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吸收的部位(小肠在吸收中的作用)。
神经调节(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尿液(正常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生理作用)。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红色,渗出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慢慢流出。按压伤口远心端(下方)止血
(3)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喷射状。按压伤口近心端(上方)止血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3)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4)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青春期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脂肪是人类的备用能源物质。
(3)蛋白质主要对细胞的生长发育、修复和更新起作用。因此青少年儿童和伤病员应该多吃奶、蛋、鱼、肉。
(4)水:约占体重60%-70%
(5)无机盐:
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6)维生素: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呼气则相反。
(2)吸气和呼气末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3)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运输氧。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送血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送血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由此可知:体循环是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输血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少量的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1)尿液的形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2)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3)排尿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1)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瞳孔:调节进入眼球光线强弱;
(2)晶状体的作用:折射光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的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脑和脊髓还有通往内脏器官的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的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有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谈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1)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2)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3)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
作用
症状
甲状腺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垂体
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
胰岛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1)结构: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2)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1)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外的韧带;
(2)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