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尽管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数量仍不算多,但理财子公司今年以来的调研步伐明显加快。截至3月17日,多达22家理财子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总次数达到496次,远超去年同期17家理财子、130次调研的记录。
与此同时,来自电子设备行业的立讯精密获得了11次调研;英杰电气、晶盛机电等电力设备行业以及通富微电、广东骏亚、闻泰科技所属的电子行业也吸引了多家理财公司的目光。此外,基础化工、纺织服饰、房地产、银行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均有涉及。
权益产品仍处探索期积极应对市场波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参与某个股的调研并非会演变为最终拍板的投资决策。鉴于开业最早的理财子距今也仅三年不到(注: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于2019年5月开业),因此整体银行理财公司仍然处于相对初期的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调研更有助于理财公司加深对个股经营情况的了解程度,并通过与券商、公私募基金等成熟投研机构的交流学习,丰富自身的投研经验”。
“在投研实力和经验上,理财公司本身的投研优势同样在于固收类资产,对权益资产投资的经验和能力均处于培育阶段。”普益标准研究员秦婧亦表示,考虑到理财公司建立高度市场化的权益投研团队尚需时日,因此目前可通过被动投资的方式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切入权益类投资,后续在加强与母行其他资管机构及外部机构的投研合作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权益资产投研能力。
相较于“海量”的固收类产品,当前理财公司发售的权益类产品数量仍较少。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有20只存续中的权益类产品。但同时,理财资金也正在逐渐加码权益投资。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同比增长1.09%。
上述受访的理财子内部人士直言,“权益市场的震荡行情对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但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波动是常态,预计未来随着多项助推稳增长的政策落地,权益市场或将迎来反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