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反潜战模式!中国研发“幽灵雷达”,可穿过数百米海水抓潜艇核潜艇反潜机水面舰艇

在明确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以无法在战时介入第二岛链以西的太平洋局势后,美国海军重新把主意打到了核潜艇上,试图用“偷感”更强的核潜艇对解放军造成威胁,但这个主意怕是也早在解放军的预料之中。

不久前《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微波成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幽灵雷达”,发射的极低频电磁波可穿过数百米海水探测核潜艇,如果这个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等于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反潜作战模式,企图偷偷摸摸进入台海甚至西太平洋的美军核潜艇再也无处可藏。

(潜艇技术和反潜技术必然同步发展)

从《南华早报》的报道内容来看,这项技术成果发表在11月25日的出版的《现代雷达》月刊上。而这项技术说得简单点,就是中科院的研究小组运用多普勒效应,用高能微波合成技术,在空中制造了一个虚拟无线电发射源,这个发射源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连续发射极低频电磁波。

那么此时在地面的观测角度来看,高速移动源头发出的电磁波波长明显增加,造成信号频率降低,向电磁谱的红端移动,比较类似天文学概念中的红移。

这些频率非常低的电磁波穿透海水能力极强,根据《现代雷达》上的论文来看,在频率降低到100赫兹时,核潜艇的RCS(雷达反射截面积)可以达到88平米,研究小组声称这意味着只要普通的磁检器就可以探测水下目标。

同时研究小组还给出了更切实可行的反潜作战方案,即在无人机上搭载小型磁检器或其他紧凑型探测装置,一定数量的无人机就能形成反潜探测网进行梯度侦测,进一步加强远海或近海反潜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更新的潜艇探测技术,美军自然很难防备)

然而这项技术可能最让美国海军破防的,是极低频电磁波的波长一般超过100米,传统上来说产生这么大波长的信号需尺寸巨大的天线,但中科院研究小组将发射阵列的长度缩短到了100米,理论上来说大型水面舰艇就可以安装。而高能微波合成技术的地面技术验证目前已完成,下一步是继续降低发射阵列的尺寸,据称将从100米压缩到30米,这样就可以应用到大量中小型舰艇和大型反潜机上。

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能用在水面舰艇和潜艇间的通信中,研究小组表示他们经过计算,有效通信距离可以达到6000公里以上,如果把条件放得宽泛些,这都够得上“洲际”了。

(海水就是潜艇最好的掩蔽,所以从前在海水中进行探测最有效果)

这两家媒体都没有提到该技术是否有什么限制条件,海洋水文环境与淡水环境相差极大,且不论洋流和海底地形的影响,仅仅是浮游生物数量、海水盐度高低造成的密度不均,就会造成难以预知的结果。如果再把降雨降雪、水污染等会影响海水作为一种介质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就算是极低频电磁波,也很难说不会受到影响,而一旦真的有影响,必然探测结果的可信度就不是那么高了。

(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密苏里”号)

当然,这种技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为美国海军使用核潜艇作为主要介入手段,确实抓住了反潜作战难度不小的关键。过去进行反潜探测,首要方式是监听噪音变化,因为核潜艇作为一种需要在水下持续运行的复杂机械结构,无论是螺旋桨还是厨房灶台,都会发出大小不一的噪音,监听声音变化就可以进行探测。不过现代核潜艇也使用减震浮阀等多种方式降低噪音,美俄潜艇都已经可以将整体噪音降低到90到100分贝,融入海洋背景噪音中来隐匿行踪。

之后,潜艇造成的磁场变化又成为探测潜艇的办法,不少反潜机尾部有一根长长的棍子,那就是最有效果的磁异常探测仪,可以从海水中找出被潜艇螺旋桨翻动从而带来磁场变化的踪迹。不过这个办法也随着潜艇消磁技术的发展而面临效果下降,所以开发新的反潜技术便成为刚需,这种利用极低频电磁波的探测方式有一定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噪音和磁场探测已不是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了)

今后会如何发展,现在自然还不好说,但极低频电磁波看起来至少是个比较靠谱的发展方向,如果真做到实时探测数百米水下的核潜艇动态,那么几乎可以确定,美国海军以核潜艇打破解放军反介入作战圈的企图,是绝对要破产了。

THE END
1.人类的探测器潜入10000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什么?2020年,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探访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这项挑战由“海斗一号” 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来担任。而“海斗一号”也出色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万米级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全球深度大于6000米的海沟共有37条,这些海沟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249987793763045.html
2.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Marianas Trench),又名玛利亚娜海沟。位于11°20′N,142°11.5′E,菲律宾海东南部,北端开始于小笠原海台,南端延伸至西马里亚纳岛弧西南坡脚,呈扇形分布。它全长25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最大水深达1.1万米,是地球表面最深处,堪称地http://baike.soso.com/v62653.htm?ch=ch.bk.innerlink
3.每年30亿吨!马里亚纳海沟正在大量吞入海水,为何海平面不降反升人类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探索从1875年就开始了,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发现了这个地方。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人们的探索很难开展,不过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潜艇技术发展迅速,人们也可以潜入更深的地方进行探索。 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派出团队,潜入海沟一探究竟。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536313195
4.世界最深马里亚纳海沟新地图2012年3月,加拿大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通过潜水器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成为近50年来潜水到该海沟的第一人。在此之前,1960年,美国海军士兵唐·沃尔什和雅克·皮卡德乘坐潜艇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995年至1998年间,日本的机器人Kaiko三次被送往马里亚纳海沟。2009年5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https://jwc.ouc.edu.cn/hydxt/2012/0529/c6849a32844/page.htm
5.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洋底坐底[朝闻天下]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洋底坐底选集 更多 《朝闻天下》 20241115 06:00 《朝闻天下》 20241115 08:00 《朝闻天下》 20241115 07:00 《朝闻天下》 20241114 08:00 《朝闻天下》 20241114 07:00 《朝闻天下》 20241114 06:00 《朝闻天下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C10598/ee359e66c34640138afe06735e8d7385/index.shtml
6.马里亚纳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旁边就是世界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深度为10914.8米。 由火山喷发所形成的马里亚纳群岛土地肥沃,岛中部为山地,最高点塔波乔山峰海拔474米。马里亚纳群岛是北太平洋上15座火山岛 ,源自日本附近延伸的海底山脉,马里亚纳群岛位于海底山脉南端。另有帕甘、亚松森和帕哈罗斯岩https://www.meipian.cn/2cqeal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