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在当前这种紧迫形势下,我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核心素养,也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共同的课题。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理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6、有害善性,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加强道德修养、改善环境,使善者更善,恶者改恶趋善。(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助益。历史以证明,无论是抛弃传统文化,还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课题研究,让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素质。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身。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主体人格
7、,寻找有趣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把育人主线贯穿于小学各学段,循着内引和外联的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2.研究方法(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对比法,文献法、调查法。(2)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3)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遴选传统文化经
8、典,阐释精神内涵。3.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18年6月到2019年7月结束,为期一年,根据研究情况,将实验研究工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9月)1、论证课题,写好研究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2、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3、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列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对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细分。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4月)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