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
主编:陈春明孔灵芝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
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
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
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
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
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上海罗氏制药公司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支持,特此致谢。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目录
1引言
2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2.1体重指数
2.2腰围
2.3肥胖程度分类
3肥胖的流行特点
3.1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
3.2全球增长迅速
4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4.1遗传因素
4.2环境和社会因素
4.2.1进食过量
4.2.2体力活动过少
4.2.3社会因素
5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
5.1.1高血压
5.1.2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5.1.3血脂异常
5.1.4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5.1.5脑卒中
5.1.6某些癌症
5.1.7其他疾病
5.2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6肥胖症的干预
6.1干预原则
6.2干预策略与措施
6.3肥胖症防治流程
6.4高危个体的处理
6.4.1合理安排饮食
6.4.2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6.4.3行为疗法
6.4.4药物治疗
6.4.5外科手术治疗
7特殊人群的处理
7.1女性
7.2老年人
7.3吸烟者
8附录
Ⅰ体重指数测量方法
Ⅱ腰围和臀围测量方法
Ⅲ世界卫生组织成人体重指数分类
Ⅳ不同身高和体重者BMI值及超重和肥胖症分类
Ⅴ低热量饮食
Ⅵ几种主要食物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
Ⅶ不同活动和运动类型的能量消耗
肥胖症患者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症流行的发展阶段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超重和肥胖症分类标准来衡量,我国成人体重超重与肥胖症之比为8:1,而欧美国家的比例已达2:1甚至接近1:1。这意味着我国肥胖症发病率的潜在上升危险性很大。
2.3肥胖程度的分类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注:为了与国际数据可比,在进行BMI数据统计时,应计算并将体重指数≥25及≥30的数据纳入
3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早在1948年WHO就提出肥胖症是一种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肥胖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
肥胖症(BMI≥30)患病率在欧美等国家一般在20%左右。按照美国第三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NHANESⅢ,1988-1994),估计成人(20-74岁)超重和肥胖人数达到9700万[5]。经过年龄调整的资料,BMI值在25-29.9的男、女人群中分别占39.4%、24.7%;BMI≥30者分别占19.8%、24.9%[11]。1999年的调查,其超重率为34%,肥胖率为27%[1]。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已针对其本国的肥胖问题制定出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指南[12-14]。
根据1992年我国全国营养调查材料,20-60岁成年人BMI≥25者占该人群的14.4%(城市24.6%,农村10.4%);BMI≥30者占1.5%(城市2.9%,农村1.0%)[15]。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对20世纪90年代的20-70岁24万人的调查材料分析,BMI在25-29.9者为22.4%,BMI≥30者占3.01%[9]。1995到1997年11省(市)调查资料发现超重(BMI在25-29.9)检出率为21.51%,但肥胖(BMI≥30)的检出率为2.92%[16]。尽管我国肥胖症患病率远低于西方人群,但增长速度较快,如能不失时机地进行预防,减缓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的上升速度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控制慢性病有重要意义。
生活方式现代化、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使超重和肥胖症的患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儿童中,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中的增长更为突出。在过去10年间,大多数欧洲国家肥胖症患病率增长10%-40%,英国增长达2倍;在1976-1993的近20年中,日本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症患病率分别增加了2.4和1.8倍。
