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青山一组数据看我国绿色成绩单断面国控地表水类水质污水处理厂

今天是六五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自然生态状况如何?一组数据带你看↓

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

生态环境部今天发布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

2023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0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59.9%;136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40.1%。超标因子为城市细颗粒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超标城市。

全国3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5.5%,与2016年83.1%相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3.1%,比202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平均为83.7%,比2022年上升0.7个百分点。

汾渭平原11个城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平均为67.4%,比2022年上升2.2个百分点。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全国共布设1734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覆盖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今天发布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2023年印发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23年我国实际监测的363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一到三类优良水质断面占89.4%,比2022年上升1.5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与2022年持平。与2016年相比,全国地表水一到三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由67.8%升至89.4%,上升21.6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由8.6%降至0.7%,下降7.9个百分点。

2023年,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共3119个国控断面中,一到三类优良水质断面占91.7%,比2022年上升1.5个百分点;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水质良好,松花江流域为轻度污染。

2023年,监测的23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中,一到三类优良水质断面占80.9%,比2022年上升0.9个百分点。

2023年,开展水质监测的209个重要湖、库,一到三类优良水质湖、库占74.6%,比2022年上升0.8个百分点。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轻度污染,丹江口水库水质为优。洱海、白洋淀水质良好。

2023年,全国监测的1888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中,一到四类水质点位占77.8%,主要超标指标为铁、硫酸盐和氯化物。2021—2023年,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主要用水区域水环境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2023年监测的889个断面中,有96.5%全年均达标,主要超标指标为锰、铁和氟化物,主要是天然背景值较高所致。

南水北调(东线)长江取水口水质良好,三峡库区主要支流水质为优。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明显提高

今天发布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近岸海域一、二类优良水质面积比例有明显提高。

2023年夏季,一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9%,比2022年上升0.5个百分点。

2023年近岸海域一、二类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85.0%,比2022年上升3.1个百分点;与2016年相比,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上升了12.1个百分点。

2023年监测的32个海水浴场每周开展两次监测。其中22个海水浴场监测时段水质等级为优或良。

海水重点增养殖区、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24个海洋重要渔业水域水体的主要指标监测浓度均优于评价标准。

2023年监测的24个海洋生态系统中,7个呈健康状态,17个呈亚健康状态。

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今天发布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2021年生态环境部采用生态质量指数EQI从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胁迫四个方面,对区域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2021—2023年,全国EQI范围为59.6~59.8,生态质量保持二类,表明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

2023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包括:

动物界69658个物种

植物界47100个物种

2023年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3万多平方千米。24个省区的27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15个优秀生态保护修复案例,确定第三批7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命名第七批10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THE END
1.污染场地调查模拟风险评估与管理平台此外,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模拟、地下水污染风险的评估方法对于污染场地的评价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场地调查评价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对于污染场地调查,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成果简介 (1)LNAPL污染物往往在含水层上部聚集,DNAPL污染物则趋向于在含http://crtps.jlu.edu.cn/ggyfpt/wrcddc_mn_fxpgyglpt.htm
2.环境科学概论水体污染调查报告(精选11篇)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饮用水安全,二是流域性环境治理,三是城市水污染治理。他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 技重大专项,要围绕国家环保目标,通过研究,提出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改善中国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v6thxr1.html
3.节能和环境治理领域)最新动态《目录》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成果13项。发布内容分为技术名称和技术简介两部分:第一部分技术目录中,每项技术由技术名称、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三部分组成;第二部分技术简介中较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的具体内容、应用的典型案例、技术咨询单位信息等。《目录》入选的技术经过第三http://www.xjcgzh.com/content-3-54-1.html
4.>>水污染治理案例示范工程运行能将废水中氨氮由8000-16000mg/L一步处理至10mg/L以下,处理出水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二时段一级标准。示范工程正常运行每年可减排高浓度氨氮废水24万吨,减排氨氮2900吨,减排重金属镍约4.2吨。 七、技术成果鉴定与鉴定意见 https://www.greenbr.org.cn/sjal/jsal/swr/swral/8a7beee86d705a33016e115bd7f6022d.html
5.佛罗里达理工学院XiangHe综述:MOF电化学水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简介 Xiang He 本文通讯作者 佛罗里达理工学院 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技术、气体吸附和转化、水修复、资源回收。 ▍主要研究成果 2019年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CU)获得了机械与核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工作,IF>8。 https://www.nmsci.cn/nmsci/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