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凡是实践都需要一个理论的支撑,而理论在实践中并不能解决实际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就需要自己在实践中独自去思索。好的电影永远是想法占70%,制作占30%,有一个好的点子或者创作想法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实践中去检验已学理论的正确性,在实践之后再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去总结一些创作方法,这就是对于理论的重新解读和诠释。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满足,艺术类教育愈发被大众所重视。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作为艺术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背景据统计,全国共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既掌握戏剧影视表演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表演基础能力,也可以熟练掌握表演的各种素质训练。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教学现状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艺术类职业院校戏剧表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就课程设置和结构来说,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另外,大多数院校设置的课程都趋于一致,课程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难以体现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特质,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二)专业定位不明确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是需要具备戏剧、戏曲舞台表演或影视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丰富地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强烈的表现能力,掌握和具备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造和戏剧表演、戏曲表演及影视表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具有对戏剧影视作品进行鉴赏和进行分析的艺术及思维逻辑能力,具有很好的与他人合作的素质,有整体和大局的意识,能够适应艺术行业领域所需的实践型综合素质强的专门人才。但是据统计,目前国内艺术类戏剧影视表演院校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专业定位不明确。另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会造成学生的个性不鲜明,表演特点和表演方式的同质化程度较高。
【摘要】声乐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但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在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方面,与声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以往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提高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老师的声乐教学水平,如何充分利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优势来提高专业声乐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自身的表现能力。
【关键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
在培养影视戏剧表演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声乐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中,逐步丰富表演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开设声乐课,可以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艺术素养,实现表演与声乐表现之间的高效融合。
一、基于戏剧影视专业开展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声乐演唱教学内容
开展声乐课可以帮助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声乐课纳入表演专业教学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整合进行思考。声乐演唱是戏剧影视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演呼吸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满足影视行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1]。
一、引言
高校外语院系的戏剧表演以及各类英语戏剧赛事一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英语语言文化水平,还能推动人文素质教育。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是视觉化了的名著,为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戏剧表演增添了更鲜活的素材。这类影视剧使传统、静态的原著变得鲜活起来,使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切身地体验原著中的文化背景。此外,这类影视剧拓展了学生英语戏剧表演的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教师从视觉传播学角度入手可以更好地探讨原著影视剧对大学生英语戏剧表演方面的意义,以及在戏剧表演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原著影视剧等具体操作原则。
二、原著影视剧在大学生英语戏剧实践教学中的视觉传播学意义
三、原著影视剧在大学生英语戏剧实践教学中的操作
一、戏剧与影视动画的共性
二、戏剧与影视动画的差异
三、相应思考
关键词:多元思维;戏剧影视;表演教学
本文从多元化思维的影视戏剧表演学的内涵出发,在对多元思维应用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更好地培养影视戏剧人才提供一些意见上的参考。
二、多元化思维的影视戏剧表演学
研究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重要的是在教学
实际中如何自觉而灵活地运用其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影视艺术教育特点,体现在把握影视艺术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而这两者的根本都体现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影视艺术教育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从影视艺术教育的实际,反观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践行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前瞻,更新影视艺术教育的理念,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行业接纳度,成为影视艺术行业符合需求的有用人才。
一、认识和把握“生活教育”的本质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概括,是体现社会生活本质现象的精神创造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不断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戏剧、电影、电视所表现的内容、手法、形态乃至于流派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无一不验证着这一规律。因此,影视艺术教育过程本身不仅高度契合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质,而且教育目的,更需要使学生掌握其方法,运用于毕业之后的社会实践,方能成为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因此,我院在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表演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不断加大观察生活、创新思维的艺术实践环节,随着专业教学的逐步展开,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实践创作。近年来,学生们深入社会,大胆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影视艺术概论;教学;方法;探究
一、课堂讲授法
二、课堂参与法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宏观描述,论述了影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两个显著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
影视艺术;教育;综合性;实践性
一、我国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摘要:《故事里的中国》扎根经典艺术作品,以一种全新的路径建立起节目与历史、文化的对话,创造出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于形式创新与精神熏陶中找到平衡点,打造构建认同的新方式,实现了娱乐至死时代的价值回归,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故事;价值回归
主流媒体所制作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通常以国家叙事来传播正能量和弘扬主旋律。但以往进行国家叙事的电视节目大多采用史料堆砌、人物采访、主持人串讲等元素堆砌的方式。在价值观更加多元的今天,常常给观众留下严肃枯燥、单调乏味、创新不足的刻板印象。因此,新的传播生态下,如何打破千篇一律的国家叙事模式,发掘与历史、文化对话的新路径,激活观众的情感共鸣、建构观众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故事里的中国》采用戏剧、影视和谈话综艺深度融合的节目模式,扎根经典艺术作品,以“讲故事”的仪式来进行国家叙事。这种仪式消解传统的宏大叙事,唤醒了观众的个体情感,激荡起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思想与家国情怀,也为创新国家叙事的视听表达提供了新的实践参考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