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善用调查研究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注重调查研究方法的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他强调,“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网络资源中了解民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优势互补是对我党领导干部智慧的考验。因此,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会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调查研究。
互联网对调查研究的内涵及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存状态,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对调查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调研工作本身已经从对现实世界的调研拓展到对网络世界的调研,不再拘泥于传统亲临现场的、面对面的调研,从而大大丰富了调研的内涵。
对网络世界的调研也使得调研主体与调研客体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在互联网调研中,公众的网络实践活动本身即构成了值得调研的客体,即“你做我看”,这对调研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调研者不能仅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而要重视网络实践活动,根据调研客体的活动“轨迹”和“痕迹”进行调研,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主客关系呈现出一定程度和某种意义上的转折,这就使调研工作中的各项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互联网给调查研究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为调查研究带来了巨大机遇,而一些新问题的出现,也为其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调研者和调研对象互联网参与意识缺乏,网络交流能力不足。我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互联网调研面临调研对象覆盖面不全、统计数据偏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研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互联网虚假信息多,调研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对信息的精准处理、识别仍有较大不足,这就使得调研结果有可能掺杂水分,同样影响着其准确性、真实性。而一些网站系统防火墙薄弱,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出现篡改数据等现象。这些都有可能使调研效果大打折扣。
互联网时代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在调研渠道上,从传统的人工调研转向利用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多渠道调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在线收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在线调查、网上问卷调查、发送电子邮件、社交工具互动、智能搜索、大数据抓取信息等方式,极大地拓宽了信息收集的渠道,缩短了调研的时长,大大提升了调研的便捷性、经济性和准确性。
在调研范围上,网络调研可以跨区域、跨群体进行调研,只要接受调研者能够上网就可以。调查者可以收集到来自各个地域的信息。而传统的调研往往局限于特定区域内,具有先天不足,而互联网使得跨区域、跨群体调研的大规模调研成为可能。
掌握新形势下互联网调查研究的主动权
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调研工作,将其提升到监督政府行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将其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对新形势下调研工作的理论研究,夯实互联网调研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调研本领。
提高群众觉悟。网络调研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为此需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做到收放有度。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觉悟,引导其积极配合互联网调研,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避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针对错误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提高政治觉悟;同时,大胆创新,通过发放各种形式的奖励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配合互联网调研的积极性。
结合线上与线下开展调查。互联网线上的调查只是一个方面,由于网上信息繁杂,真实度也难以保证,因此线上调查要与线下调查结合起来。针对一些上了年纪或者不习惯用互联网的人群,也必须到线下开展调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带着问题,从室内走到室外,从网络上走到网络下,从电脑前走到群众之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互联网的发展代替不了对现实世界的调查,只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加强互联网调研结果的运用。调研的成果不能束之高阁,否则就失去了调研的意义和价值。要将互联网调研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并将其纳入决策制定、执行、反馈全流程,根据对各项流程中调研结果,随时调整、修正各项决策部署,保证政策符合实际、符合民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调研成果的应用,提高政府治理水平。(贾立政作者系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人民日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