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3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2019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本次活动目的在于提醒公众重视睡眠,预防疾病,留住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国人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等协会领导、本次活动的支持企业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吉林贝多芬科技有限公司领导、还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睡眠医学方面知名专家及各界嘉宾、媒体共计百余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表示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在全国开展大型义诊,提高公众对睡眠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每年举办的睡眠医学学术年会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睡眠医学学术会议,获得了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睡眠医学专家巡讲活动,已成为规范化的品牌活动,为提升我国基层医生睡眠疾病诊疗水平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飞利浦大中华区睡眠与呼吸医疗事业部孙亮总经理代表协办企业予以致辞。他表示,飞利浦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睡眠事业发展,协助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对中国睡眠医学事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在会上,《我国成人和儿童睡眠疾病患病与诊疗状况报告》正式对媒体公布。报告显示,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的社会生态和老龄化加剧均影响着国民的身心健康,使睡眠障碍患病率日益增加。国内学者在睡眠障碍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发现:
1、据2018年3月山东省睡眠呼吸疾病发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成人打鼾患病率21.2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7.31%。儿童打鼾患病率13.9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3.66%。
3、睡眠障碍和痴呆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教授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荟萃分析发现,睡眠障碍是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在不同种类的痴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一致,失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睡眠呼吸障碍可同时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该研究揭示了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与痴呆的密切关系,强调老年人的睡眠障碍要尽早干预和治疗,以防止痴呆等更为严重后果的发生。
6、婴幼儿频繁夜醒(如每晚醒来3次及以上)者其认知发育水平比睡眠正常的同龄儿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和香港大学ShirleyXinLi教授研究团队对1102名2-30个月健康婴幼儿的睡眠和认知发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婴幼儿频繁夜醒(如每晚醒来3次及以上)会影响其认知发育水平。我国80%-90%的婴幼儿夜晚都会醒来至少一次,说明夜醒的问题在我国健康婴幼儿中也十分常见。
7、孕晚期及产妇的睡眠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3.2%、75.11%,孕晚期睡眠紊乱会增加产后睡眠紊乱发生风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王广海副研究员研究团队的纵向前瞻母婴队列研究,对262名母亲在孕晚期、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以及36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睡眠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3.2%、75.1%、48.8%、49.2%、41.6、34.6%、37.3、31.7%,呈倒U变化。
10、REM期睡眠减少与儿童的神经认知行为障碍有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刘大波主任研究团队对616例睡眠呼吸障碍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REM期睡眠减少与儿童的神经认知行为障碍有关,REM期睡眠具体减少到10%以下有特殊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11、睡眠对于脑信息处理、情绪加工、脑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时杰课题组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朱露莎课题组合作,研究人员在浅睡眠期无干扰地轻声播放某些零食名称,可以选择性地改变人们对这些零食的偏好,使得他们醒来后愿意多付近10%的价钱购买这些零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状态下播放零食名称所诱发的低频脑电震荡活动(delta波和theta波)可以有效地预测清醒后偏好改变的程度。
新闻发布会上还举办了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飞利浦伟康公司协办的“2019年世界睡眠日全国义诊活动”启动仪式。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400余家医院将在3.21“世界睡眠日”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为社会上更多有睡眠诊疗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提高公众的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