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时,人的创造力达到顶峰25岁时,人的创造力,达到顶峰

年轻人往往最有可能“出奇制胜”——2017年4月12日发表于PLoSComputationalBiology的一篇论文指出,25岁时的随机行为能力达到巅峰,从而展现出最强的创造力。

大脑处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信息,并经过可能性运算后做出决定。至少,很多顶尖的心理过程理论指出,大脑这一人体的主宰器官会以过往经验为基准形成了一套内在模型,预测接下来的最佳行为。然而研究表明,在同样条件下遇到同一问题,人以及其他动物都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种波动往往被归因于“噪音”——系统中的一个偏差。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结论。毕竟,有时我们确实会受益于随机行为。当被捕食者的行为难以预测时,它更容易逃脱捕食者的追捕,因此它的决策机制要更加多样化。或者在不稳定的环境下,之前的经验不足以准确指导下一步的行动时,动物可以通过这种复杂的行为探索更多选择,增加找到正确应对方式的概率。2014年发表于Cell的一项研究表明,当老鼠发现非随机行为无法胜过计算机算法时,它们会选择随机行为。这种改变可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噪音。正好相反,它在大脑运作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7年4月12日,巴黎LABORES自然和数字科学科研实验室(LABORESScientificResearchLabfortheNaturalandDigitalSciences)的自然算法组于PLoSComputationalBiology发表论文,这些研究者希望阐明这种复杂性如何在人类身上体现。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计算机科学家HectorZenil说:“研究人员发现,当老鼠试图表现随机行为时(2014年论文),它们在计算如何行动。这种计算就是我们这项研究想要探索的。”Zenil的团队发现,平均来说,人类产生随机行为的能力巅峰在25岁,之后会一直缓慢递减直到60岁,开始迅速下滑。

为得出这一结论,研究人员找到3400多名4~91岁的受试者,进行了一种“反向图灵测试”。(译注:图灵测试指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隔开的情况下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通过被测试者回答判断其是人还是机器。)Zenil说,他们用这种方法来判定人能否在产生和识别随机行为上战胜计算机。测试包括:编造一系列抛硬币、掷骰子的序列,让旁人以为是随机的;猜测从一副洗好的牌中抽出的是哪一张;从屏幕上选出圆圈、从网格中选出颜色,组成看起来随机的图案。

为分析这些结果,该研究组评估了用计算机算法生成相同结果的可能性,以尽可能短的算法模拟受试者的选择,通过评估算法的复杂度,量化受试者行为的随机性水平。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行为随机性越强,就越难以用数学方法描述他或她的反应,相应的算法就会越长。如果一个序列是真正随机的,其数据将完全不可能压缩,它将与原始序列的长度相同。

通过控制变量(语言、性别、教育程度等)测试,研究者发现年龄是影响行为随机程度的唯一因素。“在25岁时,人在这些随机行为上可以胜过计算机。”Zenil说。他还补充道,其发展轨迹符合科学家对认知能力高峰的预测。事实上,行为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基于认知功能的注意力、抑制力和工作记忆力(这也包含在该研究的五个项目里)——尽管这种关系的真正机理还不明确。“在25岁左右,思维最活跃。”Zenil认为这其中有生物学意义:自然选择更倾向于在重要的繁殖年间获得最好的随机行为能力。

不仅如此,这项研究结果还可能用于理解人类的创造性。毕竟,创造力主要指开发新途径和尝试不同结果的能力。Zenil说:“这测试了行为多样性依据。因此,人在25岁时最有展现创造力的资本。”

先前的研究显示随机行为能力随年龄下降,而Zenil的发现佐证了这一观点。但后者是第一个使用算法途径来测量复杂性的研究,也是第一个在全年龄段进行的研究。未参与该研究的瑞典M?lardalen大学计算机科学家Dodig-Crnkovic说:“早先的研究只针对青年人和老年人,通过冗长的反应测试,获得重复率等特定指标的统计结果,而这次的研究更进一步。”Zenil的团队并未使用统计学方法,而是用算法判定随机程度,从而测得了真正的随机行为,而非统计学行为或伪随机行为。后两者的数据可以满足随机统计测试,但并不像真正的随机数据一样“不可压缩”。算法能力随年龄变化,这一事实意味着大脑在本质上是算法的——它不认为世界是统计学随机的,而是采取了更一般化的方法,并没有传统的大脑统计模型中存在的偏差。

算法概率还使我们更易找到(并压缩)看似随机的信息。“这是一个范式转移(paradigmshift),”Zenil说,“因为即使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在头脑运作的方式中存在这个算法组件,我们也无法测量它,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工具。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在研究中开发并引入了。

