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收集有关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延伸
(将装有鱼的水槽放在桌上,让学生课前5分钟进入课堂。先让学生自由地、无目的
地、随兴所至地观察。同时在黑板上贴出一张大的评价表。)(3分钟后)
师:同学们在桌上发现了什么喜欢吗
生:鱼!喜欢!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专注地观察鱼,讨论鱼。学科学就需要这种认
真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为此,老师给每组奖励一个圈。(在评价表上给各组贴圈)黑板上这
张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比较哪个小组在各项活动中表现最好,得到的圈最多。
师:对了,我们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获得的圈最多,就把他们评为优秀研究小组。
(创设一种随意的情境,评价一种共同的表现,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有一种真
实的感知,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门见山,简约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鱼”。课前各个小组都得到了一个圈,在接下来的活
动中想要得到圈,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要求各组认真听清活动的要求;其次,要相互团
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好活动的任务,才有可能得到圈。
(低年级的学生学科学,明确活动要求很重要,将常规的教育与评价激励有机融合,一
举多得。)
三、小组竞赛,观察、认识、描述鱼
师:第一项活动要求每个小组仔细观察鱼。先把观察和发现到的,轻声在组内交流,
然后在组里选一位绘画好的同学把鱼画出来。只有观察得越仔细,才能画得越像。其他同学
当参谋,尽可能把观察到的都画出来,比一比,哪些小组不但画得像,而且画得快。(教师
1
参与各小组了解活动情况后)下面大家看看画得怎么样。(教师将各组的作品投影展示)这些
画画得像不像为什么像能说说像的部分叫什么吗
(没有直接指导学生认识鱼的各部分名称,而是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在画得像与不像
的比较中,去认识鱼的各部分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同时让学生评选出画得好的小组并奖
励小圈,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引发自主探究,体验探究全程
1.自主提出问题
师:下面的活动是提问题,关于鱼,你最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我想研究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里。
师:我们人不能在水里生活是因为人无法呼吸氧气。那鱼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
生:水里。
师:对,鱼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生:我想研究鱼鳞有什么作用。
师:你认为呢
生:起到保护作用。
师:是吗待一会儿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鱼鳞给你们观察研究。
生:我想研究鱼能否听到声音。
生:我想研究鱼是怎么生出来的。
师:好的,也就是鱼是怎样繁殖的。
生:我想研究鱼吃什么。
生:我想研究鱼的尾巴有什么用。
(对学生的问题不能原版照抄,而是进行合理的整合,概括提升,上升到科学的层面。)
2.自主选择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鱼的问题,如果让一个小组在一节课内来研究,能不能
全部研究完为什么这些问题当中,有的难度大,有的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怎么办
2
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来研究。
师:就按同学们说的办。请各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并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小声商量,各小组选择问题。接着教师对小组进行统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并在
问题后面写上相应的组别,以明确研究同一问题的小组。)
(民主、平等氛围下的教学对白,在启发学生思考怎样选择问题、选择怎样的研究方法、
怎样来研究、怎样做结论等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魅力。“对白”不是告诉,“对白”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