4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超重和肥胖症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因此,减少由膳食摄入的能量、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能量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能量摄入、食物的生热作用和体重调节反应不同,受遗传特点(如生理、代谢)和生活方式(如社会、行为、文化、膳食、活动量和心理因素)影响。即使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也是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肥胖症是一种多因子引起的复杂疾病,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肥胖的病因。
工业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16],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消耗。与我国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很多城市,尤其在大城市的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已有研究证明含脂肪多而其他营养素密度低的膳食,引起肥胖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限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是控制体重的基本措施。
对我国24万人群的汇总分析显示,BM≥24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3.3倍。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cm,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cm,其高血压患病率是腰围正常者的2.3倍[9]。一些减轻体重的试验表明,经减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随平均体重的下降而降低。超重和肥胖引发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有关[12,17]。
5.1.22型糖尿病
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如以空腹血糖≥126毫克/100毫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仍≥200毫克/100毫升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BMI≥24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0倍,BMI≥28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9]。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分析表明,肥胖者缺血型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型卒中的病理基础。其发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很相似,超重肥胖导致的危险因素聚集是导致缺血型卒中增高的原因之一。
5.1.7其它疾病
5.1.7.1睡眠呼吸暂停症
肥胖引起睡眠中呼吸暂停,是由于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因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如伴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则容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18]。
5.1.7.2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脂肪细胞不仅仅储存脂肪,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经常存在胰岛素抵抗[3],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肥胖者血循环中的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12]。有的中度肥胖妇女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体力活动常常能通过减轻体重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5.1.7.3胆囊疾病和脂肪肝
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其胆囊活动减少,可能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3,12]。
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肥胖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报道经B超检查200名体重超重(BMI≥24)者中伴脂肪肝者达41.5%;而574名非超重者的脂肪肝检出率为11.3%[19]。另有一些报道重度肥胖者检出脂肪肝、肝纤维化、炎症和肝硬化者较多;肥胖合并有血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更严重。
5.1.7.4骨关节病和痛风
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常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食欲亢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在夜里醒来后想吃东西。越来越多的观察发现,饮食习惯不良有时与肥胖患者的节食行为有关,如在上顿少吃或不吃后下顿大量进食的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人为了怕发胖,在大量进食美餐后自行引吐,这些与肥胖相伴的心理变化都有害于身心健康。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症,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
鼓励摄入的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以克服因单纯减少膳食能量所产生的不利作用。二者相结合可使基础代谢率不致因摄入能量过低而下降,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积极运动可防止体重反弹,还可改善心肺功能,产生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应长期坚持减体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不可急于求成。
