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便宜雪糕,记得去家楼下的小卖部

“你说便宜雪糕越来越难找到了,我不认同。”

听见“雪糕刺客”横行、平价雪糕越来越难找到的故事,经销商马彦龙快速说出了这句话。他的公司在东北有4000个左右的零售网点,但在所有零售网点中,售卖高价雪糕的不到10%,“老百姓接受的能力很差”。

小卖部的雪糕大多数仍以我们常见的平价雪糕为主。摄影/李雪雪

不仅是在东北,消费能力更强的南方市场同样如此。马彦龙在南方走了很多城市,发现小店里经营的主要也都是市场上所谓的“通货”,也就是中低端的常规品。

哪怕在上海,平价雪糕仍是王者。郑老板的店在金融中心陆家嘴附近一处繁华商圈。在这里,最受欢迎、进货最多的是十块钱以下的雪糕,“一块钱的卖得最好”。最贵的钟薛高和八喜待在冰柜的一角,每天大概只能卖出10根。

现实生活里,5元以下的平价雪糕依然占据着雪糕的主流。货圈全微数实验室2020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进货价位在1元-3元的雪糕在小卖部的采购率为90%,占比最高,小于1元的占67%。南都财湾社7月的一份统计数据中,零售价在5元以下的雪糕在线下渠道的占比达到64.5%。这与甚嚣尘上的“平价雪糕消失论”似乎有着不小的差异。

在一个月前“雪糕刺客”风起云涌时的叙事里,舆论纷纷渲染“雪糕越来越贵”“找不到便宜雪糕”的焦虑感。“高价雪糕利润率高——平价雪糕被驱逐出冰柜”,仿佛成为谈论雪糕涨价时的必备逻辑。

可事实证明,高价雪糕固然利润高,但小卖部最喜欢的还是平价雪糕。

原因很简单:高价雪糕尽管利润高,但卖得慢。

马彦龙说,大部分小卖部老板的经验是“三元以上的产品卖不动”。小卖部资源有限、能存住的货也有限,所以需要选择相对便宜、好卖的产品:绿色心情、随便、可爱多——“不用介绍,也不用推销。”单根的毛利不一定高,但足够保险。

进击的便利店与消失的小卖部

既然大部分老板依旧更为青睐便宜雪糕,我们脑海中“五元以下雪糕难觅”的印象,是在哪些场景中被构建起来的?

关键词有两个:连锁便利店与年轻人。

“雪糕刺客”话题的策源地是小红书,“被刺地点”有一半是连锁便利店,最初的讨论人群主要是18岁-28岁的年轻人……不难看出,“被刺者”们大多数来自于一二线城市,也是年轻人、连锁便利店最为密集的地区。2020年,我国的便利店总数是19.3万,人均客单价18.1元。

在一线城市的连锁便利店里,平价雪糕的生存空间确实受到了挤压。无论是全家、罗森还是便利蜂、喜士多,雪糕的普遍价格区间是8元-12元,5块钱以下的常规品难觅踪迹。

上海某便利店内的雪糕价格。摄影/李雪雪

便利店瞄准的对象,是年轻人。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便利店的核心消费群体,是单身、刚脱离父母,独自居住的年轻人,还有已婚的年轻夫妇。

无论在品牌端还是渠道端,随着95后、00后、Z世代成为所有宣传口中频繁出现的语汇,不难看出,强调年轻人、产品升级、生活方式、社交场景,成为共用的一套打法。

很难说各大研报里“年轻人愿意消费高端产品”的概念,到底是出于切实的市场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是为了更好地掏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总之,这个故事被讲得越来越圆满,圆满到所有人都相信,年轻人愿意为了客单价更高的,能为他们构建“生活方式”的产品买单。

直到“雪糕刺客”一刀戳破了这个故事。所有人仿若大梦初醒般发现,2022年的年轻人和别的时代的人们并没有太大不同。脱离了社交媒体精心构建的场景,落到具体的一个个零售终端,人们选择拿起的,大多数时候必然是更便宜的那一个。

与其说是雪糕涨价,不如说是传统夫妻店式零售终端与便利店零售终端,在人们认知心智中的此消彼长。

为什么便利店不卖便宜雪糕?

伴随小卖部在我们认知里的暂时失忆,取而代之的,是连锁便利店和货架上陈列的那些新鲜、有意思、价格相对高的产品。

尽管利润高,但这样的产品并没那么好卖。

杂货铺斜对面的全家便利店里也有一个冰柜,里面的雪糕有24种,平均单价12.2元。

上海某个全家便利店的冰柜。摄影/李雪雪

店员说,四块八的宏宝莱,是这个冰柜里卖得最好的产品,也是店里最便宜的雪糕。

“对面便宜雪糕卖得那么好,你们怎么不多进一些便宜的,提高周转率?”

