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完善医药制造业税收政策与服务,使医药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更好造福人民意义非凡。医药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湖南省支持的重点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为充分发挥税收作用,培育壮大并锻造出医药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联合长沙理工大学深入开展调研,通过对湖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医药制造业发展经济税收数据的比较分析,提出税收助力医药制造业锻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税收视角下湖南省与中部省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税收收入总量位居中游水平,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发展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湖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医药制造业2019—2021年的税收数据分析发现,从税收收入总量看,湖南省医药制造业2021年税收总收入达到34.3亿元,比2017年增加10.1亿元,近五年经历了“先增后降又增”的N型发展过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略)。2021年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税收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为0.75%,相比2017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通过横向对比可知,湖南省医药制造业2019—2021年平均税收收入规模32.69亿元,排名中部地区第四(如表1所示,略),较之医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湖北省少21.40亿元,比排名第六的山西省多14.53亿元。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税收收入在总量上与安徽等省相近,居中部地区第二梯队。三年间,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税收收入平均增长率为5.10%,位居第三;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税收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
(二)税收贡献主要来自增值税,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增值税是流转税,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状况,具体可以从增值税收入额和贡献率两项指标反映。从税收收入看,2021年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的增值税收入分别为湖南省21.43亿元、安徽省16.26亿元、河南省22.03亿元、江西省21.03亿元、山西省10.25亿元、湖北省32.35亿元,湖南省位居第三;从增值税占比看,2021年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增值税收入占该行业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湖南省62.41%、安徽省50.28%、河南省56.50%、江西省57.01%、山西省74.28%、湖北省57.75%。湖南省占比仅低于山西省,反映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经营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稳步提升,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实力逐步增强
数据显示,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加速分化的状况日趋明显。企业所得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能够作为判断企业经营质量和发展潜能的指标。2019—2021年,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占该行业税收收入的比重均值分别为湖南省21.58%、湖北省27.79%、安徽省21.07%、江西省25.57%、河南省25.67%、山西省10.45%。三年间,医药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占比增幅最大的是安徽省,为17.11个百分点;其次是江西省,为9.47个百分点;湖南省为7.55个百分点,排名第三。而山西等省徘徊不前,说明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正在经历快速分化的过程。在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实力逐步增强的同时,行业竞争加剧态势也在日益显现。
(四)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等细分行业税收收入
增长迅猛,湖南省医药制造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医药制造业新军,其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大,是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近年来税收收入增长较为迅速的细分行业。税收数据显示,2019年中部六省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税收收入总额为24.34亿元,而2021年其税收收入总额已跃升至31.01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2.87%。同期,湖南省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税收收入从2.28亿元增长至7.62亿元,年均增长达82.81%。湖南省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从2019年的22.01%增长至2021年的59.49%,年均增长达64.40%,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同期,中部六省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增长较快的还有安徽、河南等省,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别为56.86%、47.04%。结合湖南省2020年该行业营业利润增幅排名中部省份第一,为26.27%(如图2所示,略),反映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大力鼓励支持医药制造业企业上市等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二、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善
近年来,湖南省医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和2020年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年均营业收入达到1008亿元,2020年比2019年增长3.53%,行业规模和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均排名第四(如表2所示,略)。行业规模最大的是江西省,年均营业收入达1273亿元,比湖南省高出265亿元;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安徽省,2020年增速为12.84%,高出湖南省9.31个百分点。虽然江西省在中部省份中拥有最大的医药制造业规模,但其他省份的表现相对较弱,医药制造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增长速度也相对较慢,抗风险能力较差。这表明中部省份的医药产业链并不完善,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可能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规模效益的提升。医药制造业企业分散度高,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聚集区,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协同发展,产业链中的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商数量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这也影响了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难以形成产业链的整合效应。
(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弱,药品质量不稳定
虽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取得长足发展,但中部省份整体水平不高,突出表现为资产收益率较低。截至2021年,湖南省有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0家,在中部六省中居于首位,其中包含高新技术企业4家。从湖南省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指标看(如表3所示,略),2021年湖南省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均值为7.0%,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3%,营业利润率均值为3.4%,研发费用率均值为6.8%。从净资产收益率均值看,湖南省与山西省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负值,可见目前湖南省和中部六省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尚处于中低端阶段,技术和产品都相对落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很少。此外,湖南省医药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对企业盈利能力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缺乏
三、税收视角下促进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医药制造业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增进人民福祉的朝阳产业,加快其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针对医药制造业风险投入大、产业链不稳定等问题,税务部门可从支持创新、强化配套、改进征管、优化服务等四个方向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不断完善医药制造业的税收政策与服务,进一步促进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税收支持创新力度,加大研发培育自主品牌
(二)税收推动产业强化配套,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一是以链强基税收添力。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和打造新的医药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医药产业布局,提升中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大对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此加快推动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企业项目集聚,加大产业招商和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产业特色。二是降低成本税收加力。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高端医药制造企业取得土地环节、持有房产环节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税收负担。三是多链融合税收发力。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举措,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建立重点医药制造企业帮扶制度,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全力为人才提质、产品提档和生产提效赋能。
(三)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助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医药制造企业的税收管理。对全球领军型医药企业在湖南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开辟税收服务的绿色通道,做好跟踪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及时享受各项税收红利。二是落实“放管服”税收帮扶措施。帮助医药制造业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技术协作,协调解决一体化协作创新体系等方面税收问题。建立“网格化”税费政策落实制度,深化“银税互动”,缓解医药制造业企业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周转困难等难题。充分利用支持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化基地等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医药创新的主动性,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加强对线上医药产业的税收管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智能医疗设备、软件、配套试剂和全方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新业态。发展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移动医疗和“网订店送”等健康管理服务,推动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