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能区别铁和铁锈的区别,能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

提供给学生一块生锈的铁钉,一块不生锈的铁钉、电路检测器等其他生锈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样子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是很多,那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观察铁锈

1.(拿出一块生锈的铁钉和一块不生锈的铁钉),这两个都是铁钉,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颜色光泽硬度体积

2.师: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学生汇报观察的方法。

(1)利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空隙;(2)用手摸摸;(3)用锤子击打;

(4)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导电性能检测等。

3.我们怎样做这些对比实验?分组研究活动。

4.汇报:通过观察比较得出铁和铁锈的不同点,得出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

三、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在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

2.生汇报:铁器可能放在潮湿处易生锈,在干燥处则不易;涂油漆或电镀过的铁器不容易生锈,而在空气中的“裸”铁器则易生锈。

3.由此可见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每一小组来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吧?

4.小组设计实验。

5.讨论后学生总结:

(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我们想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变化;

(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我们猜测是铁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器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对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6.那如何证明这些可能性是否成立?

7.学生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设正确,则在干燥条件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设正确,则铁在水中并和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果第三个说法正确,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

8.学生经过讨论后,顺利地分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洁净的铁钉放于干燥的试管中,用塞子塞紧;

(2)取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用塞子塞紧,不留一点气泡;

四、课外延伸

课后继续观察,做好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剥一剥、尝一尝的过程中认识蚕豆颜色、外形、触感和味道;

2.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发现多种剥蚕豆的方法;

3.体验剥蚕豆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人手一只小碗;

2.煮好的蚕豆;

3.小毛巾一筐;

4.餐盘每组一只;笑脸盘每组一个;

5.白色小桌子,其上放置宝宝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蚕豆,引发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什么颜色?你看,像什么?(观察颜色,形状)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摸一摸,感觉怎么样?(鼓鼓的,表皮毛毛的)

2.引导猜测,想象里面藏着什么;

师:摸起来鼓鼓的,里面藏着什么呢?(神秘状,激发猜测想象)

3.认识操作材料;

师:究竟里面藏着什么呢?等会儿,韩老师请你们来剥一剥。剥开来,就知道了。

师:现在看看,桌上放了些什么?(一托盘蚕豆、小碗人手一个)师:猜猜空空的小碗用来干什么?(放什么?)(放剥出来的蚕豆)师:现在请宝宝搬小椅子到桌子边坐下。(按组先后)小脚藏在桌子下面,就开始剥。

4.指导宝宝剥蚕豆;

师:剥出来,是什么?什么颜色?

分组指导剥蚕豆的方法。(鼓励宝宝自己剥)

5.引导宝宝观察蚕豆宝宝,并与豆荚的表皮进行比较

师:摸一摸蚕豆宝宝,感觉怎么样?(滑滑的)师:蚕豆宝宝摸起来滑滑的,豆荚摸起来毛毛的。

6.引导宝宝尝一尝煮好的蚕豆;

师:这滑滑的,绿绿的.蚕豆,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

师:我带来了煮好的蚕豆,请你们尝一尝。

(拿出煮熟的蚕豆)师:小毛巾擦擦手,小勺子手中握,轻轻放进小嘴巴,啊呜啊呜真好吃!

师:蚕豆的皮皮放到笑脸盘中。(不然笑脸盘要哭咯)教师分发蚕豆到每组的餐盘中。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信息反馈】:

教学目的: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②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③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④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

见自测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一、导向:

1、导语:

运用多媒体播放或解释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揭示目标:

①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②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③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阐(chǎn)婵(chán)奠(diàn)辐(fú)

2、积累下列词语:

①潜意识②婵娟③共鸣④依赖⑤奠定⑥鉴赏⑦意境⑧跨越⑨狭义⑩广泛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

背景资料: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3、感知内容:

①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②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③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五、自测:

1、(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

2、(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六、自结:

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

1、初步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

2、初步感知儿歌。

教学准备:

