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一、弘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优秀传统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成就,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就有弘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优秀传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觉在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始终把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看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历史性、长期性的任务。
1979年3月,中国历史学规划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如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1980年4月,胡乔木在中国史学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说过,他们的学说是历史的学说。他们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的事物的。……历史科学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重视历史的启迪,汲取历史的智慧,解决各领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983年5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召开,会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作出重要决议,将如何加强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提上教学和研究的议事日程,并做出了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讨会的决定。此后,每届研讨会都有新的研讨主题,但每届也有不变的主题,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并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方向,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始终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起点、历史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的实践性、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意识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等。这一时期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了研究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外,更多的是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史、世界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努力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唯物史观的研究。尽管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深化这些方面的研究,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得到新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吴于廑教授关于整体世界史观的研究。这一研究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推动中国世界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前提。吴于廑对整体世界史观有着非常精辟的阐释: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研究世界历史就必须以世界为全局,考察它怎样由相互闭塞发展为密切联系,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这个全部历程就是世界历史。吴于廑关于世界历史整体观的论述,正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颠扑不灭的,是普遍的历史真理。这对于今后我们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弘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秀传统作出了榜样。今后我们要继续在这个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