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开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艘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近况。
叶聪,“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和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奋斗者”号总设计师。
2002年,中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式立项,大学毕业刚一年的叶聪成为项目组成员。“蛟龙”号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而那时,深潜在国内仍是空白。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叶聪潜心钻研,在毫无借鉴的情况下,完成了“蛟龙”号各阶段最重要的设计图纸。
2009年,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同步立项,叶聪担任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全面负责总体设计工作。历经八年艰苦攻关,2017年,“深海勇士”号顺利完成海试工作并交付验收,国产化程度达到95%。
有了“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技术积淀,我国的极限装备制造能力也在不断突破。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也实现了首次在万米海底的视频直播活动。之后,“奋斗者”号正式交付,投入常规科考应用。
叶聪介绍,4年来,“奋斗者”号已累计完成230次下潜,其中深度超过万米的有25次,让32人到达了万米的海底开展作业,持续刷新着万米下潜人次的纪录。
现在,“奋斗者”号正在爪哇海沟进行下潜作业,开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
此外,“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潜水器累计下潜超过1100次,近三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载人深潜任务由它们完成。
未来,中国载人深潜将继续攻关,对更多海域,甚至极区冰下海洋,开展应用延伸;同时构建一个从空天到水面、从水下直至海底的立体探测作业和开发装备体系,提升对整个海洋系统的感知和管控。
“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攀登深海科技高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为人类了解、保护、开发海洋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近三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载人深潜任务由它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