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是个人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分,较2022年降低了5.16,较2021年降低了2.17,为近三年睡眠指数新低。
经济越发达,越不能好好睡觉?
睡眠指数的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行为、睡眠环境。2023年睡眠环境指标分为66.97分,在三个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其次是睡眠质量指标(66.71分),睡眠信念和行为指标得分最低(54.27分)。从变化幅度来看,睡眠信念和行为指标的变化幅度最小,相比2021年下降了0.46分,相比2022年下降了2.28分;而睡眠质量指标的变化幅度最大,相比2021年下降了4.80分,相比2022年下降了7.51分。
事实上,居民睡眠状况的好与坏应从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两方面来衡定,同时睡眠质量的高与低更取决于人们的平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睡眠环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智能手机的影响。报告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拓展社交、娱乐和学习方式的同时,带来了手机过度使用和可能增长的手机成瘾问题。相较2021年和2022年,人们在2023年睡前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致使睡眠拖延现象更多了。
在睡眠环境方面,2023年被调查者表示对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关系满意度有所下降的同时,并认为家庭环境和居住环境也进一步变差。报告指出,居民睡眠状况想要得到改善,还需要从改变睡眠信念和行为、改变睡眠环境入手,单纯增加睡眠时长的作用不一定明显。
多管齐下,改善睡眠质量迫在眉睫
报告指出,为了改善睡眠质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助眠产品,不少消费者期待愈发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睡眠。调查显示,家居类助眠产品比如床垫、助眠枕等需求最大,其次是睡眠环境类产品、睡眠保健类产品,而更多消费者对于智能床垫的放松按摩、多角度睡姿、舒适唤醒等功能需求最为迫切。
以家居类助眠产品(床垫)为例,报告显示,有69.45%的被调查者愿意使用助眠放松按摩功能,占比最高;其次是多角度睡姿功能;随后依次是舒适唤醒功能、人体健康体征监测功能、助眠音频(与呼吸同频)功能、空气弹簧自适应调节功能。此外,被调查者对脑波控制灯光开关功能的需求最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以“致力于人类的健康睡眠”为使命的科技睡眠品牌,喜临门在连续12年开展中国睡眠指数调查研究的同时,就不断提升以床垫为核心的睡眠产品科技含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睡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