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高考和等级考以稳为基础、科学精准施策,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与往年相比基本一致,各学科考生的整体得分率基本与2021年持平,考生和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试卷总体难度属于中等。这种难度设计既满足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实现高考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功能,同时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付出,实现学业目标。
2022年的高考和等级考各学科考生的得分率在0.62至0.67之间,从得分率上看考生整体发挥基本稳定;从各学科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所有学科数据都呈现负偏态分布,考生成绩总体向高分段偏移;从以往的实际结果分析,略微的负偏态分布既能够保证高考和等级考的成绩能够满足高招录取的需要,也能使教师和考生通过努力产生获得感,对教师和学生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在“四新”背景下适当的难度也能够使一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促进下一届考生在原有基础上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
(二)不同水平的考生表现
为了更精确地分析考生在高考中的水平表现,我们将考生按照分数由低到高、人数均等的方式分为10组。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9学科分组得分率
(三)基础知识表现
高考和等级考要求学生对基础部分内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高考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2022年北京试题注重主干知识和基础内容的考查,引导教学重视学科的基础内容,确保学生基础扎实。从整体表现来看,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较好。从题型功能上来说,客观题一般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有效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9个学科客观题得分率来看,除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外,其余学科客观题得分率均在0.7以上,生物、政治学科客观题得分率达到了0.8以上。英语学科因未统计听说部分的客观试题,影响了客观题,得分率。语文学科客观题的得分率为0.67,反映出部分考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尚有不足。具体情况见表2。
表22022年9学科客观题得分率
从客观题的得分率上分析,大多数考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表现良好,表明高考改革以来一线教师认识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加大了“双基”的教学力度。同时也表明在疫情背景下一线教师克服困难,完成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教学任务。但对于中低端考生来说还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不牢固的问题,如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概念认识模糊;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不过关,对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解决简单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较欠缺;对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从简单试题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界定学科问题尚存在困难;而对于英语学科,低分段考生基础词汇、基本语法等方面仍然不过关,缺乏基本的阅读理解、书面表达技能。“双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基”教学的情况直接影响教育整体的发展,面对部分学生“双基”薄弱的情况,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创新性地使用教材,通过设计课程内容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重点考查内容表现
2022年北京高考和等级考从主干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入手,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充分认识到高考的内容选取与价值导向将对大学新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试卷注重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主干知识的表现
主干知识是高考和等级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表现的重要因素。从高考和等级考9个学科的考生表现来看,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基本良好。大多数主干知识模块的得分率均在0.6以上。特别是一些新教材所涉及的主干知识模块大都表现良好,如化学的“物质结构”模块得分率为0.68,历史的“中、外史学纲要(上、下)”模块得分率分别为0.71和0.64,政治的“法律与生活”模块得分率为0.61。
考生在有些模块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如数学的“数列”、化学的“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生物的“遗传与进化”。考生的表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对考生作答情况的分析,不难发现考生缺乏通过学科思维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如数学的“数列”涉及两道题目,考生不能使用数学符号语言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或是缺乏对数列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化学的“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需要考生将已有知识与题目信息进行整合,运用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经过多步推理才能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讲授,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克服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避免应试和由此产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过程思维深度不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