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系统以原子核裂变能作为舰船的动力能源。它包括核反应堆和为产生功率推动船舶前进所必需的有关设备,以及为提供装置正常运行、保证人员健康和安全的系统和部件。核能与其他能量相比有能量密度高、不依赖空气(或氧气)、推进系统功率大、运行稳定且易控,负荷跟随较好等特点。潜艇核动力系统是区别于常规动力系统(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动力系统、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动力装置,使用核反应堆为主动力源,以柴油发电机组为应急动力。装备核反应堆潜艇的水下续航力比常规动力潜艇要强得多。
潜艇模型示意图
图/公众号@东方前哨
那么科博士的问题来了
潜艇是怎么实现下沉上浮的?
潜艇是通过其设置的主压载水舱注排水改变重量而实施下潜、上浮的,即由消除或恢复艇的储备浮力实施潜浮,形成水下、水上、半潜三种基本状态的。潜艇一般采用自流注水和压缩空气排水的方法使局部或全部主压载水舱实现注排水。
潜艇按照压载水舱的布置,分为单壳体、双壳体以及混合壳体等类型。
我们来看一个介绍核潜艇的视频吧!
科博士的问题又来了
潜艇在水底下
艇里面的人员怎么知道
水岸上面的情况呢?
声呐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潜艇声呐装备在潜艇上的各种声呐。用于对水面舰艇、潜艇和其他水中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定位、导航和水声通信等。
图/溪流之海洋人生
按功能分
有警戒声呐、探雷声呐、通信声呐、识别声呐、被动测距声呐、环境噪声记录分析仪、声速测量仪、声线轨迹仪等。
按基阵安装位置分
主要有艇艏声呐、舷侧阵声呐、拖曳式线列阵声呐。
现代潜艇大多将多部声呐的功能设计成综合声呐系统,系统中配置有集中显示和操纵的显控台。综合声呐系统的特点是信息综合性强,便于集中控制。
除此之外,潜艇里的人还会借助潜望镜观察水上的情况。
潜望镜,是水下航行状态的潜艇观察海平面和空中情况的唯一手段。潜艇在浮出水面前,艇长都必须指挥潜艇在潜望镜深度先用潜望镜对海平面作一次360度的观察,以求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敌情。
早期潜艇
常规潜艇
随着对潜艇水下航速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常规型潜艇的艇型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现代常规型潜艇将艇首的前倾角取消,改成了直首柱。过渡线型是把常规型的直首和水滴型的尖尾相结合的一种潜艇线型,这种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优于水滴型,而水下航行性能优于常规型潜艇。
图/公众号@全国少工委
新型潜艇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舰船设计专家,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黄旭华院士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感动中国给黄老的颁奖词,也是黄老一生光辉的写照。
了解了水下杀手—核潜艇后
你是否对我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
点击菜单栏中间选项“青少馆”
步骤二:点击“预约参观”即可报名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往期推文回顾
原标题:《跟着科博士来看展(4)|潜艇为什么号称“水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