母鸡、小鸡头饰,有口袋的围兜,自制鸡食(米、虫子),草坪、小河,音乐、录音机。

1、学小鸡走路。(适当的放音乐)

鸡妈妈带着母鸡的头饰、围兜,幼儿带着小鸡的头饰、围兜,学小鸡走路。

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鸡是怎样走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学。

老师:玩得好累呀,去找点吃的吧。(老师做出很累的样子。)

2、鸡妈妈带小鸡去找食物。

(在找食物的路上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小河之类的,让幼儿进行跳跃。)

母鸡带领小鸡跨过一条小河到草坪上去找食物,并让小鸡把啄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围兜的口袋里。

(注意在过小河时,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过去。)

在吃饱后,鸡妈妈带着小鸡坐在草坪上休息,并让小鸡说一说自己吃到了一些什么食物,并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在幼儿介绍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讲一下自己吃的食物是什么颜色的。对于个别幼儿还可以引导他们讲自己吃了几条小虫。)

3、带小鸡回家。

休息好之后,带小鸡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老师可以边念儿歌《吃成一个大肚皮》边回家。(注意念儿歌时可以配有一定的动作、音乐,增强活动的游戏性,从而再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学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儿歌《吃成一个大肚皮》的学习、巩固。

2、说一说小鸭子、小猫咪、小狗喜欢吃什么,并模仿他们的动作。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部分:不同的天气,生物预告天气,预测未来的天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及阅读与拓展。

2、不同的天气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们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天气情况。

3、生物预告天气是简单介绍生物中为什么能预告天气的道理,有很多生物都有比我们人类更早地知道天气的本领。让学生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儿歌等。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长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良好习惯。

4、预测未来的`天气是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利用课本第40页两幅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本地区当天的云层情况,尝试推测当地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1、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3、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4、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0xx年9月3日、4日的当地报纸。

2、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学生活动手册。

1、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没有关心天气的变化?你看过(听到)天气预报吗?

2、不同的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同学们知道的生活常识可真不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②当你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又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③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符号拿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展示)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④请同学们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或者长期记录)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科学活动:

香蕉{科学}

1、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2、品尝香蕉,知道多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

用黑色布透明的袋子包裹的香蕉五六袋(香蕉多为黄色,其中两三根是绿色的),擦手巾若干;垃圾桶。

1、以神秘的礼物引起兴趣。

教师手拿一个装有物品的黑色袋子,神秘地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些什么东西吗?

2、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1)教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自己用小手袋里摸摸,说说它们长什么模样,然后猜猜它们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3)出示香蕉,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

(4)鼓励幼儿用肢体表证香蕉的外部特征。

(5)教师:香蕉真可爱,有的弯,有的直。谁能将自己变成一根漂亮的香蕉呢?

3、剥香蕉,吃香蕉,认识香蕉肉的特征。

(1)教师:猜猜香蕉肉的颜色和皮的颜色一样吗?

(2)引导幼儿剥香蕉,然后品尝香蕉。(丰富词汇:软软的、香香的。)

(3)讨论吃香蕉的好处:水果可是好东西,多吃水果有助于消化,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香蕉就是水果的一种。

4、游戏“香蕉变变变”,自然结束。

游戏玩法:教师说“串串香蕉变梳子”,幼儿双手合十,放于头顶,弯腰,手与同伴相连;教师说“分开香蕉变小船”,幼儿与同伴手分开,弯腰;教师说“剥开香蕉变

花儿”,幼儿双手分开手心向上,做托盘的样子于体侧;教师说“咬一口---咬一口---,再咬一口---,最后咬一口---,吃完了”,幼儿不断下蹲,蹲到无法蹲下。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中摆放一些香蕉,引导幼儿自由观赏品尝。

2、结合学习儿歌《香蕉》,拓展对香蕉的认识。

教材分析:

