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6日报道日媒称,总部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提出了世界上潜水最深的新型载人潜水调查艇“深海12000”的构想方案。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月25日报道,包括驾驶席周围将使用强化玻璃等,新型潜水调查艇将采用多种最新技术。该艇有助于资源探测以及深海生物调查,目标在2020年代后半期完成研发。
“深海12000”的构造可承受水深1.2万米的水压,这一数字超过水深1.0911万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海渊。现今使用的“深海6500”可潜水6500米,驾驶员乘坐部分为钛合金制,艇上仅有极小的窥视窗。但“深海12000”的这一部分将使用直径约2米、厚约5至10厘米的强化玻璃,大幅度改善观察范围。
此外,船外的机械探测器顶端将安装传感器,驾驶员可感受通过手套抓摸探测物时的触觉。艇内还将配备有休息空间和洗手间,可供6人最长潜航2天。但另一方面,玻璃表面上的极小伤痕都有可能导致潜艇损坏,所以强度的确保等将成为研发的关键。
现在世界上法国和俄罗斯已拥有可潜水6000米、中国已拥有可潜水7000米的载人潜水调查艇。日本的“深海6500”已有25年的历史,下一代调查艇的研发将成为日本的一大课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马里亚纳海沟的位置
【延伸阅读】日本防卫省提议日澳联合生产新型潜水艇船体
中新网1月6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日本防卫省向欲引进新型潜水艇的澳大利亚提议,双方应开展潜水艇船体的联合生产。日本方面设想两国联合开发潜水艇所使用的特殊钢材和声波吸收材料技术,船体的组装则以合同承包的方式进行。澳大利亚一方也表示出积极的态度,如果达成协议的话,将首次与他国合作生产潜水艇。据悉,2015年内达成正式协议的可能性很大。
澳大利亚现役的6艘潜水艇在不断老化,澳方计划在2030年左右开始引进12艘新型潜水艇,并在15年之内确定合作的对象国。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新锐潜水艇“苍龙”号,其续航距离被认为具有大范围巡逻的可能性,且航行具有静音性,目前双方正在寻求合作。新型潜水艇将搭载美国战斗系统,日美澳3国计划将其用来对抗亚太地区海洋权益日益扩大的中国。
日澳两国迄今为止,正在利用日本技术开展包括潜水艇在内的船舶的流体力学领域的共同研究,以及减低船舶因水的阻力和螺杆所产生的噪音等方面的研究。日本虽然在向澳大利亚提供全面技术方面很慎重,但却认为利用同澳大利亚共同研究的成功,开展船体材料等方面的联合开发,对提升日本国内企业的生产力很有益处。
日本政府于2014年4月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虽对满足一定条件下的武器实行了解禁,但可出口的装备被限定在“救援、运输、预警、监视、扫雷”等领域。因此,日本出口潜水艇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国际联合开发和生产”因有助于日本的安全保障,是被认可的。2014年,日澳两国防卫大臣召开了5次会谈,日本政府将澳大利亚定位为需要加强安全保障领域合作关系的“准同盟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蔡晓辉)
(2015-01-0615:00:15)
【延伸阅读】新闻背景:世界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于今年6月在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挑战海底7000米的载人深潜试验记录。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
马里亚纳海沟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是地球的最深点。海沟底部于海平面以下的深度,远胜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海平面上的高度。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1951年,英国“查林杰8号”船发现了这一海沟,当时探测出的深度为10836米。此后,这一数据不断被新的纪录所修正。
1984年日本人将高能专业探测航具“拓洋号”送入马里亚纳海沟,测得最大深度为11040.41米。日本探测艇“海沟号”于1995年3月24日测得深度为10911米。
2012年2月9日,科学家利用多束回声测深仪测量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深达10994米,误差是40米。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数字。
马里亚纳海沟的水压高达1100个大气压,对于人类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但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深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然看到海洋生命的存在。(完)
(2012-06-1317:26:02)
【延伸阅读】英探险家准备下潜大西洋最深海沟(图)
2011年4月,布兰森首次公布自己的深海探险潜艇
综合国外媒体3月31日报道,英国维珍航空公司老板、探险家理查德?布兰森将于约4个月后独自下潜至大西洋最深海沟,他表示此次探险要比之前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世界最深海沟之行有更多的发现。
布兰森几年前便开始研制深海潜水设备,虽然卡梅隆比他更早一步下潜至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但布兰森表示自己并无探索该海沟计划,也不嫉妒,并称即将展开的波多黎各海沟探险更让人激动,会有更多发现。
“波多黎各海沟的深度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完全没有被勘察过,曾有无数的英国和西班牙船只沉没于此,所以我们希望能对之进行勘查。另外,这里也有许多不同的大型生物,”布兰森说。据悉,卡梅隆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时,并没有发现超过3厘米的生物。
当然,对于卡梅隆在海沟探险方面的“捷足先登”,布兰森承认自己还是有点失落。他说:“很明显,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人类勇气与决心的一个很好的楷模。我曾坐热气球飞过珠穆朗玛峰,那次经历很棒,但卡梅隆下潜的深度比珠峰高度还多了上千米。”布兰森还说自己和卡梅隆是好朋友,希望以后在深海探险方面能有机会合作。
卡梅隆在完成最深海沟探险后表示,那里的环境太“单调贫瘠”了,不大可能存在多种生命形式。对此布兰森说,任何海底大型生物碰到卡梅隆的大潜艇都会被吓走,躲到1英里以外。
“对于这样的短期探险,你不能移动得太多,我们知道那有大型生物。我认为两个潜艇一起合作潜水探索的效果会更好。我们的潜艇通过电池驱动,所以非常安静。我们可以先设法找到生物,然后通知另外一艘潜艇进行拍摄,”布兰森说。
(2012-04-0613:59:00)
【延伸阅读】“蛟龙”号印度洋深潜创中国深海科考多个“第一”
新华网“向阳红09”船1月18日电(记者张旭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母船“向阳红09”正在驶往毛里求斯路易港补给的途中。在刚完成的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中,“蛟龙”号共成功下潜9次,创下中国深海科考的多个“第一”。
航次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于洪军介绍说,在这个航段,“蛟龙”号首次到南半球下潜,首次到印度洋下潜,这是“蛟龙”号在具有地形复杂、高温极端环境特征的深海热液区的开创性应用。
另外,“蛟龙”首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活动热液系统开展了载人深潜探测,对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及合同区外不同类型的热液系统进行了精细调查研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表示,这为热液生物区系的划分以及洋中脊大规模碳酸盐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样品和数据。
据介绍,在这个航段中,“蛟龙”号还首次获得西南印度洋脊的热液流体样品及特征;首次精细开展了不同热液区的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首次在西南印度洋脊东段确认低温热液区等。
“蛟龙”号母船在毛里求斯补给后,将于24日起航继续前往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