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复杂网络研究:让世界变得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复杂网络

在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就有一项是关于复杂网络研究的——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金虎牵头完成“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与方法”。

十多年来,吕金虎与东南大学教授虞文武、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陈关荣、武汉大学教授陆君安和副教授周进合作,主要从事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互联网就是典型的复杂网络。”吕金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举例说,“社交网络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联系起来,通过社交网络的人类行为动力学分析,在原本杂乱无章的视频和事件之间建立网络关联,找到关键线索——一个人有自己特定的社交网络,具有一些特殊的爱好和习惯,结合起来就有望找到潜在的恐怖分子。”

复杂动态网络是系统与控制科学的前沿与热点研究领域。陆君安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类典型时变复杂动态网络同步的普适性规律、复杂动态网络牵制控制的基本规律及其结构识别的内在机理,突破了由节点局部信息获取网络全局信息的关键瓶颈,建立了一类不确定复杂动态网络自适应同步的基本准则。

复杂动态网络涉及数学、工程、生物甚至经济和社会科学,影响广泛而深远。“网络同步在自然界和工程系统中广泛存在,如电力系统频率同步、传感器时钟同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数据同步等。”虞文武欣喜地看到,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已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被逼出来的高品位研究

20年前,没人想到复杂网络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1998年前后,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复杂网络的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吕金虎回忆说,当初做复杂网络研究,很多人都认为是冷门,前景并不乐观,很难有大的发展。

“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吕金虎的特点是自己看准的东西,一定会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做。

2002年至2004年,吕金虎追随中科院院士郭雷进行博士后研究。“做高品味的研究。”这句郭雷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成为吕金虎的科研追求。

相比信息领域动辄二三十人的研究团队,吕金虎带着他的几个研究生显得“势单力薄”,为此他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做精品”。用吕金虎的话说,这是“被逼出来的”。

起初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关键科学问题不清楚,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复杂网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朗,所以科学问题就不清楚,而如果找不到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抓不住主要发展方向。”吕金虎说。

直到后来与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团队合作,吕金虎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他们的理论成果找到了很好的应用场景。

“从中我们意识到要做哪些科学问题,将来往哪些方向发展。对于他们而言,则能够把实际问题凝练成更加准确的科学问题。”在吕金虎看来,科学与工程互相促进,形成双螺旋攀升。

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靠“单打独斗”是很难的。吕金虎的经验是,与合作伙伴强强联合,着力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攻关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片令人兴奋的新疆域

“获奖只是对过去研究工作的一个认可,激励我们为国家作出更大、更重要的贡献。”吕金虎及其合作伙伴已有了下一个目标。

“超网络、大数据的兴起,颠覆了以往的一些概念,这就迫切需要发展新理论、新方法。”虞文武认为,理论研究离不开实际的载体,比如智慧城市就涉及通信网、交通网、电网等各类复杂动态网络之间的交互。他希望所发展的网络分析、控制与优化理论将来能在各类实际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复杂网络研究的范围正在逐渐拓展,这个正在迅猛兴起的领域给科学家提供了一片令人兴奋的新疆域,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未知世界。”陆君安说,“网络科学不断地提出新挑战、新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加倍努力,不断探索才能真正摸清这片领域的情况。”

吕金虎的目标很明确: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力争攻克网络科学与工程的若干瓶颈问题。下一步,他希望继续加倍努力,力争在网络空间的探索研究中取得关键突破,为提升中国在网络科学与工程这一新兴交叉领域中的话语权、国际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作出有益贡献,努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THE END
1.复杂网络研究及意义(精选四篇)在当前的复杂网络研究中, 研究者提出的最主要概念就是“网络” (networks) 。实际上早在1922年, 社会学家斯梅尔 (G.Simmel) 就曾不经意地创造了该词汇, 未曾料想到这个词汇会在社会学领域中使用极为频繁, 并且成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主导词汇;更没有想到的是, 在今天的自然科学中, 网络研究也成为重要课题;今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4624m7.html
2.关于我们针对国内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商务流程建模、交易匹配、广告策略选择等战略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复杂科学、运筹学等理论方法,优化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决策;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研究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战略决策,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咨询和培训,探索实训式人才培养方式,促进http://ccie.cufe.edu.cn/gywm.htm
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国生态大讲堂 第253讲 11月20日(周三)9:30-11:3… [2024-11-14] 11月5日(周二)15:00-16:30举办中国生态大讲堂第252… [2024-10-30]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工作研讨会在地理资源所召开 [2024-10-25] 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第三届开放科学会议在西双版纳举行 [2024-10-21] https://www.cern.ac.cn/
4.网络研究(豆瓣)本书为英美等国多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汇集,它从传播、社会,文化、政治及经济等多种角度对网络这一全新的媒介及其所孕育的网络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与领域非常广泛,这些研究揭示了个体。社群、企业、民族等对网络的不同层面的需求,以及运用网络的不同方式,也揭示出网络中各类成员及各种影响因素https://www.douban.com/subject/1540434/
5.网络调研方法网络调研的特点主要有及时性和共享性、便捷性和低成本、交互性和充分性、网络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网络调研的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调研的可检验性和可控性。总之,通过互联网能够轻易获得大量的二手资料及最新的一手资料,从而使国际营销研究比以前容易得多,效率高的多。网上调查与购买者小组访问。这些调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1%E7%BB%9C%E8%B0%83%E7%A0%94%E6%96%B9%E6%B3%95/22161148
6.中国网络传播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以网络传播、新媒体研究为主旨的学术研究刊物(集刊),主要刊登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有关的高水平学术性论文,自2007年以来已出版7辑。2013年经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入选CSSCI来源集刊。《中国https://zwcy.cbpt.cnki.net/
7.神经网络研究现状6篇(全文)三、正确识别网络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三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拓展国家安全视野;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增强网络舆论识别能力。 下面先让我们先从网络舆论战的概念和特点入手来研究分析这场没有硝烟的政治斗争。 一、网络舆论战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 网络舆论战,是指战争双方利用网络有计划、有目的地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g5jyznq.html
8.在线社交网络研究概述AET近年来,无论是对复杂网络还是对具体的在线社交网络的研究,大多是研究网络拓扑结构在已知条件下的网络动力学问题,或者是研究网络结构的各种特征参数,如平均距离、度分布等对网络动力学的影响[14]。然而实际的网络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信息,网络的节点数目、拓扑连接等往往只有部分已知,并且还可能不断地变化。假设网络动力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023474
9.成为中国下一阶段突围关键国际论衡行政的干预必须尽量减少,更不能用行政逻辑替代科研逻辑。此外,国家还需帮助建立基础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室,提供所需要的实验设备。这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必须是开放式的,以避免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效率。需要参照欧盟的经验,在不同区域的大学和实验室之间建立横向合作,形成基础科学研究网络。https://www.essra.org.cn/view-1000-567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