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活动中幼儿们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操作等方式来了解大自然的声音,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本活动适合于大班幼儿。

1、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记录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努力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善于表达的科学精神。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杯子、碗、筷子、乐器、塑料物品等若干。

1、玩一玩。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你们想玩吗”然后让幼儿尽情地玩。

2、说一说。

让幼儿上来说“你是怎么玩的”并做示范。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

第二次选择不同的物体尝试玩。

3、画一画。

请幼儿把能发出声音的物品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画上笑脸。

4、讲一讲。

请小朋友讲一讲记录内容。

5、生活中的声音。

请幼儿讲述在生活中还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放磁带(美妙的声音、噪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6、结束。

《幸福拍手歌》

1.能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喜欢积极地观察和比较。

2.探索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以及物体滚动路线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箩筐若干、会滚动的物体:海洋球、皮球、薯片桶、一次性纸杯等;不会滚动的物体:各种形状纸盒、各种形状积木等。

一、第一次自由探索,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教师出示一皮球,问: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引出皮球的滚动(教师操作)。

2.除了球可以滚动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滚?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分类,如果提到球类的,教师抓住突出点“除了球类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滚?”,如果提到自己,“是的,我们自己借助自身的力量也可以滚”等)

3.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玩具,有一些是会滚动的,有一些是不会滚动的,我们一起去玩玩,试试哪些东西可以滚动,桌子上有两个箩筐,你玩好后,请会滚动的放在打勾的箩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在打叉的箩筐里。

提出操作要求:桌上的每样东西都要玩一玩,大家轮流玩,玩的时候请到桌子后面空的地方玩,不要到前面来,注意安全,可以吗?玩好后告诉老师你的发现。

4.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并且在快结束的时候提醒幼儿将会滚动的和不会滚动的物体分放在两个箩筐内。

提问:

(1)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不可以滚动?为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拿这个物体进行滚动,验证此物体是否可以滚动)

(2)教师拿皮球和方形积木让幼儿进行形状上的比较,从而得出物体滚动的条件,教师小结:会滚动的'物体,每个边摸起来都是圆圆的,没有角。(当幼儿回答不出答案时,教师请幼儿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二、幼儿第二次自由操作,发现物体的形状与滚动的路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将不会滚动的物体拿走,每桌放2个海洋球、2个杯子、2个薯片桶)。

1.师:这些都是会滚动的东西,如果我们轻轻的一推,它们滚动的路线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待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幼儿自由去探索,教师指导。

(1)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它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子的?(直线、绕圈、方向不定)请回答的幼儿上来验证自己的说法。

(2)每说到一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小结:像杯子这样,有一边大一边小的圆形的物体叫做圆锥型,圆锥型的物体不管你往哪边推,它的滚动路线都是绕圆。像薯片桶这样上下两个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叫做圆柱体,它的滚动路线和球型的是一样的,都是直线。

三、延伸活动:

师:刚刚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物体都会滚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滚动呢?滚动有什么作用?滚动让我们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回家去找一找,试一试吧!

活动目标

1、乐意发现四季的变化。

2、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季节特征,四季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循环交替的。

3、能根据图片上的特征分辨四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四季循环”图片;“四季”组图;《四季童谣》儿歌视频。

纸面教具:《错误的四季》。

材料准备:笔。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知道四季的排列及交替顺序

——现在是什么季节?

——一年之中一共有几个季节?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四季主要的季节特征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知道哪一张图片画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象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儿歌视频,请幼儿欣赏视频。

发放教具鼓励幼儿按四季找出错误的季节特征

——每张图上都有错误的季节特征,请你们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1、经过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名称及材料。

2、幼儿经过实践活动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1、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麻袋等)。

2、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鱼、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条。

一、幼儿经过玩口袋,认识了解各种口袋的名称及材料。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2、幼儿认识各种口袋。

3、幼儿根据材料的不一样为口袋分类。

二、操作活动:尝试了解口袋的用处,并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口袋的用处。

2、幼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口袋装物品,并记录自我的尝试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口袋的功用。