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美容而减肥的误区。
肥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要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和控制肥胖的策略应该是做好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肥胖要从儿童抓起,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社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应包括: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有肥胖趋势的个体,以及对个别高危个体具体指导。干预措施可分为三个层次:
6.2.1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首先是群体预防,把监测和控制超重与预防肥胖发展以降低肥胖症患病率作为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进行定期监测抽样人群的体重变化,了解其变化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6.2.2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6.2.3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要使已超重或肥胖者意识到,期望短期恢复到所谓的"理想体重"往往不太现实,但是即使在一年之内比原有体重减少5%-10%也会对健康有极大好处。要使患者了解到,在短期内过度限食可能见到一些暂时效果,但如果不长期坚持减少膳食中的热量,也不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则很难保证体重保持在已降低的水平。个别病人的体重甚至会进一步增长,甚至超过减重前的原始水平。减肥反复失败会使病人失去信心。可组织胖友座谈会交流减肥或控制体重的经验,举办讲座,讲解肥胖可能带来的危害及预防的方法;争取家属配合,创造减肥氛围;在医疗单位的配合下,监测有关的危险因素;引导重点对象做好膳食、体力活动及体重变化等自我监测记录和减重计划的综合干预方法,并定期随访。
6.2.4干预措施需要政策支持
肥胖症的防治只有个人的积极性往往是不够的,只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个人的努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当局应为控制人群体重超重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如:(1)制订防治肥胖症的规划和对策;(2)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措施纳入宏观的公共卫生项目;(3)鼓励生产能量密度低而富含营养的食品,宣传合理营养知识;(4)引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机关、社区和团体创造进行体力活动的环境、机会和氛围,尽可能增加活动场地和器械,有计划地或不定期地组织活动;要求在建筑、居住小区、学校、公园、购物中心的设计中考虑让公众有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条件;(5)规定在住宅设计中应优化楼道照明和环境,以利居民能适当放弃乘电梯而步行上下;(6)普及有关肥胖会损害健康的知识等等。这些都需要得到有关机构和政策的支持。
大多数超重和肥胖的个体,或需要预防体重进一步增加的个体,都需要调整其膳食以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合理膳食包括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应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
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合理的减重膳食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既要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又要使热量的摄入低于机体的能量消耗,让身体中的一部分脂肪氧化以供机体能量消耗所需。注意饮食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系指一定体积的食物或膳食所产生的能量),即选择体积较大而所含的能量相对低一些的食物,因1克脂肪提供9千卡能量,而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只提供4千卡能量。1两煮鸡块要比1两炸鸡块的能量低得多。蔬菜和水果的体积大而能量密度较低,又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蔬菜和水果替代部分其他食物能给人以饱腹感而不致摄入过多能量。在平衡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5%-20%、60%-65%和25%左右。
不要认为限食就是单纯限制谷类主食量,不吃或少食谷类主食的观点和做法是不可取的。谷类中的淀粉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有维持血糖水平的作用,不致使进食后血糖升高太快,也不致很快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感而使进食的食物量加大。富含淀粉的谷类食物也富含膳食纤维,对降低血脂和预防癌症也有一定好处。减少总的食物摄取量时,也要相应减少谷类主食量,但不要减少谷类食物占食物总量的比例。限制和减少能量摄入应以减少脂肪为主。血脂异常者应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内脏、蛋黄)。适当注意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较多,适量优质蛋白质可以与谷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起互补作用,提高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能量负平衡时,摄入足够蛋白质可以减少人体肌肉等瘦组织中的蛋白质被动员作为能量而被消耗。
