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水下战略支柱——“凯旋”级核潜艇军事频道

法国水下战略支柱——“凯旋”级核潜艇

作者:刘志贤朱珂雷杨扬

潜基战略核力量在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无疑是最为可靠的一类。而作为仅保留空基和潜基核力量的法国自然也十分重视自身潜基核力量的发展建设。以目前法国拥有的潜基战略核力量为例,其主要由“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组成。所以拥有潜基战略核力量的法国,有力的保证了其在如今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以及相应的大国地位。那么,这样一款潜艇究竟拥有怎样的过人之处,能让法国稳坐五常宝座?

图1正在建造的凯旋级核潜艇

隐入深洋——“凯旋”级核潜艇“静”候来敌

“凯旋”级核潜艇相较于它的前一代“可畏”级核潜艇有了诸多改进。对比“可畏”级核潜艇的降噪技术,“凯旋”级潜艇在设计时使用了许多能够降低声学能见度的技术。“凯旋”级核潜艇采用K15一体化压水堆装置,在中低速工况航行时不用主循环泵。它也采用浮筏减振,电力推进,不用减速齿轮。同时,“凯旋”级核潜艇的推进器为泵喷式,7叶螺旋桨上安装有防止发生空泡现象的导流管。它的内部设备和艇体之间均垫上了弹性材料,导管内外敷有消声材料。艇体外形光顺,减少了流水孔,装设消声瓦。这些措施极大降低了潜艇潜行产生的噪音,据称比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辐射噪声还低许多。

图2点火发射M51导弹

全副武装——“凯旋”级核潜艇战力强悍

在武器系统方面,“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安装了16个垂直导弹发射筒,在服役的四艘“凯旋”级潜艇中,前三艘搭载了16枚M45型潜射弹道导弹,第四艘搭载16枚M51潜射弹道导弹。值得一提的是,M-51弹道导弹前身是M-45弹道导弹,它的研制是法国为确保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实现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实现更新换代的需要,与M-45导弹相比,射程大幅增加到11000-13000千米,这进一步扩大了法国核潜艇的巡逻范围,不仅保持对传统目标的覆盖,还能够打击以往无能为力的新目标区域。M-51导弹采用分导式核弹头,拥有更强的突防能力,并且其瞄准点的圆概率偏差小于400米,这将赋予法国更灵活的核打击方式,有助于提高法国海洋战略力量的装备水准,以从容应对新国际环境下的威胁。M-51导弹巩固了法国在欧洲防务独立中的领导地位,在拓展法国军事能力、维护法国国家安全、实现法国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级核潜艇还安装了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填装发射L5Mod3型两用自导鱼雷和SM39“飞鱼”潜射反舰导弹,总备弹18枚。SM3“飞鱼”潜射反舰导弹具备发射深度大、出水速度快、抗海浪性能好的特点,并且出水便可降低弹道,水下可作大角度机动,在飞行时采用惯性导航,等到接近目标后才启动主动雷达搜寻装置,因此在接近目标前很难被对方提早察觉。这些优点使得“飞鱼”导弹能与外号“冷战杀手”的美国“鱼叉”导弹相媲美。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海军“超军旗”飞机传奇性地使用法国制造的“飞鱼”反舰导弹,接连击沉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船。

战略基石——“凯旋”级核潜艇肩负巨任

冷战结束后,陆基弹道导弹被移除后,法国核力量从“三位一体”变为“二位一体”,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海基核武器的运载平台成为法国的战略基石,发展备受重视。9·11事件后,法国领导人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法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地区不稳定、日益增加的极端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中东和第三世界具有发展核武器、远程导弹能力的国家以及可能对法国实施恐怖袭击的极端组织,它们都成为了法国核威慑的对象。“有效反击”取代冷战时期的“以弱胜强”,成为法国核战略的新思路,核武库也开始向更精干、更高效的方向转型。而“凯旋”级战略核潜艇作为唯一的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则显得越来越重要。截止到2003年1月,法国拥有各型核弹头348枚,其中由潜射弹道导弹和舰载强击机投掷的有298枚,“凯旋”级的核打击能力占法国整个核力量的85%以上,因此“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成为法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主要支柱,也正是“凯旋”级战略核潜艇让法兰西稳坐五常一席。

