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撰写与评价

刘传先申虹督导与生活2022年04月30日

引言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2021年4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对《上海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的通知”,附件为:上海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议要素(试行)。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目前,综述写作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为全面落实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实施通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必要加强高校师生对文献综述概念的认识,加强对文献综述撰写与评价的全过程理解。纵观己有文献,对于本科生文献综述整体认知现状的研究等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加强论文指导教师、本科生对文献综述的整体认知。即对文献综述的地位、作用,文献综述的目的、写作原则、标准和规范以及文献综述评价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阐释解读。

1文献综述的概念

1.1文献综述的定义

文献综述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本科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文献综述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文献综述难以有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1.2文献综述的特点

1.3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

1.3.1为学位论文确定题目

1.3.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方法和依据

1.3.3避免重复劳动

1.3.4文献综述是本科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本科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论文的评审获得好的成绩。

文献综述的写作以发现问题为主导,非泛泛而谈的读书报告。合格的综述既是学术研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又可以避免学术研究的重复和“走弯路”。文献综述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术论文的综合水平,也是最能体现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批判性思维、总结归纳能力与行文逻辑能力的部分。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论文形式,既有高度概括又要综合能力。本科生毕业前必须撰写一篇毕业(学位)论文,在撰写毕业(学位)论文过程中,要撰写文献综述。部分高校在大学四年级开设文献综述写作及论文写作课,在任课老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写一篇综述,为以后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时,撰写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本科生确认已有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从而避免我们进行徒劳无功的重复研究。另外,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本科生规避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研究方案。

1.4文献综述的基本目的

1.5文献综述分类(类型)

1.5.1根据涉及内容范围不同,文献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综述、专题性综述

①综合性综述一般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学科领域、一个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对象;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一般是资深专家撰写的。通常单独成篇发表在期刊上。读者比较好读好懂。这对本科生读者欲对专业有所了解而言很有参考价值。

②专业性综述一般是较为微观的,就某个相当小的研究方向或某一个论题作为对象,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本科生(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就是对某一论题的专业性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分支学科或者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可以反映出有关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1.5.2根据文献综述内容不同分类

1.5.3根据文献综述存在形式分类

从形式上看,分为期刊发表的单独成篇的独立式文献综述、内嵌式文献综述(综述是论文的一部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中的文献综述)等三类。

(1)期刊发表的单独成篇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过程:问题意识—文献检索—筛选分流—泛读研读—提炼整理—谋篇规范。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的结构通常为八个部分。分别为①论文名称;②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③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④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⑤论文写作的目标;⑥论文的基本内容;⑦论文写作的方法;⑧论文写作的步骤。其中第三部分是文献综述,它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因此下面先着重介绍文献综述的要求。文献综述被认为是本科生开展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

(3)本科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中的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及其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

2.1期刊发表的单独成篇的独立式文献综述结构(简略)

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1)综述题目;(2)作者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前言;(6)主题;(7)总结;(8)参考文献;

2.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基本结构

大体是由“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且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写作要求。

①引言(研究背景)。前言部分不宜太长,主要是交代研究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和综述的范围,引出正文,使读者对要研究问题的轮廓有一个初步了解。

2.3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中的文献综述结构

引言中的文献综述,为文献综述的简要版本或核心结论(与文献综述上内容是重复的,但语句上不要重复,内容高度凝炼)一两段话: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时,千万不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3、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撰写

3.1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

一般有两种。①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文献述评;②总起+分点(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文献述评。

3.2论文中文献综述写作原则

①古今中外原则。古今中外原则就是要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全面占有理论材料,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献综述是对研究现状的述评。对此观点,我个人不敢苟同。本质上讲,“现状”只是“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何来“现状”不弄清“历史”,如何能够知道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又如何准确判断研究问题“向何处去”只有同时弄清“历史”和“现状”,才能深切地把握研究对象。没有“历史”,研究是平面的,没有纵深感和立体感;没有“中外”,研究缺乏横向比较,就没有开阔的视野。坚持古今中外原则,方可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材料“一网打尽”,为选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顶天立地”原则。简而言之,“顶天立地”原则中的“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立地”则要求作者通过学术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如果文献综述不能接近和逼近国内外学术前沿,作者的研究就难逃平庸或重复研究的命运。自然,“顶天”是继承问题。没有真正的继承就难有真正的创新,不“推陈”就绝难“出新”。

④述评结合原则。文献综述写作必须述评结合。只有“述”没有“评”,文献是一盘散沙,也失去了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性;只有“评”没有“述”研究问题则持之无据,游学无根,难有说服力。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述”要尽可能对研究文献“一网打尽”,所谓“搜尽奇峰”是也。在详尽占有已有研究文献前提下,则要敢于归纳,解析出已有研究文献的“贡献”与“不足”。通过进一步解析“不足”,从“不足”中导出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就是要研究某一个“不足”甚至研究某一个“不足”的某一个方面。这样,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和理论起点就清楚了。