超重和肥胖症的"治疗"应以限制和调配饮食为基础,但只限制饮食而不合并增加体力活动或不采取其它措施时,减重的程度和持续效果均不易达到满意的程度。建议采用中等降低能量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力活动的做法,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到目标水平。因此,最好使其每天膳食中的热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这是达到每周能降低体重0.5公斤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低能量减重膳食一般设计为女性1000-1200千卡/天,男性1200-1600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千卡。避免用极低能量膳食(即能量总摄入低于每天800千卡的膳食),如有需要,应在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下进行。在用低能量饮食时,为了避免因食物减少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应适量摄入含维生素A、B2、B6、C和锌、铁、钙等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可以按照推荐的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设计添加混合营养素补充剂。一些临床观察结果发现,用上述中等低能量膳食1年后降低体重的效果,与用极低能量膳食的效果一样好,甚至更好。
为了便于选择合适的食物比例及用量,在计划不同能量水平的膳食时,下表可以提供在选择各类食物时的参考用量。
表3设计低能量膳食时选择各类食物的参考量及其可提供的主要营养素含量
(1)其它豆制品按水分含量折算。如豆腐干50克=素什锦50克=北豆腐65克=南豆腐120克
表4不同减体重措施对健康指标的影响比较
单独控制饮食时虽可降低总体重,但除脂肪组织减少外,肌肉等去脂体质(FatFreeMass,FFM)也会丢失,静息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Rate,RMR)也可能降低,使机体的基础能量需要减少,即可在低水平上建立新的能量平衡,使机体储存脂肪的消耗也较少;因此,单纯限制饮食使体重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体重下降的速度减慢或不再下降。如果要使体重维持在已降低的较低水平或使体重进一步降低,需要摄入能量更低的膳食,而极低能量膳食中的营养素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对健康有损害。体重的频繁波动有害于健康。在维持能量负平衡的条件下,体力活动或运动能维持RMR不降低或降低较少,能消耗更多体脂,并多保留FFM,适当控制饮食加体力活动有利于长期保持减重后体重不反弹。
要使肥胖者提高体力活动量,就需要提高他们对体力活动或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需要使他们对进行的体力活动产生兴趣。只有体力活动或运动的内容和方式可行,才能够持之以恒。以下几点比较关键:
6.4.2.1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男、女分别为4.8-7.0和3.3-5.1千卡/分钟,而低强度活动则分别是1.9-4.6和1.4-3.2千卡/分钟。如用心率来大致区分,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的心率为100-120次/分钟,低强度活动时则为80-100次/分钟[20-22]。
如希望在1个月内减体重4公斤,即每周计划减体重1公斤,则需要每天亏空能量约1100千卡,其中通过增加运动量以消耗550千卡,即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2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3-4小时。
如计划在1个月内减体重3公斤,则每周需减体重0.75公斤,即每天需要亏空能量约800千卡,其中通过运动增加消耗400千卡,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5-2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2.5-3.5小时。
计划在1个月内减体重2公斤,即每周减体重0.5公斤,则每天需要亏空能量约550千卡,其中由体力活动增加消耗300千卡。最好每天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1.5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2-3小时。
计划在1个月内减体重1公斤,即每周减体重0.25公斤,则每天需要亏空能量约为270千卡,其中由增加体力活动量每天消耗150千卡。每天至少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约2小时。
肥胖者对体力活动量的安排应根据其体能、年龄和兴趣等因素进行,可以某一项活动为主,再配合其他一些活动以达到需要亏空的能量。例如一个肥胖患者,女性,35岁,身高1.56米,体重64公斤,BMI为26.3,计划将体重减轻至58公斤,即需要减体重6公斤,并拟在2个半月内达到减体重目标,每月减体重2.5公斤,每周需减体重0.625公斤,则每天需要亏空能量670千卡,由增加运动量以消耗能量350千卡。为其设定的活动处方是:在原有活动量的基础上每天增加散步30分钟(消耗能量100千卡),骑车上下班30分钟(消耗能量180千卡),下班回家后带孩子玩15分钟(消耗能量75千卡),1天通过增加活动消耗能量355千卡,其余的能量要通过减少能量摄入(315千卡/日)来解决。
另一名男性肥胖患者计划1个月内减轻体重4公斤,每天需要亏空能量1100千卡,1天需要从增加活动量来亏空550千卡。为其增加活动量的处方:在原有的活动基础上每天增加游泳30分钟(消耗能量250千卡),快走30分钟(消耗能量150千卡),打羽毛球30分钟(消耗能量150千卡)。
可以用能量消耗相等的或相似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来取代或交换,例如游泳可与慢跑、跳绳或骑车交换;打羽毛球可以排球、网球或跳舞来代替;快走可以打乒乓球、慢速度游泳或骑车来取代(表5)。
表5各种运动和体力活动30分钟的能量消耗
6.4.2.3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