图3SNLE-3G潜艇概念图

前途迷卜——凯旋级核潜艇等待新生

但再强大的武器也有“迟暮”的那天。目前,法国现役的“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首艇至今已服役20余年,性能逐渐落伍。而美俄英等国正在建造或已经部署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核竞赛早已暗中上演。研发生产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是“高卢雄鸡”继续雄起的资本,只有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才能承担未来的海基战略核威慑任务。2018年10月,在2018年10月欧洲海军展期间,SNLE-3G潜艇构型图被首次披露,从法国公布的潜艇构型图来看,SNLE-3G潜艇外形上延续了“凯旋”级核潜艇的一些设计,SNLE-3G潜艇不失为是“凯旋”级核潜艇的另一种重生。SNLE-3G潜艇成功诞生后将和美国新研制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俄罗斯“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同台争锋。它是否能继承“凯旋”级核潜艇的荣光,成功担负起法兰西新世纪海基战略核威慑任务,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THE END
1.为什么潜艇在海底中航行不会迷路?#卑鄙无耻猫猫的军事课# 潜艇水下航行不会迷航的主要原因,就和晚上不开灯上厕所一样的原理,采用高精度海图+航程规划+惯性制导。首先你得有一份高清度的海底图———注意水面船舰所使用的海图和供潜艇使用的海图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二维图,后者是三维图,需要精确定位海洋各种地貌位置和高度,比如平均深度200米的海底https://weibo.com/p/2313474260936516015005/wenda_home
2.演练现场:南海舰队两艘潜艇水下“背靠背”实战对抗连日来,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组织326、373两艘潜艇在南海某海域,展开了一场实战条件下的潜潜“背靠背”实兵对抗演练。演练一开始,326潜艇率先一个大深度下潜,快速锁定373潜艇,并发起鱼雷攻击。 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26潜艇艇长伏立兵:没有了“水深间隔带”的限制,双方就可以根据各自装备性能特点在水下进行大范围的机动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M20nUjw2whz1Hgpy533Q161127
3.世界潜艇全史《世界潜艇全史》是2015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安东尼·普雷斯顿.内容简介 潜艇的出现推动了世界海战革命的发展。今天,这种水下作战武器已经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原始蒸汽潜艇发展成为无噪音核动力潜艇,它不但能在水下持续航行数月之久,而且还能携带多核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潜艇从最原始的潜艇开始,追溯了世界潜艇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6%E7%95%8C%E6%BD%9C%E8%89%87%E5%85%A8%E5%8F%B2/19617574
4.中国部署首套水下监视系统南海将成别国潜艇禁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报道,5月11日,随着海底观测数据在屏幕上的实时显示,标志我国首个水下监视系统和海底观测系统建成,这将对我国加强南海海域的国防力量和提高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海底观测示范系统概况 三亚海底观测示范系统由岸基站、2km长的光电缆、基于自主技术的1个主接驳盒和1个次接驳盒、3套观https://www.guancha.cn/Science/2013_05_31_148387.shtml
5.潜艇遇险有哪些救生手段与方法?请看形形色色的潜艇救生设备深潜救生艇通常由潜艇救援舰携行至相关海域,入海后由电池驱动, 操作员可驾驶它抵近失事潜艇,在水下现场做决策,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援。 救援深度最大可达1000~1500米、机动性好、单次救援人数多、母船不需要准确锚泊或动力定位,这些特点使深潜救生艇作为潜艇救援舰的“子单元”,渐渐走上了“C位”。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3-03/17/c_1211738739.htm
6.为什么6艘潜艇要集体浮出水面故意被舰队发现?二战时的潜艇水下攻击时必须改用电动才能保持良好的静默性,若还敢用巡航时的柴油机那就是自动送人头。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871906/discussion/61670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