⑤单数原则。简单地说,文献综述写作的“单数原则”就是“一篇学位论文,一个文献综述”。理由很简单,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系统而集中地研究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问题的某一个侧面。由此,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必然是“单数”而不是“复数”。如果是“复数”,则说明学位论文选题不集中。无数写作实践表明,此必然导致文献综述和论文结构的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对论文写作带来无穷无尽的令人烦恼的严重困扰。文献综述写作的“单数原则”是由学位论文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决定的。

⑥服从主题原则。“综述须围绕论文研究创新点来进行。学习前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论文服务”。文献综述是对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已有成果的回顾和梳理,由此,所综述文献必须与自己研究的问题相匹配而不能脱离自己所研究问题的主题。否则,就会破坏研究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更进一步讲,文献综述要为自己的研究问题服务,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基此,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常怀自己所撰写论文的主题和假设,围绕主题和假设来选择文献。

⑦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文献都是完美无缺的。

3.3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这里的研究方法,也是写作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自然很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不同的学者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是为撰写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服务的,大致有以下6种。

3.3.2分述法。按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既适用于对同一研究领域下的多个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分别进行论述,也适用于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方法层面等分别进行论述。

3.3.4对比法。将原始文献中不同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其正确性、客观性、可行性,从而得出结论。

3.3.5归纳法。将各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使资料系统化;把观点集中起来,其结论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文献综述撰写的“倒三角形法”的科学之处在于能帮助写作者逐步逼近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找到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由此,“倒三角形法”也可以称为“逐步逼近法”。其实是从“研究领域”到“主要问题”到“热点研究方向”再到“尚未解决的问题”,逐步抽象、提炼出自己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或某一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自然,文献综述撰写的“倒三角形法”或“逐步逼近法”完全是等价的。易言之,“倒三角形法”或“逐步逼近法”是“一种观点,两种表述”。

倒三角形法:述>>评

逐步逼近法:研究领域——主要问题——热点方向——自己的选题

显而易见,文献综述绝不可简单罗列,写成“平行线”(A说、B说、C说、……),也不可写成“平行四边形”(没有着力点,无法导出问题),更不可写成“正三角形”,从一点出发,信马由缰,越写越多,不可收场。

“倒三角形法”的写作方法是文献综述的最佳写作方法之一。上述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认为哪一篇综述用哪一种方法更合适,只要运用得当,常常可以互相配合使用。

3.4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3.4.1文献的搜集

3.4.2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3.4.4提出问题、确定论题

3.4.5拟定撰写提纲

3.4.6文献综述撰写

3.4.7结语的撰写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结语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总结,要有高度概括性,所以用语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和准确,同时也把握了写结语的几个方向:(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有和价值);(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4)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与总结。应当高屋建瓴地对研究过程加归纳、提炼、总结,用精确无误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成果的意义以及对论证的结果做出结论,并说明其适用范围,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课题研究进行展望,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它是本论部分分析论证的必然结果,文字宜干净利落。结论的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洁,措词要慎重,观点要鲜明。

结论应是绪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本论中论证结果的自然答案,是经过本论严密论证、水到渠成得出来的,使绪论、本论、结论三者相互呼应,首尾一贯,成为完美的逻辑构成。其写作需要达到读者在单独看结论时可以看懂。

结论的主要种类。目前结论部分比较通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论证性结论;叙述性结论;说明性结论。论证性结论。其主要用于那些验证正反观点的论文,可能社科类论文使用较多。叙述性结论。对前文中的内容以逻辑的形式重现表述。虽然是总结性的段落,但更多的起一个重新复述的作用。也较多用于社科类论文。说明性结论。总结前文中的主要观点,并总结为不同的主题而分别叙述,为全文的结论升华部分。通常用于各种不同的论文,也是最常见的。在论据不充分时,不要拼凑结论,也可以只写出结果,而不加过多的主观见解。建议结论部分需要非常精炼简洁,一般最好不超过300词。

3.5文献综述撰写注意事项

以上通过文献综述过程即选题、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评价、文献综述撰写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本科生撰写综述有所帮助。

4文献综述的评价

4.1文献综述的规范与常见问题

4.1.1文献的全面性与代表性不足

4.1.2文献述评深度不够

文献综述不能简单地堆积文献,需要对文献内容加以提炼,做到“述”“评”结合。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述评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①简单罗列文献,未对引用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缺乏对以往研究的深度分析以及自身独特性的见解;②文献述评不到位,难以完整勾勒现有研究的轮廓,无法全面梳理领域学术史,不能明确指出自身研究与现有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4.1.3语言表述不规范或缺乏技巧

规范使用学术语言是评判文献综述质量的重要标准,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有:①概念术语表述不清、语言表达口语化。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文中出现大量病句和错别字会严重影响学位论文的严谨性和学术性。②论述不得要领。论点与论据不一致,论述层次不清晰,主次、详略欠妥;行文缺乏逻辑,缺少必要的连接词、过渡句。