4、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THE END
1.高中化学实验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1080视频加载失败 百之灵 815粉丝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化学资源 00:36化学仿真实验 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 00:32化学仿真实验 钠在氯气中燃烧 00:11化学仿真实验 氖原子 00:12化学仿真实验 镍原子 01:02化学仿真实验 氢氧化铝的两性 00:46化学仿真实验 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实验 https://www.163.com/v/video/VIF4KPB93.html
2.某同学做了一个有关铁生锈的趣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某同学做了一个有关铁生锈的趣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ec02447176d67048adf73eb7a704628.html
3.设计铁生锈的实验。而如果要减少铁的生锈,则可以从实验的结论出发,任意切断生锈条件中的一个便可。如把铁上面涂上油漆,便切断了铁和空气的接触。而把一些铁制品如菜刀等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则可以切断铁和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根据实验结论,我们便猜想海南岛的铁应该比吐鲁番的铁更容易生锈。而经过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098939.html
4.《铁生锈了》教学反思《铁生锈了》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一周,发现铁生锈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铁生锈的视频,知道铁生锈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对我们产生的经历损失。学生现在接触的很多物品都是不锈钢的,所以对于铁生锈的了解不是很多,因此通过图片让他们知道,铁生锈还是非常不好的https://www.jianshu.com/p/08b42ac3eecf
5.探究方案:探究铁生锈的原因.docx探究方案: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研究的问题: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实验材料: 3 个盘子、 3 枚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2、把一枚铁钉https://m.taodocs.com/p-578507114.html
6.六年级科学《生锈与防锈》教学设计.docx教学流程观察比较一一分析判断一一推理归纳一一表达交流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视频,铁钉、烧杯、清水、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情境出示课本图问题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 目的引出探究活动。 ⑴⑵ https://www.mayiwenku.com/p-35170917.html
7.铁生锈了教学设计13篇(全文)能区别铁和铁锈不同,能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图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了锈的铁制品(生锈的锁、生锈的铁管、生锈的铁栅栏) 视频资料:实验:铁生锈了 演示实验材料:铁钉生锈实验 分组实验材料: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b486rcp.html
8.热点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给已经生锈的铁头喷上银色的油漆 经过这样简单翻新的绝缘子 质量无法保障 容易被直接击穿、把线拉断 公司负责人介绍 这些带着安全隐患的绝缘子 还有相当一部分 通过各种方式流向电网工程 破解版App 成永不消失的追踪器 如今,各种破解版App很受欢迎 不少消费者贪图便宜 https://www.fjtv.net/folder331/2023-03-16/4800196.html
9.铁生锈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eA. 米勒实验证实了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 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单选题】厨房的烤炉和烤盘要随时清扫,必要时可用( )擦盘,以防生锈。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视路的起点部位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5399a2b20a7432b90617c2b4276c251.html?fm=bd30b8678feb49edc2e9f493fd63ee270c
10.铁的性质化学教案(精选6篇)3.通过一组铁生锈的家庭实验:分析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可以把书上的演示实验改进,如加热试管可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剂。也可只做一个生锈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个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以前研究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思维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uhqgu0i.html
11.九年级全册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活动: 学生拍有关身边钢铁制品的照片,准备介绍铁制品的用途、使用时间、环境等;调查身边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教师准备活动: 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录制演示实验视频; 准备1-2件常见的铁制品;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https://zhuanlan.zhihu.com/p/154016609
12.粤教粤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新知讲解作出假设 观察铁生锈现象,了解铁制品周围的环境条件,推测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新知讲解我认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作出假设我认为铁生锈与水有关。我认为铁生锈与水、空气都有关。新知讲解制订计划 根据假设 ,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参考以下要素制订完整、具体的计划,形成实验方案。1、选择合适的器材。2、根据探究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30/600323411400523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