Zenil和他的团队计划继续探索人类算法复杂度,并希望发现行为随机性与年龄之间关系的认知机制。不过,他们首先计划以确诊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紊乱的人(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精神分裂症)为对象展开研究。据Zenil估计,确诊有这类疾病的参与者不会像对照组中的参与者一样,产生或感知随机性,因为他们经常会产生更多的联想,并能比普通人观察到更多的模式。

这些研究人员已蓄势待发。Dodig-Crnkovic说:“他们在复杂度上的研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THE END
1.大脑的创造力来自何处德雷克塞尔大学创造力研究实验室观察了爵士乐吉他手在即兴演奏时大脑活动。这项新的大脑成像研究揭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发表在《神经影像》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那些缺乏即兴演奏经验的音乐家,他们在即兴发挥时的体现的创造力来自于右脑。然而,即兴演奏经验丰富的音乐家,他们的即兴演奏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这表明,当一个人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5285
2.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有3次“变聪明”的机会,抓住了,娃的智力编程学习需要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用不同功能的代码块,去搭建自己的作品,脑海中抽象的构思,一步步变为屏幕上跃动的画面。 孩子每一次完成作品,都能让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很好释放和锻炼,大脑越用越活,孩子的创意越来越多,未来很可能走向卓越。 http://www.zaker.cn/news/article_new.php?pk=66cfc053b15ec0527a518388
3.国外关于幼儿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启示而科学的创造力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高尔顿于1869年出版了《遗传和天才》一书,将创造力的研究带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由此,人们开始对创造力进行了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会举行的一场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力的概念。紧接着,他在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演讲中又进一步指出了创造力研究的重要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3744ece5-9295-44a6-a1b6-f76eaca3f192
4.新研究:创造力产生的生理原因创造力、 创造力是我们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并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创造力与大脑结构联系紧密,创造力更强的人,他们的大脑更加善于调动不同脑区神经网络的协同运作。《好奇心日报》介绍了这项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创造力可以被分为大C(big C creativity)和小C (little C creativity)。大C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303403771&efid=2P99zcsXMusE98NDB5nMtw
5.壹生资讯“左脑负责理性思考,右脑负责创造力。”曾经是很长一段时间对大脑的研究通过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研究单个脑区功能的结论。但伴随着研究技术革新与深入,诸多神经科学最新研究得出新的结论:大脑的各种功能,关键不在于某一个脑区,而是来自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 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e3fccfa7-42ba-47a8-a3ca-56e84bdcf1bf
6.揭秘大脑最具创造力的时刻降资讯揭秘大脑最具创造力的时刻 心理导读:你觉得自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刻最有创造力?早上还是晚上?现今,有心理学研究正根据人们不同的创造力和身体的自然节律,检测一天中是否有最富创造力的时刻。 新研究发现了个人创造力的昼夜节律。 你觉得自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刻最有创造力?早上还是晚上?现今,有心理学研究正根据人们https://m.120ask.com/news/xl/74168
7.朱旭东:加强对中国儿童发展规律及其教育的研究中国具有的“九个一”(一块黑板、一台电脑、一块屏幕、一个讲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本教材、一支笔、一本练习册)教室文化不利于儿童大脑的充分发育,也难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智中的创造力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尊重大脑分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室文化建设的探索创新,在设计中体现出知识学习系统、技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1/t20200119_288982.html
8.如何让大脑进入心流状态?心理学文章基于最近关于创造力的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相关理论是,当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当一个人做白日梦或自省时协同工作的大脑区域的集合)在大脑额叶的“执行控制网络”的监督下产生想法时,心流就会发生,大脑额叶的“执行控制网络”指导默认模式网络产生的想法。Kounios将其比喻为一个人通过挑选流媒体电影来 "监督"电视。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97239
9.心理学家:适当做白日梦促进创造力——中国青年网下次当你发呆神游做白日梦的时候被老师或者领导点名批评,你就说你在用创造力工作好了。心理学家最近发现,会做白日梦可能意味着你有着不俗的创造力。 有时间走神 才有时间创造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最近做了一个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白日梦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结果发现:适当地放空大脑去做白日梦,对大脑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clz.youth.cn/right/zclz/201211/t20121124_2646311.htm
10.学龄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脑网络发展- 学校经历已被证明在创造力发展中起作用,然而,潜在的大脑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 75名来自蒙特梭利或传统学校的4-18岁儿童在行为层面完成了创造力任务,并进行了6分钟的静息态磁共振扫描。 - 我们独特地报告了教学法对功能性大脑网络影响的初步证据。 https://blog.csdn.net/cc1609130201/article/details/138079579
11.每日热点1018还要推动RCEP高质量实施,用好各类多边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体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 五是强化风险防范,着力推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疏困解难,进一步释放政策的效果,加强产、供、储、加、销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2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