实施运动计划过程中,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避免过量,以预防急性和慢性肌肉关节损伤,过量的运动负荷会使免疫功能下降。对有心、肺疾病或近亲中有严重心血管病史者,在决定进行剧烈活动前,最好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在剧烈活动前应有充分的热身和伸展运动,逐渐增加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可改善心肌氧供应,增加心脏的适应性;运动后要有放松活动,让体温慢慢下降,使肌张力逐渐降低,以减少肌肉损伤和酸痛的机率。
如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心跳不正常,如出现心率比日常运动时明显加快、心律不齐、心悸、心慌、心率快而后突然变慢等。
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
特别眩晕或轻度头痛、意识紊乱、出冷汗或晕厥。
严重气短。
身体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
一时性失明或失语。
医疗保健人员应协助肥胖病人制订规划并支持和指导减肥措施的执行。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肥胖者的肥胖史,曾做过哪些处理?减肥措施受到过哪些挫折、存在的问题,以及肥胖症对其生活有何影响,以示对病人的关心;应向肥胖症病人说明肥胖对健康带来的可能危险,建立共同战胜肥胖症的伙伴关系。应让病人采取主动、积极参与制订改变行为的计划和目标,不能由医疗保健人员单方面决定。
制订的减重目标要具体、并且是可以达到的。例如在制定体力活动目标时,以"每天走路30分钟或每天走5000步"代替"每天多活动点"。建立一系列短期目标,例如开始时每天走路增加30分钟,逐步到增加45分钟,然后到60分钟。膳食脂肪占总能量的百分比由原来的35%下降到30%,再逐步下降到28%-25%。对病人的监测有助于评价病人的进步,在前一阶段结果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如何实施进一步目标的信息。与病人保持经常联系,关心和帮助病人改变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大多数肥胖症病人在认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后,在医疗保健人员的指导下控制饮食量、减少脂肪摄入,并增加体力活动,常可使体重显著减轻。但由于种种原因体重仍然不能减低者,或行为疗法效果欠佳者,可考虑用药物辅助减重。如果有的肥胖病人因担心增加体力活动可能加重原有的疾病或使病情出现新的变化,也有必要采用药物辅助减重。
6.4.4.1用药物减重的适应症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BMI≥24有上述合并症情况,或BMI≥28不论是否有合并症,经过3-6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可考虑用药物辅助治疗。
6.4.4.2设定药物减重目标
比原体重减轻5%-10%,最好能逐步接近理想体重。
减重后维持低体重不再反弹和增加。
6.4.4.3减重药物的选择
肥胖的病因可能因人而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不同。过去曾有人用中枢性作用药物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和芬特明(Phentermine)等降低食欲,由于芬氟拉明对心脏瓣膜损害的副作用得到证实,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禁用。目前我国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尚未对此作出决定,但卫生部已规定在保健食品中禁止加芬氟拉明。目前在我国使用较多的减重药有:
(1)中枢性作用减重药
(2)非中枢性作用减重药
表6常用减重药物的用量、作用及副作用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因肥胖而致疾病危险性增加的患者,而不应该用于美容的目的,对于低危的肥胖者应首选膳食和运动疗法。如果在用药物减重治疗的最初6个月内有效,可以考虑继续使用。但必须记住,药物只是全面治疗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在前述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用药物辅助减重才能收到较好效果。药物能辅助肥胖症患者更好地依从其膳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方案。
手术治疗仅适合于那些极度肥胖或有严重肥胖并发症的病人。对BMI>40的极度肥胖病患者,或者因肥胖症引起心肺功能不全等而使用其它减肥治疗方法长期无效的患者,经过慎重选择的病例才可以考虑以外科手术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包括胃肠道手术和局部去脂术。胃肠道手术包括小肠旁路术、胃成形术、胃旁路术、胃内气囊放置术等。通过切除部分小肠以减少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以减少对摄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或者通过缝合和充填胃空腔以减少胃容量、增加饱腹感,以预防一次性食物摄入量过多。这些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进食后呕吐、手术后伤口感染、吻合口开裂、吻合口瘘、褥疮、肠梗阻、肺栓塞、血栓形成等。由于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切除小肠必然会引起各种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术后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消化不良、脂肪泻、肝脏疾病、胆石症、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维生素(维生素A、B、D和叶酸等)缺乏、微量元素(铁、锌)缺乏和泌尿系结石症等。
无论是胃肠道手术还是局部去脂术,都需在有专业水平的医院中进行,不是任何医院和任何医生都能作这种手术的。对大多数肥胖患者应当反对他们去进行手术治疗,尤其反对没有适应症而盲目进行手术治疗,合理饮食和运动加上规范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佳的选择和基本原则。
许多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为了加强营养而摄食过多,在这一阶段由于内分泌的生理性变化而使机体对能量和脂肪储存能力加强,有些妇女在孕期和产后体重增加较多,并且在产后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坚持母乳喂养和合理营养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而且可能是预防妇女产后肥胖的有益措施。
