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篇之益”见中国精神——读长篇报告文学《寻找甘宇》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提到,“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卢一萍、赵郭明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甘宇》(四川人民出版社)就是这样一部以“一篇之益”见中国精神的作品。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2022年9月“9·5泸定地震”后。当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湾东水电站面临溃坝危险,下游沿线居民、田地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水发安和集团公司湾东水电项目施工员甘宇和业主方水电工罗永不顾个人安危,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拼死救助同事,并不顾个人得失,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毅然两次开闸放水,数次错过了逃生机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了,可通讯中断、交通损毁、雨雾弥漫又余震不断,甘宇和罗永只能踏上困难重重的自救逃生之路。罗永和高度近视且丢失眼镜的甘宇为了获救,暂时分别,当罗永获救返回后却发现甘宇已离开原地,由此,“逆行英雄”甘宇开启了长达17个日夜的绝地求生之旅。“寻找甘宇”一时牵动数万人心,军队、政府、民间组织、干部群众、志愿者、亲人同事以及广大网友,共同打响了一场感人肺腑的营救战。这次营救与自救的双向奔赴,再一次创造了人间奇迹。

《寻找甘宇》彰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当地对甘宇的搜救工作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动用直升机、无人机、海事船和各种车辆,分别从空中、水上和陆地,对甘宇展开了30多次全域搜救;主人公90后甘宇临危不惧、生死抉择中刚强勇敢,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以红军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以野生猕猴桃、竹笋、刺梨、树皮、草根、苔藓为食,忍受肋骨多处骨折及皮肉伤痛,终于创造了生命奇迹;蓝天救援队志愿者刘彩萍,当地百姓倪太高、倪华东等毅然投入到搜救行动中,成为寻找路上一支支明亮的火把……“9·5泸定地震”后的救援搜寻工作,从县、州、省到中央各级党委政府,从解放军部队到民间救援力量,从企业到普通志愿者,上下联动,纵横协同,这一切,无不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寻找甘宇,寻找的又何止是甘宇?寻找的意义,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是对英雄的尊重,亦是对人民的尊重,对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寻找甘宇》让我们看见了90后已经肩负起时代使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精神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无穷力量。

THE END
1.速来围观!“我眼中的三峡”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揭晓《他乡三峡人》 三峡移民纪念馆 《三峡工程 润泽民生》 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 作品陆续在“中国水事”视频号、 中国水利网站进行展播 快来瞧瞧 他们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吧! 文案| 王子月 罗景月 审核| 陈锐 监制| 樊弋滋 责编| 王子月 校对| 孟京https://cbgc.scol.com.cn/news/5723911
2.《江城》:一个外国人眼中的90年代中国评论所不同的是,何伟在时的涪陵,还是一座即将消失的城市,还没有拆迁,没有移民,而贾樟柯镜头下的奉节,青石街5号,已经淹没在一片汪洋中。《三峡好人》,像极了《江城》的续集。 随着水位线的飙升,三峡大坝附近的城市将会化成一个个“青石街5号”,彻底变成一座座江中之城,消失在水面。而那些“昏迷不醒的灌木丛,筋http://news.cntv.cn/special/opinion/rivertown/
3.《三峡好人》:“烟酒茶糖”,宏大时代叙事视角下,社会底层群体的电影《三峡好人》上映于2006年,是贾樟柯的第六部剧情长片。凭借这部影片,他成功拿下了那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在贾樟柯的创作序列中,这或许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作品。 与“故乡三部曲”相比,《三峡好人》以“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为观察的切入点,在叙事背景上较以汾阳为原点的日常生活更为开阔;与《天注定》《https://www.jianshu.com/p/70ca7506b874
4.纪录片中的艺术家(精选十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出讽刺和黑色幽默的特征,如《总统之死》《柯诺佛档案》等,其中不乏严肃题材并揭示人性的深刻作品,如《第九区》,通过不同种族之间歧视、敌对、镇压、理解等行为来彰显出生命的平等;而国内的伪纪录片风格较为一致,主要通过镜头以叙事的方式来表达,切入直接,旁引较少,如《三峡好人》《24城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fdtj2m.html
5.读书笔记《纪录片创作六讲》王竞所谓“公平原则”,就是指拍摄者在纪录片创作中保持局外中立的态度,给予对立双方完全平等的待遇。拍摄者保证双方在影片当中的分量是均衡的。甚至在剪辑中的比重也是相等的。不对整个过程进行任何人为的介入,尽量不把自己的观点带到影片当中去。 拍摄视角:“墙上的苍蝇”——只做旁观者,对被拍摄者的行为尽可能地不产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1088555/
6.电影精神文化分析8篇(全文)三、拉康镜像理论:破碎的自我与窥视视角 (一)破碎的“自我” 拉康认为,“镜子,在镜像与他人之间反复交替,赋予它一种感觉即它也是一个整合了的存在、一个完整的人。”透过镜子,婴儿开始从“支离破碎的身体”转向“它的整体性的矫形术图 像”,转向将它自己视为整体的和整合的图像。这使儿童将镜子中的图像当成它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mqp6pcs.html
7.对话贾樟柯:《江湖儿女》是前所未有的自我反思壹娱亲见:这么多年你的电影视角一直是在观察时代变幻中普通人的生活? 贾樟柯:每部影片都在调动自己的生命经验,我常说每部影片不是我的经历,都是虚构的。比如说拍《小武》,我没有做过小偷,拍《三峡好人》,我也没有千里寻妻千里寻夫的经历,都是想象的产物,但是调动的是真实的时代经验和真实的自我经验,跟个人https://36kr.com/p/5154610
8.课程《冲天》是为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并追念在抗战过程中较少被传诵的空军故事,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视纳华仁基金会联合出品,张钊维执导的记录片电影。纪实电影《冲天》以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为大背景,呈现了螺旋桨时代的战斗机飞行员的爱恋、荣耀与存亡。 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c79906eace048d85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