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病占农村居民死亡的44.8%,占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41.9%,均位列第一。心脏是生命发动机,它的健康与否极大影响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和生命的延续。
以下十个日常生活中会威胁到心脏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猛起床
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容易出现血栓,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
所以,早上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起床。
2、暴饮暴食,只吃肉、不吃水果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就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会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食欲,因为一顿饱餐就有可能夺走一条生命。
长期饱食的人容易肥胖,如果运动不够,脂肪会越积越多,血管里容易形成脂质斑块,如果发生在心脑血管上,就会引起冠心病、脑中风。另外,牛肉、猪肉、羊肉等肉类脂肪含量高,会增加心脏疾病和血管动脉硬化的风险。
专家建议,每一餐的肉类含量不能超过10%,每天吃30%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降低20%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因为它们除了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C和K外,还含有大量可以“清理”血管的纤维和果胶。
3、大量喝酒或咖啡
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适量的酒精和咖啡能产生抗氧化物质,保护心脏,但过量饮用弊大于利,因为酒精和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因此不论是喝咖啡还是饮酒,都要有节有度。
正常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7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分别为250毫升、75毫升和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4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分别为150毫升、50毫升。
4、吸烟或被动吸烟
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的3倍。从现在开始戒烟,8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会减少到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戒烟1年后,患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死)的风险将会减少一半;戒烟15年后,各种风险和不抽烟的人一样。
5、用力解大便,便后猛起身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就会增加,容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