚亿信息咨询注意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积极推动酱油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起草相关监管公告,鼓励企业研发减盐酱油等健康产品,为行业树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原材料成本挑战: 聚亿信息咨询分析指出,大豆、小麦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酱油企业的利润空间构成直接挑战。企业https://www.marketmonitorglobal.com.cn/news/2234/soy-sauce/1/12/11
2.2024年中国酱油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24年中国酱油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在多年酱油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酱油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酱油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酱油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24年中国酱油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可以https://www.cir.cn/R_ShiPinYinLiao/78/JiangYou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
3.2023年酱油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全国酱油产量同比增长1.9%.pptx2023年酱油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全国酱油产量同比增长1.9%.pptx 22页内容提供方:188***6693 大小:17.22 MB 字数:约5.17千字 发布时间:2023-09-19发布于境外 浏览人气:10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2023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18/6022100055005231.shtm
4.2024至2030年中国有机酱油行业市场需求现状调查及投资竞争力分析2024至2030年中国有机酱油行业市场需求现状调查及投资竞争力分析报告目录 一有机酱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 3 1. 全球及中国有机酱油市场规模分析 3 全球有机酱油市场概览; 3 中国有机酱油市场增长趋势。 4 2. 消费者需求与偏好 5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6833336.html
5.酱油销售排行(2023年Q1天猫调味品牌TOP10销售排行榜)*数据源于鲸参谋-行业趋势分析今年第一季度调味品热销品牌TOP10分别为:海天、千禾、李锦记、海底捞、丘比、太太乐、拾翠坊、味好美、厨邦和名扬。2023年Q1天猫调味品行业热销商品TOP10如想要查看京东(淘宝/天猫)全品类的销售数据(行业/品牌/店铺/商品/监控),欢迎搜索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24435-1.html
6.2022年中国调味品消费者行为分析(一):用户对酱油食盐及醋品的满意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疫情影响,居家烹饪的人数增加,且大部分为女性群体,其消费调味品的支出也有所提升,调味品产业面向家庭端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调味品行业消费者消费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倾向于在线上渠道购买调味品,80.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商超也是其主要购买途径之一。艾媒咨询分https://www.iimedia.cn/c1020/85882.html
7.中国红酱油市场销售态势及投资商机分析报告2024中国红酱油市场销售态势及投资商机分析报告2024-2030年,是智信中科(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优质行业报告。报告价格:纸质版6400元/份,电子版6500元/份,合订本7500元/份。一份报告的平均价格在6400元-7000元/份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价格只是参考。具体报告价格取决于研究的内容、范围、地点、时间、数据来源、工https://m.aifu360.com/5-0-13989503-1.html
8.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一、行业大数据调查 通过调查总结、分析,2015年调味品各品类销售额和销售比重如下:从调味品销售的状况看,油类调味品趋于稳定消费状况,未来的需求空间较小,复合调味品增长空间较大,发酵类调味品乏力,火锅类调味品也在快速增长,而香辛料调味品和基础类调味品趋于饱和。未来最有潜力的调味品是复合调味品和火锅调味品,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50cp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