“我们只管按单进货”,店员的回答只有几个字。

“按单进货”,和小卖部的纯人工进货相比,便利店选品要经过更多层的漫长渠道,涉及的链条、地域、品牌数量,和小卖部也不在同一个量级。便利店的进货品类,每一个SKU都在严密的计算之下展开。

小卖部的经营逻辑足够简单:薄利多销的低价产品占大部分,保证薄利多销的同时,进适量高价雪糕,以提供更多利润。而10块钱以上的雪糕,如果知名度不那么高,可能会被认为不保险、占用冰柜资源。

连锁便利店的逻辑和小卖部完全不同:在便利店的背后,是一套完整而复杂的现代零售业体系。便利店需要对货架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坪效的极致追求,来对抗房租、人力、供应链等带来的整体运营成本。很多便利店只有一个冰柜,要通过有效的货架管理提升坪效,卖200根低价雪糕和40根高价雪糕,后者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对站在品牌营销前端的便利店来说,也不需要担心太多“不知名的高价雪糕是否能卖出去”的风险。品牌的新品发售、社交网络的新品测评、各类快闪、联名……往往都与连锁便利店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便利店往往是新品冰淇淋出现最多的场所。图源:小红书用户@哒不溜、@LELE_ice_cream

平价雪糕甚至难以挤进便利店的冰柜。有便利店从业者提及,雪糕想要进入便利店的冰柜,需要提供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指出,想要进入便利店,经销商需要为一个条码支付500元-1000元不等的费用。

小小的一平米冰柜,里面的每一个格子;冰柜上贴着看似并不起眼的宣传物料,品牌露出的每一个角落,都经历了层层设计与看不见的人力、资本投入,乃至雪糕品牌之间、品牌与渠道之间的角力。庞大的成本支出和变化多端的营销方式,让便宜的雪糕无法进入便利店冰柜的战场。

下沉之路:渠道错配?

如果能把对应价格的产品精准卖给目标用户,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雪糕刺客”的出现。

在马彦龙的雪糕专营店,低价产品主要起到引流的作用。店里的产品分成几段:30%的常规低价产品雪糕,用来引流;40%的差异性产品,单价稍微高一些,主打“不常见”。剩下的20%-30%,则是进口产品、网红产品,用来拉动店内的利润。

被低价雪糕吸引的顾客们到了店里,“一个屋子百八十个平方,摆几十个冰柜,全是雪糕,顾客可能认识的只是20%-30%左右,别的产品他们都没有见过。”在这样的场景下,顾客通常乐意主动掏腰包。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并不吝啬。在东北,茅台冰淇淋卖得非常好,但是货很难拿到。平常99元-138元一杯的冰淇淋,最高卖到一百五十八一杯。马彦龙从外面代购了几批,“弄了几百箱,基本上到家就没。”

最近被炒至高价的茅台冰淇淋。图源:淘宝

不过,马彦龙经销的高端产品在省会哈尔滨的销量只能占总销量的1/3,高端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基本来自地级市:“地级市有很多有钱人,而且当地没有卖高端产品的店。”小县城的年轻人乐于买高价雪糕,是他对下沉市场的印象。

挖掘下沉市场的富矿,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低线市场、社区门店,也成为便利店发力的主要战场。2019年,社区型便利店的占比为30.4%;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52.7%。

图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毕马威:《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但很多时候,人与场的错位往往不可避免。

马彦龙的店铺主要开在相对高档的小区附近,离定位的目标客群更近。他的店铺以“人找货”的主动购买为主,因此并未出现“被刺中”的顾客。不过,对大部分开在社区的便利店而言,秉持“买一根解渴的便宜雪糕”的客人,往往占了大多数。有潜力的消费者不少,但如何精准找到这批消费者,则是个难题。

如果说区位选择带来的摩擦,是便利店在下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道路;那么品牌为了抢占市场,在选择进入终端类型时的“错配”,则显得过于激进。

有从业者谈及钟薛高时表示,“不管是什么样的、适不适合卖的网点,钟薛高都会去投放冰柜,去推销产品。”通过大力度给店家让利,为终端零售商加大陈列费用和电费补贴,让钟薛高占据冰柜里的一席之地。于是,不管是便利店还是小卖部,都挤进了钟薛高。品牌露出足够多、市场面也变大了;但不买账的消费者也变多了。通过刻意甚至有些强制的方式,进行“货找人”,无论是终端还是品牌,都会遭到某种程度的反噬。