妇女在进入中年以后,往往由于生活比较安定、家庭负担减轻、内分泌发生变化(如更年期以后雌激素分泌减少),体脂蓄积增加而发胖。一些调查发现我国一些大城市中老年女性的超重率高达40%。肥胖妇女中骨关节病和胆囊病的患病率较高,在反复减重和减重后体重反弹者中更为常见,值得引起注意。
超重和肥胖开始的年龄有愈来愈年轻化的趋势,老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症的比例也在增加。对体重超重尚未达到肥胖程度的老年人,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对他们的健康是有益的。对老年人不必过分强调减重,而防止体重继续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年人没有刻意限食而体重在继续下降,则应警惕有无潜在的其他慢性疾病。
许多长期吸烟者往往在戒烟后出现体重迅速上升的现象。可能由于戒烟后避免了香烟的尼古丁和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可能由于戒烟者常以吃零食来抑制烟瘾,因而摄入的能量相应增加。可以通过减少摄入热量和增加体力活动来预防在戒烟后体重增长过多。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大于因戒烟后体重的可能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戒烟后的体重上升往往是可以预防的。
附录
Ⅰ体重指数的测量方法
目前判断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常用的简单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体重指数(BMI)。BMI最常用于估计成人的低体重和超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及临床上,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用BMI较单用体重更能准确反映体脂的蓄积情况。
体重指数(BMI)=个体的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
在测量时,受试者应当空腹、脱鞋、只穿轻薄的衣服。测量身高的量尺(最小刻度为1毫米)应与地面垂直固定或贴在在墙上。受试者直立、两脚后跟并拢靠近量尺,并将两肩及臀部也贴近量尺。测量人员用一根直角尺放在受试者的头顶,使直角的两个边一边靠紧量尺另一边接近受试者的头皮,读取量尺上的读数,准确至1毫米。称量体重最好用经过校正的杠杆型体重秤,受试者全身放松,直立在秤底盘的中部。测量人员读取杠杆秤上的游标位置,读数准确至10克。
Ⅱ腰围和臀围的测量方法
腹部脂肪过多(中心性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脂肪过多比周围脂肪(如臀部和四肢脂肪)过多对健康具有更大的危害。腰围是临床上估计病人腹部脂肪过多的最简单的和实用的指标,不仅可用于对肥胖者的最初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判断减重效果的良好指标。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也可以指示脂肪的区域性分布,但腰围与臀围的比值对腹部脂肪累积程度和对某些疾病危险度的估计并不比单独测量腰围更灵敏。
腰围的测量方法是让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厘米,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腰围的长度,读数准确至1毫米。臀围是测量臀部的最大周径。
Ⅲ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体重指数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肥胖和超重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西方正常人群的BMI值分布及BMI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来考虑的。
IV不同身高和体重者的MBI及超重和肥胖分类图(按推荐的我国标准)
Ⅴ低能量膳食
V低能量膳食
几种主要食物类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
食物中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有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每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能量,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可产生4千卡能量。
Ⅶ不同活动/运动类型的能量消耗
已经算是个资深减肥者,从大二二十岁开始减肥,只是觉得大学里美...
说到我的减肥故事,就一定要从我初中的时候说起,因为初中之前我...
你还记得身边那个天天嘴上喊着减肥,腰围在一圈圈增长的“减肥达...
我是从2017年二月十二号晚上十一点二十八分想要减肥的,是真...
我是从小一直胖到大的,之前算是微胖,真正胖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
去年的4月15日,我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减肥。胖的...
我想我经历过胖子所有经历过的事情吧。初中的时候,我的体重就有...
其实,我是这样胖起来的。高三的时候,由于是走读,迫于高考压力...
我从小胃口都好,比一般小孩要稍微壮实一点,也不是胖的那种!进...
我不属于天生肥胖的人,在怀孕之前体重徘徊在114斤左右,胸围...
我是从今年4月13号开始减肥的,身高163,减肥前132,减...
减肥是一个要很强毅力的事情,当你看到周围的人能在你早早起来跑...
我曾经是名表演艺考生,各项专业都不错,平时测验成绩都很好,但...
17岁,我是个体重125公斤的胖子。到了新的学校,发现一到冬...
我是从去年开始就变胖的,最重的时候达到了196斤。本来我有一...
自我懂事以来,这一身晃悠悠的“外套”就如影随形的陪伴我成长。...
其实从万恶而又舒适的大学开始,我就成功抵达微胖界!刚入社会因...
2007一段失败的恋情导致整个人性情大变,整个人非常消极,整...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从小体重都比较重,因为个子也一直比较高,所...
减肥的三个月是我永远都忘不掉的,其中的苦乐只有坚持下来了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