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能力与论文写作王庆帅

欢迎大家选修《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我们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OOC课程将于12月26日上午10时与大家见面。在此后的30周中,我们将带领同学们完整地了解科学研究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以及发表的全过程。

这门课程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讲解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和建立科学假设,如何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来验证科学假设;中篇(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主要是讲解研究型论文的一般模式和各个模块的写作技巧;下篇(学术论文投稿与发表)主要是讲解论文投稿和发表的一般程序以及与编辑沟通的技巧。上、中、下三篇共30章,每一章包含3-5个知识点。课程的第一章为课程概况,主要介绍本门课程的目标、设计及课程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两部分组成。其中三次单元测验共占90%,单元作业占10%。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的同学可以申请课程认证证书。

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

《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是一门依据实际教学经验设计的课程,课程的重点不是文献检索,也不是论文格式,而是制约论文写作水准的关键因素——思维。论文说到底是对未知的探索,需要的是学术思维,学术思维面对的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思维过程的严谨科学是我们能够得到可靠结论的唯一保障。没有掌握学术思维,就不会读论文,更不会写论文。学术思维并不仅仅用于论文写作,实际上学术思维已经是当今时代优秀人才的一项必备能力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好了,还是让我们开始课程的学习吧,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为你个人能力的提升助上小小的一臂之力!

PS课程视频每周六7:00更新一章,同时发布该章单元测试。

首先,选题要足够小。程子有云:“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教学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以小见大,循序渐进,可谓学术通义。

那么多小算小?打个比喻,合适的题目就像一个核桃,一只手可以牢牢握住。过大过小,当然都不好。太小了,芝麻一样,抓不住;太大了,西瓜一样,抱不动。不过学生选题,主要是防止题目过大。选题的大小,一方面要看研究者现在的驾驭能力。驾驭不了就是选题大了。只要觉得问题暂时还驾驭不了,就要马上缩小,增加限定。事实上,当一个问题限缩得足够小以后,你怎么谈,怎么引申都会很轻松。如果一开始就是大题目,没有能力驾驭,怎么写都难受。另一方面,也要看学界现有的研究状况。早些年,易于写大题目,因为学界还没有太多研究,相应的研究资料也少。现在再写那样的大题目就不好把握了。

其次,对于所写的题目,自己要确实想清楚了,或者至少知道,自己确实能够研究清楚。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讲的,“某个题目值得写是一回事,那个题目我能不能写又是一回事。”(《谈谈写作》)

甚至,只看书也还不够。法律是一门实践学科,研究某类问题,不能只是靠读论文、读书本。那都是前人已经积累的成就,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但是不能作为写作的全部。有的同学对“云计算”、“大数据”感兴趣,想研究新技术提出的法律问题,但是对相应的内容只是看了一本畅销书,其他完全没有概念,那就没法做。还有学生,写家具市场的法律管制。我们也许都买过家具,但是买过的也不知道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除非你熟悉家具厂商,有人脉资源,或者自己干过这个行业,有所体会,否则只靠谈原理,梳理有关的法律条文,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所以,如果你在这方面很不熟悉,就不要贸然去做。应当尽可能选自己相对较熟的、有资源可供研究的题目。

总之,研究一个法律问题,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引经据典,却说不到点子上,是法学论文的又一个通病。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同上)

最后,选题要多少有一点新意。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千万别碰前人已经研究过好几十年的题目。记得以前读书,一位老先生讲,《汉书》是块“熟地”,不易有所发明,让我很受启发。不耕熟地,应该是一个初学者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退而求其次,是提出新观点,也就是给老问题以新的回答。或者是引入新方法,给老问题乃至旧结论以新的论证。有“新材料”也很不错。比如以往对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既定性原则的研究,都是基于二手文献。我的一个学生直接从一手文献出发,通过纽约州政府统计数据库以及美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库,做出了很好的研究。为了获取第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和纽约州法院的受案审判情况统计数据,这位同学还检索了美国司法部以及纽约州各级法院的统计数据库。这些新材料无疑为她的论文增色不少。

总之,现在论文写作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大、过生、过旧”,根源都在于没有做好前期的选题工作,涵盖的范围太大,不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新颖的材料和视角。依照“小清新”这三个选题原则,可以先是“题中选新”,从众多题目中最“新”的问题开始。继而“新中选清”,研究新颖领域中更为熟悉清楚的问题。最后是“清中选小”,选择足以驾驭的问题,做到以小见大、察微知著。

THE END
1.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简历)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简历相关的内容来分享给大家。 1、学识水平主要从五个方面写,如下所示:1、本人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 2、在教学方面,我全心全意投入,注重管理和指导,教书育人。 https://mm44.cn/SEOjishu/547229.html
2.博士个人的自我评价含学术能力.docx博士个人的自我评价含学术能力.docx,1.考博的自我评价怎么写 你好:仅供参考: 自我评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叫xxx,男,(1990-),xxx人,就读于xxx专业。2015我准备申请xxx设计学硕博连读生。现就个人的道德修养、学术动机、学术背景、知识储备、学习计划和就业目标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04/8120135037004014.shtm
3.研究生考生自述的业务和科研能力要怎么写在职考研总之,研究生考生自述的业务和科研能力应该突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潜力,以及对未来学术研究的追求和期待https://www.bkw.cn/zzky/ask/5247125.html
4.学术能力的“三驾马车”学术能力的三驾马车,即科研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答辩能力,是评估一个科研者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1. 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是指科研者在研究过程中设计、实施和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这包括问题定义与目标明确、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科研创新能力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663228305
5.王小盾教授:进入学术工作的十条经验从西方学术的角度看,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西方学术面对的古文献不多,思考更加重要。不过在我看来,进行文史研究,最基本的学术能力却应该是三句话的综合,即王运熙老师说的:找得到材料,读得懂材料,能够分析材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文史研究者来说,学术工作就是一个找材料、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https://www.douban.com/note/844775357/
6.学术科研能力范文12篇(全文)其次,将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具备杰出的研究能力作为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再次,要求导师必须具有科学道德和修养,坚持良好的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二要加强招贤纳士策略,建立有效的机制,多方吸纳人才,包括吸纳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国外专家、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充实导师队伍,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n1397y9.html
7.何为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是把问题形式化描述的能力。 第一点是要把简单问题形式化。我也常常有一些小思路,但是自己往往没有想到需要跟别人分享这样的小思路。可是总有许多人把拍脑袋想出来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小思路写成了一篇一篇论文。比如BLEU评测指标。如果是我,我顶多自己试着玩,这么低级的东西怎么好意思拿出来分享。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400525/article/details/86023663
8.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学术研究潜力作为打基础的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细致又不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对于写论文而言,以小题目反映大问题是最佳的选择。此外,论文的题目也要细心打磨、精炼概括,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论文的所指所论。 (3)重视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训练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26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