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安全教育记心间,不做危险事情,不去危险地方。
第二条文明举止伴我行,学礼仪守规矩,讲公德遵秩序。
第三条高高兴兴进校园,牢记按时到校,进校遵守秩序。
第四条升旗意识要庄重,尊重国旗国歌,唱国歌打敬礼。
第五条体育锻炼要积极,两操认真到位,在家坚持锻炼。
第六条预备铃响进课堂,准备学习用品,安静等候上课。
第七条上课纪律很重要,认真听多动脑,合作学效果好。
第八条课间活动讲安全,不奔跑不打闹,十分钟要记清。
第九条文明用餐素质高,节约粮食重要,用餐卫生做好。
第十条热爱劳动是美德,值日生勤打扫,保干净靠大家。
第十一条放学路队要整齐,不拖沓不嬉戏,与家长要约好。
第十二条回家作业第一项,帮家长做家务,多看书少游戏。
第十三条集体主义要记牢,守纪律尊秩序,积极作做争荣誉。
校规解读:
1.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避险知识,学习安全教育平台知识要认真,遇到危险事情不慌张,及时给家长、老师汇报。
2.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靠右行走,不走机动车道,横过马路观察路况走人行横道;12岁以下不骑自行车,16岁以下不骑电动车;不乘坐超员车、酒驾车、车况不好的等安全隐患车辆;乘坐车辆不把手、头伸出窗外,扎好安全带。
3.外出游玩要谨慎,听从家长嘱咐,不私自到水塘(水沟、水坑)等危险水域游泳,不私自到铁路、工地、荒废院落等危险地方游玩。遇到火灾、人员溺水等危险情况不要盲目上前施救,要学会呼唤、报警等救援措施。
5.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奔跑,不打闹;不在教室内、走廊、厕所、台阶等人多的地方或危险区域奔跑打闹、推搡、拥挤;不在跑步、走路时回头说话、打闹;小心关门,要注意身后有无人员跟随;不将身体探出窗外、栏杆外。
6.不携带刀具、打火机等危险物品进校园;不乱动电源开关。
7.上学要穿合适的衣服和鞋子;体育课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经老师允许不私自使用体育器械;不用卫生器具、书本、笔和同学打闹。
8.在家按时吃饭,不购买食用三无食品,不去卫生脏乱的地方就餐;不带零食进校园。
9.疏散演练要认真,不在演练中嬉笑打闹。
10.防疫要求记心间,戴口罩,勤洗手;身体不适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
11.不打架,不骂人,和同学发生矛盾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遇到抢劫、勒索、恐吓等欺凌情况,机智躲避,勇敢揭发,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
1.语言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在教学楼内大喊大叫。
2.行为文明。严禁对同学做推搡、拉扯、拥挤、磕绊等危险动作。
3.待人有礼貌。在校见到老师或客人主动敬礼问好。
4.对待同学团结友爱。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指责同学,不说侮辱同学的话,不欺负同学,不强迫、威胁同学为自己做事情,和同学有矛盾要主动报告老师,服从老师教育。
5.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钱物。不能勒索同学的钱物。
6.诚实勇敢。不说谎话,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能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正;要愿意把心里话告诉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受到欺负不害怕,要报告给老师。
8.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垃圾分类放到垃圾桶,发现垃圾主动捡起放入垃圾桶;值日劳动要积极负责;自己的桌椅、抽屉要擦拭整理整洁。
9.遵守公共秩序。不在景区、博物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和打闹;上下车辆按顺序,能给老人、师长、病人主动让座;购物(票)、乘坐公交车要排队。
10.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爱护学校物品,轻拿轻放;爱护校园不攀折花木;进入微机室要穿鞋套;爱护学校图书;爱护课桌椅不乱写乱画;门窗要轻开轻关。
11.养成节约好习惯。节约用水,主动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电,主动关闭用不到的电源;节约用纸,使用反面做练习;节约粮食,坚持光盘行动。
1.诚信守时,按时上学不迟到;有事、有病让家长给老师请假。
2.进入校园要排队。沿规定路线行进,不允许在队伍中打闹、吃东西;进校要走测温通道。
3.每天进校要佩戴红领巾(夏季佩戴队徽)、小黄帽和口罩;上学不带手机。
4.入校后发现忘记带学习用具等物品,不允许私自离校返回,必需品要联系家长送来学校。
5.不允许携带刀具、火源、恐怖或危险玩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6.早到校的学生服从值班老师管理,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1.升旗仪式一律穿校服。
2.升旗仪式集合迅速,队列整齐;不在队伍中说话。
3.升旗仪式中不嬉笑,站姿挺拔,敬礼标准。
4.唱国歌声音响亮,节拍正确。
5.只要听到国歌响起,看到国旗升起,都要停下面朝国旗,唱国歌,打敬礼。
1.出操前在教室门前站队。要做到快静齐。
2.将队伍带到指定位置。行进行间不允许讲话、打闹。
3.因病不能出操,必须请假,得到老师允许后,在老师指定位置等候。
4.操作要认真。动作到位,不允许在队伍中说话打闹。
5.大课间活动结束,列队带回。
6.眼操认真做,动作要规范;不在做眼操时睁眼、讲话。
7.要制定在家锻炼计划,坚持完成体育锻炼作业。
1.预备铃响后,迅速回教室坐好。整理学习用品,放在课桌左上角。
2.准备完毕,静候老师上课。
3.在功能教室上课或上体育课前,要在教室前站队,不讲话、不打闹。
1.老师进入教室,班长发出“起立”口令,师生问好,老师示意后方可坐下,问候不拖长音。
2.上课坐姿端正,站姿挺拔。不趴在桌子上或歪扭身子,不躺在椅子上,做到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3.发言要举手,老师允许后方可起立回答,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4.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
5.上课要专心听讲,不玩笔等物品,不私自讲话。
6.讨论问题要积极,不能大喊大叫。
7.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在专门的本子上。
1.下课铃响起,听从老师指示,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发出“起立”口令,师生再见后方可有序离开教室;尊重老师,态度认真。
2.出入教室不争抢,不奔跑,关门时要看身后是否有人。
3.下课后先上厕所。上厕所时不奔跑,不拥挤。
4.课间不做剧烈活动,不做追逐打闹活动。
5.值日生及时擦黑板,整理讲台。
6.课后及时记录作业。
7.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品。
1.讲究卫生,饭前洗手。
2.领餐排队,要说“谢谢”。排队中不讲话,不打闹。
3.用餐文明,不敲打餐具,不讲话。
4.爱惜粮食,不挑食。
5.餐后整理卫生,服从老师管理。
6.爱护他人物品,不允许私自动、拿配教室中其他同学的物品。
1.值日生要有责任心,及时清倒垃圾,卫生器具摆放整齐。
2.打扫卫生要积极,不拖沓。
3.保持卫生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
4.在功能教室上课要爱护公物,上完课后带走垃圾,主动摆好桌凳。
5.放学后,值日生离校前主动关闭门窗,并给老师报告。
1.放学离校要站队,并有秩序离校,不在队伍中打闹。
2.放学后要尽快离校回家。不在校内外逗留,不在放学路上打闹、围观、闲逛。
3.家长未及时来接,要及时报告老师,在校门内等候。不跟随陌生人离校。
1.放学离校后必须马上回家。
2.回家后先做作业。完成作业要认真,书写规范不了草应付,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3.外出要给家长请假,并说明去哪、干什么、和谁一起、什么时候回家。
4.在家要干适当的家务。
5.在家不玩手机、电脑游戏,多看有益的书籍。
6.睡前要进行个人物品整理,按照课表准备好书本,对照作业本整理好第二天上交的作业。
1.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训练队,为班级为学校争光,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优点。
2.集体活动遵守秩序,服从安排,不打闹,不逃避。
3.集体活动时有事要报告,不私自离开集体;身体不适要及时告诉老师。
手机入校申请、使用制度
第二条手续办理与承诺
1.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家长签字同意,报班主任登记。
2.学生手机号应在班主任处准确登记。
3.承诺遵守本规定的各项条款,文明使用。
4.学生将手机统一放入“手机保管箱”妥善保管手机,因不遵守规定手机被没收者,由学生本人自行负责。
5.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更严禁将手机带入课堂。
6.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所引发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学校拥有适当惩罚的权利。
