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查研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集中报道校(院)新闻、部门新闻和地方校(院)新闻,宣传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大教学科研成果,聚焦校(院)改革建设进程,探索打造特色鲜明的融媒体新闻内容产品。

干部培训是党校最主要的职能,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多年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坚持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开设“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课程。“理论基础”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眼光”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等;“战略思维”方面课程主要包括“形势与任务报告”、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训练课程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党性修养”方面的课程贯穿于学习始终,主要包括党史国史专题课程、党性教育、党性锻炼等。

科研工作是党的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科研部是具体负责贯彻落实校(院)委科研部署的职能部门。党校科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支撑教学的基础性作用,致力于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致力于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党校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党校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坚持锐意进取,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自觉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办学规律和党校(行政学院)教研人才成长规律,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实施学术带头人特殊支持、学术骨干系统培养和青年英才个性化成长等子工程,统分结合、分类施策、特色支持,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引才用才育才机制,着力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新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形成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各类人才活力迸发的新格局。

对外交流合作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要致力于建成对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充分展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形象;建成培养全球治理人才队伍的主渠道,不断提升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国际交往能力;建成渠道广泛、内容丰富的国际资源平台,服务党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建成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涉外资源库,培养一支优秀的涉外师资队伍,形成一批高端涉外交流合作项目。

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络用户提供办公、学习、生活资源服务,包括图书文献、财务管理、生活信息服务等。

09:30

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回望历史,每当重要转折关头,我们党和人民军队总是通过大兴调查研究来寻找破解难题之道。可以说,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系统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文件,决定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历史反复证明,只要我们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如果忽视调查研究,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既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也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战役作战计划,指导了军事战争的胜利。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抓住了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1930年,为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写下《反对本本主义》,开篇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并得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结论。1938年,毛泽东同志写出《论持久战》,通过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的抗战必将取得胜利,但会是持久战,并指出其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应采取的方针政策。这些事实都充分表明,搞好调查研究对于取得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以决策需要为中心,使调查研究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

《方案》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良策。调查结束后,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研究,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增强决策的针对性。

加强调查研究制度化建设,既能使调查研究有规可依,又可使决策的科学性得到保证。一是坚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防止和克服决策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从程序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坚持领导机关调查研究工作制度,保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的常态化、经常化。三是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做到“身入”和“心到”基层,真正与群众交朋友,真正了解社情民意,达到“深、实、细、准、效”的标准要求。

如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使调查研究更好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

《方案》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进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同时,对待难啃的硬骨头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是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搞好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开展调查研究,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开局起步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为了起草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路线图——“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并亲自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各领域各阶层人士意见建议。编制期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20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活动,发放4000多份线下问卷。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网民建言……深入调研、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贯穿编制始终,保证了制定的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调查研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决策的前提保证,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新征程上,只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不断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更好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我们必须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围绕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我们就要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改善民生的科学决策,不断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才能为完成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THE END
1.做研究系列:如何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努力,可以逐步提升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终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1 深入研究领域 对研究领域有深入透彻的理解,熟悉最新研究动态,明确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价值性。深入研究领域是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基础。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https://blog.csdn.net/xw555666/article/details/135989709
2.提升科研能力的方法(精选6篇)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4145oxl.html
3.课题研究能力提升措施.pptx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影响01提高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水平:提升课题研究能力有助于提高研究水平,从而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具备高水平研究能力的研究者更容易在学术界脱颖而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为学术领域做出贡献。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提升课题研究能力有助于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0879764.html
4.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提高科研水平。五、总结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掌握查阅文献的技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磨练实验技能和提高学术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科研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487498808411209&wfr=spider&for=pc
5.加强调查研究提升能力水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做好调研事,能够为上级决策部署当好参谋,有力推动工作进程。 要清醒脑子,心在卒位,胸为帅谋。做好调研工作,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调研问题的重大意义,从实际工作出发,弄清楚调研目的,真正为上级决策当好参谋,建言献策。 https://m.dezhoudaily.com/p/1515463.html
6.以调查研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调查研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洪向华 杨润聪 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http://www.81.cn/zt/2023nzt/xxgcxjpxsdzgtsshzysxztjy/yw_244838/16228078.html
7.规范研究过程,提升科研水平没有端正的研究态度,规范的研究过程,扎实的研究水平,所有的教育科学研究就都会变成空中楼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研究过程,提升科研水平。 人尽其才 自强不息 图片:贾志军https://www.meipian.cn/37l3dnl2
8.周强:加强案例研究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引领,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工具和方法,积极创新机制,努力构建案例研究大格局,加强司法案例研究,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7/id/29385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