便捷性是便利店的核心要义之一。有一种很残酷的说法:当你为了一公里外的便宜雪糕放弃了楼下便利店的钟薛高,说明你不是便利店的目标客户。要买的人终究会买,不卖给你,便利店可以卖给别人。这个故事,也反过来说明了精准进行客群定位的重要性。

夏天即将过去,高价雪糕的故事似乎已经散去不少。一个月前,和小卖部老板搭讪的客人,五个有四个都会提起“雪糕刺客”的故事;现在,大部分店里都已经贴上了价签,有的客人会弯腰,凑近看看价格,再打开冰柜。不过,贴价签终究不是问题的解法。品牌与渠道端如何做好匹配,还有很长的路;作为消费者,能做到的有一点:想吃便宜雪糕,记得去家楼下的小卖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小卖部投资大概多少钱,小卖部投资大概多少钱不算房租我自己在小区有个商铺,想开个小买铺,需要多少钱,30平米 1、运营开销:日常运营开销包括营业执照费用、水电费等小卖部投资大概多少钱,每月大约需要500元左右。 设备投资:需考虑货架和收银设备。货架成本不高,通常几千块钱即可;小卖部可能不需要复杂小卖部投资大概多少钱的收银系统,一个钱箱和一个计算器或许就足够http://china.xinyoujidian.com/post/803.html
2.三线小城里,一家正在死亡的夫妻小卖部关于饮料老张有时候也会在京东掌柜宝和阿里零售通上订,“夏天前后,饮料卖得多、卖得快,而且网上的饮料经常打折,比较划算。” 老张说开杂货店不得不精打细算,降价空间更是几乎不存在。 夏天依靠饮料收入是夫妻小超市的主要来源,水的利润最高,比如一瓶零售价5元的小茗同学可以赚一元,但是有些烟酒副食利润甚至只有0.5https://36kr.com/p/1873474414676868
3.小区投个充电桩,每月就能赚几千?千亿充电桩生意背后的盈利焦虑曾在某头部充电企业就职的郑茜(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充电桩的盈利主要是充电服务费,剩下的就要靠场地本身来抓客流,比如开个餐厅、小卖部之类。” 据其介绍,“收入这块很看个人资源,基本一二线城市能用来建设充电站的场地已经快被覆盖完了,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24/c7105612.html
4.上海这个社区开了一家“小卖部”,商品不加价,优先供老人购买一家零利润“社区小卖部快闪店”,为社区老人而开。 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太会用微信,更参加不了社区团购……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东方莱茵小区,一家零利润“社区小卖部快闪店”,为社区老人而开。 因为微信昵称叫作“萝卜”,所以这家“社区小卖部”的负责人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萝卜店长”。谈到开设小卖部的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8/003008005/20220423/4904dfaa-71ac-43db-92cb-79dde0fce9c7.html
5.昔日“夫妻店”变连锁店150多小卖部抱团“O2O”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不少市民开始置办年货并走亲串友,按理说遍布岛城街头巷尾、小区街道的小卖部将迎来一年中中生意最红火的时候。然而,受网购和大型商超的冲击,多数以“夫妻店”形式经营的小卖部却日益冷清,利润下滑,难以为继。不过,他们们纷纷谋求转型。记者获悉,目前已经有150多家小卖部联合进行连锁经营,一是http://3g.sdchina.com/show/3681485.html
6.小卖部经营的计划书.docx小卖部经营的计划书.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小卖部经营的计划书 小卖部经营计划书篇一:创业计划书---小卖铺 温馨小爱” —小卖铺 ———梦之翼 “ 团队 前 言 礼物的最终目的是送礼物的人希望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被送礼物的人或自己。 目录 一.团队介绍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15/8133120026001127.shtm
7.小型超市项目计划书(精选6篇)选址还是要首选完善的商圈,从食杂店,小卖部开始到现在的便利店,超市基本已经把这样的位置占满了,这样的地方客流量大,销售量大,自然竞争也就激烈,是所谓商家必争之地,想要在这种环境下站住脚,就要在规模,管理和服务上多下工夫,一旦能在这样的商圈立足,那回报是很可观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ia04bj5.html
8.在校学生创业项目有哪些14篇(全文)经常在电影里看到,很多大学生就在宿舍开小卖部赚钱。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宅时代,再加上沉迷游戏,手机下单买东西就成为一个大需求。你只需要在应用公园快速制作一个电商商城APP,大家就可以在宿舍手机下单买零食、饮料等,非常方便。 2.二手市场 校园的二手市场空间非常大,每年都有毕业生离校、也会有新生加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d0w14pp.html
9.产品全线比学校自营的超市便宜,这些便利店利润这么高吗所有的xx零食店都比一般的超市小卖部便宜 但是只是量大,大家经常买的东西比较便宜,超市里不常见的东西http://g.nga.cn/read.php?tid=40795108&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