第三条使用规定
1.学生离校时到政教处领取放置在“手机管理箱”中的手机。
2.手机管理期间,学生如有事情需要与家长联系,可联系班主任,用班主任手机进行联系。
学生睡眠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制管理等工作要求,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并优化学生睡眠管理,探索科学有效的睡眠管理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睡眠管理做具体方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睡眠管理的重要意义
睡眠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文河
副组长:刘芳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睡眠的布置与实施
2.学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睡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睡眠动态。
3.全校班级开展睡眠专题班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睡眠的管理与监督
四、加强监管,优化睡眠管理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如因特殊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用时过长,晚上9:00还未完成当天作业,家长可以以书面说明的形式给老师留言,暂时不做作业,安排学生及时就寝,以免耽误第二天的学习;教师可在第二天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后,酌情安排学生完成前一天的作业。
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
学校将班级睡眠开展情况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将学生睡眠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
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规定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毒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不得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各级部各班要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使书香活动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级部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做好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副职任副组长,成员全体参与,成立工作组,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压实责任链条,做到人人有责,各司其职。
组长:张文河
副组长:姚丽
成员:全体教师
二、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
三、强化措施,上好两操
2.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情况,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学校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强占体育课。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的必经之路。
(1)课间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由班主任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操顺利开展。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课间操检查评比,由组长打分后公布成绩。强化学生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含义。
(2)班级体育锻炼
(3)体育竞赛
学生作业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实施办法》的精神,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业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实施的意义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每位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作业,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业督查领导小组
副组长:刘芳
组员:各教研组长及班主任
二、具体措施
1.作业的布置与实施
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配置要有梯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团队自主编写作业,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和重在合作体验的项目性作业;鼓励音乐、美术、体育及科技等学科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2.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1)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批改采用A、B、C、D等级制,及时、逐词、逐句、逐题批改作业,批改要用统一的批改符号,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该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同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省改进教学过程。一、二年级要在校内指导学生完成书面书写作业,三到六年级尽量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
(3)加强作业讲评的针对性。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作业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加强拓展和延伸,突出作业中难点的处理,疑点的解惑,关键点的拓展。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4)作业的控制与审核。加强作业质量监督。学校学科备课组长对作业质量进行把关,审查难易程度和配置梯度,形成每日备案。教导处定期统计和分析各年级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质量及批改情况,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要存档备查。
加强作业总量监控。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审查与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做好班级每日作业总量汇总,及时提交学校教导处备案。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三、加强监管,优化作业管理的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校本特色的作业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抓规范要求,从制度上规范教师和学生作业的行为,建立作业审查每日备案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批改讲评制度等,从作业的数量、针对性、批改反馈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规范。形成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的班级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能做到学科平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并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反馈。
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学校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甚至继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师,将在校内进行批评教育,并视实际情况予以师德考核降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