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拉开了核潜艇时代的序幕。为什么各大强国都要发展核潜艇呢?让我们来看看核潜艇的绝技吧。
压水反应堆工作原理
核动力装置主要由核反应堆、加压容器、主循环泵和主汽轮机等组成。现代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大多采用轻水型压水反应堆,其工作过程是:核燃料在反应堆内产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热量;利用主循环泵使载热剂(高压水)通过堆芯把热量带走;通过蒸汽发生器把水加热成蒸汽,供给汽轮机驱动推进器,推动潜艇航行。
核反应产生的能量也能转换为电能,提供全艇设备,如艇上的无线电设备、声呐设备和水声通话系统等用电。为核潜艇提供氧气的主要设备是制氧机,其电力也是由核反应堆提供的。另外,潜艇上使用的淡水要从海水中提取,潜艇上的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等都必须依靠核反应堆来提供电力。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后仅仅发出一次救援信号,这和当时艇上核反应堆关闭、电力供应中断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潜艇的生存能力,人们通常还在核潜艇内装备蓄电池、柴油发电机等,以作为应急动力装置。
“鹦鹉螺号”核潜艇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镇开始铺设龙骨,从此开启了核潜艇发展的新纪元。“鹦鹉螺号”艇长97.5米,宽8.4米,吃水6.7米深,水上排水量3533吨,水下排水量则达4092吨;配备6具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水面最大航速25节,水下最大航速也可达到20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到1957年4月“鹦鹉螺号”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它平均以16~20节的航速航行了62562海里,仅消耗了几千克铀。若换成常规潜艇,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消耗的燃油在8000吨左右。1958年6月到8月,“鹦鹉螺号”横贯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又从美国阿拉斯加的巴罗角潜入北冰洋,通过地球的北极。在此之后,美国宣布不再制造常规潜艇。
“台风”级战略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任务是攻击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体积比弹道导弹核潜艇小一些,但与常规潜艇相比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攻击力与生存能力也要大得多。比如,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长约115米,宽约10米,排水量7800吨,水下航速可高达34节。俄罗斯的“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长120米,宽15米,水下排水量11800吨,潜深可超过600米。这些攻击型核潜艇可携带多枚重型鱼雷、潜射反舰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即可在隐蔽中给敌方舰队以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