4.1.4引用不规范

4.1.5学术不端问题

部分本科生由于自身研究水平有限,加之受不良风气影响,在综述中会出现一些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常表现为:①剽窃他人文献内容或观点。采用他人观点却不予注明,故意掠人之美;抄袭他人已正式发表的成果或未正式发表的项目申请书、手稿作为自己的创新点。②对他人文献内容断章取义,歪曲他人观点。部分本科生出于论证自身观点的目的,对文献内容或观点任意裁剪,罔顾事实。③虚假引用,夸大研究价值。部分本科生在没有认真调研大量文献的情况下,不加考证地采信未经证实的、虚假的信息,甚至虚构引用,刻意夸大研究的价值。

4.2文献综述评价内容设计

笔者拟基于学术授信评价理论建立本科生学位论文综述质量评价体系,并就如何提高综述质量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提高我国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本科生的学术引用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

4.2.1文献搜集能力

4.2.2文献组织能力

4.2.3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①严谨性。综述中出现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给出必要的解释,尤其应注意外文术语与作者新提术语,解释应客观、准确、严谨;如多次提及可使用缩写,但首次出现时要使用全称并进行相应说明。②学术性。文献综述的语言应言简意赅,尽量采用学术性用语,避免非必要的口语或网络用语。③逻辑性。综述的论证过程应符合逻辑,可按照“论点—论据”的次序展开,避免出现论点与论据不一致、观点前后矛盾的情况。④连贯性。撰写综述时应正确使用介词、量词、衔接语、转折词、过渡句,保证上下文连贯、流畅。

4.2.4引用规范程度

引用规范程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引用格式规范。文献综述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标注位置、著录格式、字体字号、中英文标点以及作者的署名方式及格式等。对于标注位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参考文献标注于作者后、句中或句尾。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B/T1-2006)等的规定。参考文献列表一般另起一页,所用字号小于正文字号,依据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本科生要按照正确格式引用国外学者的成果,可采用“姓前名后”的引用格式,名字用缩写、姓氏名字首字母均大写。在具体引用中,要根据不同的作者数量采用不同的引用格式:当作者为一人时采用“XXX认为(提出了)”;当作者为两人时采用“XXX、XXX认为(提出了)”;当作者为两人以上时只需列出第一作者名字,其余作者以“等”代替,如“XXX等认为(提出了)”。②引用行为规范。引用文献时应遵守引用行为规范。本科生应阅读原文并为文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宜转引他人文献;应避免滥引、引用注水等现象,不宜为了装点门面而倾向外文文献、权威学者,不宜过度自引;不能刻意规避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代表性文献。

4.2.5学术道德素养

4.3文献综述质量评价表

将上面归纳的评价内容、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赋分后按项目放入建立表格内,得到文献综述质量评价表。

5、结语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申虹:研究生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SHWGYDXSHW实验中学一级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参与本公众号编辑、撰文。

地址: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430056办公区:校师生服务中心4楼408室-412室

THE END
1.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简历)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简历相关的内容来分享给大家。 1、学识水平主要从五个方面写,如下所示:1、本人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 2、在教学方面,我全心全意投入,注重管理和指导,教书育人。 https://mm44.cn/SEOjishu/547229.html
2.博士个人的自我评价含学术能力.docx博士个人的自我评价含学术能力.docx,1.考博的自我评价怎么写 你好:仅供参考: 自我评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叫xxx,男,(1990-),xxx人,就读于xxx专业。2015我准备申请xxx设计学硕博连读生。现就个人的道德修养、学术动机、学术背景、知识储备、学习计划和就业目标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04/8120135037004014.shtm
3.研究生考生自述的业务和科研能力要怎么写在职考研总之,研究生考生自述的业务和科研能力应该突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潜力,以及对未来学术研究的追求和期待https://www.bkw.cn/zzky/ask/5247125.html
4.学术能力的“三驾马车”学术能力的三驾马车,即科研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答辩能力,是评估一个科研者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1. 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是指科研者在研究过程中设计、实施和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这包括问题定义与目标明确、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科研创新能力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663228305
5.王小盾教授:进入学术工作的十条经验从西方学术的角度看,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西方学术面对的古文献不多,思考更加重要。不过在我看来,进行文史研究,最基本的学术能力却应该是三句话的综合,即王运熙老师说的:找得到材料,读得懂材料,能够分析材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文史研究者来说,学术工作就是一个找材料、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https://www.douban.com/note/844775357/
6.学术科研能力范文12篇(全文)其次,将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具备杰出的研究能力作为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再次,要求导师必须具有科学道德和修养,坚持良好的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二要加强招贤纳士策略,建立有效的机制,多方吸纳人才,包括吸纳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国外专家、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充实导师队伍,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n1397y9.html
7.何为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是把问题形式化描述的能力。 第一点是要把简单问题形式化。我也常常有一些小思路,但是自己往往没有想到需要跟别人分享这样的小思路。可是总有许多人把拍脑袋想出来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小思路写成了一篇一篇论文。比如BLEU评测指标。如果是我,我顶多自己试着玩,这么低级的东西怎么好意思拿出来分享。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400525/article/details/86023663
8.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学术研究潜力作为打基础的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细致又不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对于写论文而言,以小题目反映大问题是最佳的选择。此外,论文的题目也要细心打磨、精炼概括,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论文的所指所论。 (3)重视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训练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26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